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原則、信念與動機均為非賣品,更不得隨意討價還價!』

4月10日知名壽星:「報刊先驅」普立茲(Joseph "Joe" Pulitzer,1847-1911)


被譽為是西方新聞從業人員不朽典範,亦是今日寰宇傳媒界年度最高榮譽「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s)的創辦人,普立茲誕生於匈牙利的一個猶太裔家庭,中學畢業後因父親亡故,且為改善家計,更為向偶像拿破崙看齊,他毅然投入軍旅行伍。然而,在體力與技能均無法達到奧地利、法國等歐陸頂尖軍團的嚴苛入選標準下,普立茲飄洋渡海,來到了剛獨立不久的美洲新大陸,並在西元1864年時,於紐約加入了「南北戰爭」時期,由林肯總統所領導的合眾國政府軍(北軍)。精通德文與法文,但不諳英文的他,此時則被劃入德國移民雇傭團的成員。

人生的命運,在此轉折...

起初以200元美金酬勞從軍的普立茲,隨著南方(聯盟國)陣營舉白旗投降,合眾國艱辛取得勝利後,沙場有功的他自然也在西元1867年的3月順勢歸化,取得了美國國籍。可是卸下軍袍,他並因此自滿,反而認真工作,並利用空檔時間在圖書館裡埋首苦讀,積極學習英文,此舉使他贏得了德裔政治家兼企業主舒爾茨(Carl Schurz)的貴人相助,開始在其開設的報社服務。

很快地,西元1869年年底,年僅22歲的普立茲成為政治新秀,以共和黨候選人身分出馬,稍後並以六十餘票之差當選新科州眾議員;歷經與盟友的分道揚鑣,投身改革運動面對的阻力,以及住家遭逢祝融之災,普立茲努力著手於州政府反貪污法案的相關立法,也逐步完成獨力辦報的工作,終於在西元1878年的12月,31歲的普立茲以收購、整併的方式,完成旗下第一份報紙《聖路易郵報》(St. Louis Post Dispatch)的問世!透過抨擊時政,倡導政經革新,主打國家重大施政弊病等議題,《聖路易郵報》深獲庶民的支持,每日銷量不斷成長,從最早發行量尚低於四千份,不到四年的時間就突破兩萬兩千份,不只擠身當地販售量最大的報紙,員工的薪資更是大幅優於聖路易市的一般水準!

西元1883年,隨著《聖路易郵報》總編輯槍殺當地名人後所爆發的形象所損事件影響,普立茲被迫離開自己在美國的發跡之處,舉家遷徙到了紐約。此時他斥資重金34萬6000美金(原本的價碼是50萬!)收購了《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並仿效《聖路易郵報》當年所掀起的影響力,聘請知名編輯助陣操刀,藉由秘密探訪(臥底追蹤)、充滿挑釁(驚悚)意味的標題、還有著重於犯罪、災難、醜聞等文章的深度分析,用劃時代的報人風格讓世界報的銷量往上提升,而一舉衝破600,000份的發行量,亦讓《紐約世界報》輕鬆登上全美報刊的不敗王座!


隔年,普立茲透過報社和其人脈的策動下,發起了迎接紐約『自由女神像』的籌款運動,為自由女神的如期竣工做出了貢獻!來自舊大陸的普立茲,除了為此贏得了新大陸民眾的尊敬和愛戴,更成為美國報壇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人物;西元1885年3月,普立茲以眾議員身分重返政壇,踏入華盛頓的專屬辦公室。

有趣的是,才過了將近13個月的時間,西元1886年4月10日,剛過生日的普立茲就宣布辭去議員職務,原因呢…他發現作為報社經營者,其在世界扮演的地位與力量,其實是遠遠大於坐在國會裡的!嗯,非常富有意涵的一句話。

西元1911年10月,普立茲傳奇的報業人生劃下句點,留下了約莫3,060萬美元的遺產。家屬根據他的遺囑,特別捐贈200萬美元(後追加到250萬)給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設立了「新聞學院」(Columbi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其實早在西元1892年普立茲尚在世時,他已經多次向學校提出邀約,希望能培育更多專業人才投入新聞產業,但當時新聞媒體不被學界視為是一門「學問」,反而是帶些嘲諷的「技藝」;今日,「新聞學院」是「常春藤聯盟」中唯一的新聞學院,更是世界最古老的新聞學院之一。


而哥倫比亞大學則是於西元1917年起頒發冠上其名的「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每年經過評選委員會的篩選跟評定,將獎項頒贈給在美國新聞界和文學界於小說、詩歌、傳記、歷史、戲劇、音樂與新聞採訪報導等領域有著卓越貢獻的各式從業人員,21種類別分別授予證書與獎金(目前是15,000美元,但「公共服務獎」則改為頒發金牌),被認為是新聞業的「奧斯卡金像獎」!

西元1990年時,伍思道(Nicholas Donabet Kristof)與伍潔芳(Sheryl WuDunn)夫婦因詳實報導西元1989年「北京天安門六四事件」而共同獲得「普利茲國際報導獎」(Pulitzer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porting),這是普利茲獎有史以來第一次為夫婦二人所得,也算是替新聞界留下了一個寶貴的文化遺產與記憶;但值得關注的是,自伍思道以降,如西元2001年(法輪功受迫害)、2007年(中國式資本主義的危機)、西元2013年(中國官僚貪污問題),獲獎的報導對象也都是中國。

伍思道(Nicholas Donabet Kristof)與伍潔芳(Sheryl WuDunn)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