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到第三章,我帶大家看過瑪丹娜、濱崎步、蔡依林三位的歌手路線,她們形象不同,卻勾勒出不同國度中追求自我意識的現代女性樣貌。即使是訴求性別平等和女力展現的現代,仍有許多枷鎖綑綁著現代女性追求自我的意志。這三位歌壇女姬的遭遇同時也是社會女性的縮影。



愛我你就賺到,不愛我就滾蛋




世上再也沒有其他女性歌手,能夠比自稱「中世紀女戰神」的瑪丹娜還要更敢衝又四處挑起戰火,勇於對抗意識型態壓迫並挑戰世人的價值觀底線。

她透過影像暗示地罵政客和獨裁者是殺人魔和白癡;在舞台中央的道具床上愛撫自己給觀眾看,並出版情色藝術寫真集(展露被壓抑的女性情慾);在音樂頒獎典禮台上與歌手布蘭妮舌吻;在社群媒體上曬半裸照,宣言就算做個老奶奶也要展現女人的身體和自信美。

她也不管自己被人說是婊子、蕩婦、一身皺巴巴的老骨頭、耍大牌,只專注透過音樂作品表達自我,向社會傳遞她的觀點和批判,在自己的音樂表演自由方面決不退讓和妥協。被媒體封為全球歌壇女皇的她,沒有在配合別人,只有別人配合她。她從默默無名的街頭女孩,變成所有環節都親自監製的女強人歌手。

瑪丹娜代表著一種「把自己變成最強,才有籌碼駕馭別人、展露自我」的現代女性形象。在獅子座的她身上,你很難看到脆弱的一面,但她會很清楚讓你知道,她腦子裡想告訴你什麼,想改革什麼。自由、愛和人權是她音樂作品的核心命題。如果你不認同她的理念,不喜歡她太露骨、耍壞耍賤、太強勢,或不像一般人想像女人應該要有的樣子,她已經透過歌曲【Like it or Not】告訴你,隨便你愛不愛她,反正她就是要做自己。就算要跟你對幹對罵,她也沒在怕。



如果你跟我一樣失去了自己,與我一同踏上重拾自己的旅程



濱崎步的歌手生涯幾乎和瑪丹娜整個相反。對比瑪丹娜的不輕易示弱,濱崎步一出道就透過音樂直白道出自己的脆弱、恐懼、迷惘、人生無常的價值觀,但她就像射入黑暗山谷的一道希望曙光,讓你在極度的悲傷之中看到人生的希望、喜樂,以及人要活在當下的體悟。

她的自我不斷重複上演著被撕裂後又重新修補的過程,正如她的歌曲一樣,每當被社會輿論抨擊到體無完膚,失去自己的時候,她總能在最後一刻重新拾回自己的碎片,以更豁達於以往(更看開人生)的型態,重新出現在大眾眼前。她把自己比擬成尋找自我的希望燈塔,透過自己的歌手身分,在舞台上歌唱並滿足歌迷的對夢想的嚮往,然後再像曇花一現的花蕊般,靜靜地在歌壇上凋零。如果你聽膩了她,覺得不再需要她了,她也透過歌詞說:「那就請你狠狠地拋棄我吧」。她只活在舞台表演的當下,當你處在迷惘的人生階段,她的歌詞就是你的燈塔。

濱崎步代表著被意識形態和社會價值觀壓抑的部份日本現代女性,如何意識到自我的迷失,如何透過自我療傷找回自己,如何在各方意見的拉扯中尋找生路,在壓抑的日本社會中掙扎地活出女性的自我。



美的醜的什麼歪理,我呸! 看著姊正走出自己




真要說的話,我的主觀認為蔡依林從【呸】一直到【怪美】專輯的期間,走著一條很聰明的路線。她不像瑪丹娜那般動輒18禁限制級重口味的狠勁,也不像濱崎步那樣有著迂迴的壓抑。蔡依林式的女性自我,位在瑪丹娜和濱崎步路線的光譜中間。蔡依林透過一些在視覺上有點挑釁、些微叛逆、時而詭譎扭曲又時而帶一點血腥暴力的影像和編舞,試圖挑戰和打破意識形態的藩籬(人對於美醜的既定觀念、性別歧視等等)。

為什麼蔡依林要這麼做?從瑪丹娜的例子就能看出,人們的意識形態非常根深柢固,如果不用宛如一把利刃的視覺影像去劃破那道意識形態的硬牆,如果不用具挑釁意味又寫實的影像讓人們親眼看見自己思想的盲點,如果沒有人用什麼東西去「戳」你、反駁你,你怎麼會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在哪裡出現矛盾?這就是歌手追尋自我時所必要的「叛逆」。我相信將瑪丹娜奉為心中女神的蔡依林很深刻了解這一點,這一點也反映在【呸】和【怪美】專輯裡。

如果你覺得我講的很抽象,不如比較看看下面這兩部影像採用的叛逆元素,是不是如出一轍。我要再強調一次,這跟模仿或抄襲都無關,因為叛逆路線是我們這個世代的「主聲道」,世界上很多歌手都有走這條路,差別僅在於每位歌手採用的叛逆影像和想要傳遞的訊息不同。






再把話題拉回到蔡依林。我認為現階段她在做的,是把自己扭曲不堪的過去、心靈的黑暗面和精神折磨如實呈現給大眾,將這些心靈的碎片重新再拼湊出一個她想要成為的自己,一個光彩又自信的自己。這一點很像濱崎步的自我追尋,但不同的是,濱崎步出道20多年至今仍在摸索自我的階段(因為她處在很壓抑的社會環境),今日已經走出壓抑的蔡依林卻比濱崎步更加「光明系」。濱崎步的音樂很「悲喜相隨,暗中有光」,而【呸】專輯之後的蔡依林則比較像是「走出了黑暗隧道迎向光明,發光發熱」。蔡依林讓你看到她的黑暗以及她的悲傷,但她已將那些扭曲的過去拋諸腦後,你看得到她的自信,已不見她的壓抑,她要用自己的叛逆走出自己,向世界傳達自己的訊息。



三種女性的自我追尋

你想追求什麼樣的自己?

瑪丹娜、濱崎步、蔡依林都踏上追尋自我的主聲道,分別代表著三種不同女性的縮影。一種是非常我行我素勇於在言論的戰場上廝殺戰鬥,一種是時時將自己抽絲剝繭釐清自己在追求什麼,一種是同時融合前兩種類別後走上自己的中庸之道。她們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而她們的音樂作品,或許正能為你自己的人生帶來靈感和激勵。



「歌手人生」專題,在此完結告一段落。寫到這裡,我想先為此專題劃下一道休止符。雖然追蹤這個專題的人不多,還是感謝閱讀過其中任何一篇的每個人。如果您有任何感想,或想合作以其他形式分享我的專題,歡迎在下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