ESG投資是浪費股東金錢的大型慈善事業

原文發佈日期:2021.2.19              
原文作者:池田 信夫
授權翻譯:波波先生


(池田 信夫:經濟學者、阿哥拉研究所董事長暨所長)

日本首相菅義偉於去年(2020年)10月發表演說,提出「2050年碳排放量減少至零」的談話。政府在年底時為了配合此項發表,公布以碳素中立為目標的「綠色成長戰略」。日本經濟新聞從一月開始打出「零碳排」的宣傳,整個日本產業迅速刮起「脫碳」風潮,但是筆者想請大家暫時冷靜。

電視媒體播放關於洪水、森林大火等災害的影片,其實並不能作為全球暖化的證據。這些天然災害,本來就有一定的發生率。問題在於,從統計學角度,這些天災是否具有顯著增加的情形,然而目前看來並沒有。更重要的問題是,以人類的力量是否能夠阻止這些災害發生。


地球暖化並非人類滅亡的危機

暖化,在日本並不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假設東京在20世紀平均氣溫上升3℃,對整個地球暖化造成的影響僅為0.74℃。而剩餘的溫度都是都市化所造成的熱島效應,並不會造成任何實際危害。

儘管如此,並不表示未來不會發生任何不好的影響。問題的重點在於,未來地球的平均氣溫會上升多少。關於此項議題,國際聯盟的IPPC(與氣候變動相關的國際條約)在2013年第五次評估報告書中,預測「若是我們不採取任何行動,2100年地球的平均溫度將會比現在高出4.8℃」(圖一)。


圖一 至2100年氣溫上升的預測變化圖(IPPC)

這是根據2010年的資料所做出的預測。而IEA(國際能源署)在去年10月發表的世界能源展望顯示,全球CO2的排放量在2019年達到頂峰,預估之後也將逐漸減少(圖二)。


圖二 CO2排放量預測(IEA)

若從圖一IPPC的預測來看,RCP大約落在4.5左右。按照這個步調,持續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話,在2100年時全球氣溫大約只會上升2℃的程度。這幾乎等同於東京都與宮崎縣的溫度差,在80年當中若是這種程度的暖化,於體感上幾乎是感覺不出來的。

全球暖化最直接的影響,是海平面上升的問題。根據IPPC,當預測氣溫上升2℃(RCP4.5)時,2100年海平面平均將上升48公分,相當於每年上升6mm的程度。對已開發國家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對開發中國家來說卻會增加水患。對此,比起脫碳政策,建設堤防的成本要來的低許多。

總而言之,若從最近的資料來判斷,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本世紀平均氣溫將會上升2℃、海平面將會上升50公分左右的預測,是全球暖化造成的弊害。但這並不能成為左右人類命運的大問題。 

 

每年花費超過100兆日圓來讓氣溫下降0.01℃?

但是地球暖化還是必須極力避免。問題是,必須花費的成本與阻止氣溫上升幅度之間的性價比效果如何。關於此問題,在2015年的巴黎協定當中,將目標設定為:直至2100年為止,必須利用產業革命將全球暖化控制在2℃以內。

過去因為已經上升了1℃,所以必須在本世紀剩下的時間將暖化控制在1℃以內。而對此又必須付出多少成本呢?日本地球環境產業技術研究機構(RITE)在2016年試算,為了實現巴黎協定中「減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每年必須花費的成本約為43兆~72兆日圓。

關於零碳排,RITE雖然以「在技術上是不可能」的原因沒有計算,但每年想必至少需要花費100兆日圓以上,這個金額基本上幾乎等同國家的全年預算。

然而效果如何呢?根據IPCC的撰寫人杉山大志的計算,若是日本達成零碳排,經過80年,對地球平均氣溫的影響不超過0.01℃。這是因為日本的碳排量只佔世界的3%,就算達到零碳排也無法阻止全球暖化。

但是為此,日本必須付出的成本卻非常高昂。光計算再生能源的賦稅,至2030年為止,國民就必須負擔44兆日圓。之後還必須廢止火力發電、將燃油車全部換成電動車、鋼鐵與水泥製造也必須禁止。

在強化這些限制政策時,企業並沒有義務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來配合政府。鋼鐵、水泥業將把生產據點轉移到亞洲其他地方,汽車也沒有辦法在國內繼續生產。這將形成製造業空洞化並影響就業機會,每年造成的損失將遠遠超過100兆日圓。若是2050年真的要實現零碳排,日本經濟真的會崩潰。

 

零碳排的投資報酬率為-94%

日本經濟新聞,在元旦發表標題為「世界各國爭奪脫碳主角 日美歐中啟動8500兆日圓」的豪言壯語。而現在各國的投資公司,就是以ESG投資的話術來包裝。

ESG投資是對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贏的漂亮話,基本上不會有人反對。問題在於公司的收益報酬是否能夠提升。比方說,某間電力公司廢除火力發電,改成太陽能發電時,連帶預備發電廠的建設,投資成本將翻倍,但是對此的收益卻是零。

脫碳的意義在於阻止全球暖化,但因為氣溫是公共財,民間企業投資公共財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政府發出補助金,企業方面雖然能夠通過脫碳投資,但實際上只是把成本轉嫁到納稅人身上。ESG投資就是用股東的錢來做慈善罷了。

但是對人類整體來說,報酬率卻是有可能增加的。圖三是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Nordhaus的演講資料。100年後由於產業革命的進行,全球暖化能夠控制在1.5℃之內(T≦1.5),這將非常接近巴黎協定的長期目標。


圖三 阻止全球暖化的性價比(Nordhaus)

 這是零排碳實現時的預測,全世界花費的成本大約在50兆美元,但是收到的效益(阻止因為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損害)大約為3兆美元。換句話說,零碳排的報酬率是-94%

造成減量碳排需要花費如此高昂成本的原因,在於倉促執行下而使用不成熟的脫碳技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本身是有意義的,但是限制在2050年之前卻是無意義的。今後想必透過技術的革新,進而開發出新的脫碳技術,利用新技術來做符合成本效益的投資才是正確的。

Nordhaus對投資報酬率(在將來造成損害的現在價值)與現今成本達成一致的最佳水準,落在2100年前把暖化抑制在3℃左右。從最近的趨勢(RCP4.5左右)來看,考慮到未來還有上升2℃的空間,就算不採取較激進的防止全球暖化政策,巴黎協定的目標也極有可能實現。

唯一一項報酬率較高的投資為核能。在綠色成長戰略中也有關於小型原子爐(SMR)等對次世代的核能技術的投資。但是首先,必須再次啟動現在幾乎都停擺的核電廠,並制定出將核電廠40年的壽命延長至60年的政策。若是不願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無論把話說的多麼冠冕堂皇,「綠色成長戰略」都只是一塊漂亮的大餅。


原文網址:https://jbpress.ismedia.jp/articles/-/64149,正式授權翻譯  
有興趣的朋友或其他相關文章歡迎訂閱我的《日本媒體國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