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婚歲月,婚姻是終點還是另一個起點

作品英文名:Memorandum on Happiness(2003) 

現代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不過有人也會這樣的兩人關係表示懷疑。如今也有人選擇不走入婚姻制度建立伴侶關係、開放式關係、同居或共生等。但於2000年後有些人才有選擇「婚姻」受到法律保證的權益。

《幸福備忘錄》是部2003年同志婚禮前後的紀錄片,電影拍攝兩對男男女女頗具聳動的同性婚禮,並拍攝前後兩人的感情狀況,婚姻是兩人決定一起生活的開始,但有些問題不如交往時候,而是當踏入另外一層關係時才會發生與看見問題的結構。結婚了然後呢?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童話到底存不存在。


台灣由大法官釋憲國會通過同性婚姻專法,來讓同志們的婚姻可以走入合法化。最早在2001年時歐洲荷蘭就以通過同志婚姻法案,並且每年佔該國結婚率3.6%的比例,其他歐洲國家也相對跟進,而如今並未有一個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因此制度造成該國異性戀婚姻崩壞。

相反解決了不少社會性向霸凌、歧視、精神疾病等問題,也有助於性別平等和多元的價值觀。美國研究指出同性婚姻合法化後與性別教育一起幫助學校不少同志小孩自殺的機率下降。


《幸福備忘錄》則是拍攝在台灣同性婚姻還未合法的年代中,所發生男同志與女同志的婚姻喜宴。採用一般攝影紀錄,像是家庭電影的手法,拍攝出當年同志婚姻的狀況。當年許佑生與葛瑞,及女同志湯姆和漢娜兩組家庭故事。

從合到分,還有身分曝光時工作上遭遇的困境。2001年時法務部曾宣布同性戀者將來可組織家庭而這一等約是18年在多方政治人物和民運團體的幫助下,雖在公投失敗但最終以專法的形式保證了同志婚姻權利。


這部紀錄片是導演陳俊志以周遭認識的兩對預計要結婚的情侶為主要拍攝對象,並且從先前紀錄許佑生與葛瑞相識到婚姻的紀錄片《不只是喜宴》、與年輕當代青少年同志心理紀錄片《美麗少年》等去做的延伸,以同志生命故事為主軸,在鏡頭下拍攝出真實的同志生活。

並在2005年拍攝以老年同志為題材的《無偶之家,往事之城》同時也以特殊公職警察同志為主題,將這老中青三代三部曲拍攝完成。不管是年輕或老年,在同志未認同的年代,這身分永遠相當承重,並被迫永遠去面對這社會冷暖。


因導演陳俊志本身也是同志身分,整體而言可以從《幸福備忘錄》、《不只是喜宴》、《無偶之家,往事之城》等看出,在台灣同志婚姻尚未通過時,關於同性戀與婚姻的探討。

亞洲地區如中國紀錄片《聽爸媽的話》與日本女同志圖文漫畫《只想好好結個婚》、韓國導演拍攝自身的婚姻紀錄《我的正義婚禮》等都有探討同志婚姻在各亞洲保守國家等面臨到各種問題,不管是宗教、家庭還是社會輿論,可以看出目前三國還未走入同志婚姻,在法律上無法給予同志族群任何保障。


導演陳俊志最知名的作品是他的文字著作《臺北爸爸,紐約媽媽》。其中還有實驗影片《沿海岸線徵友》都是讓人留下印象的作品。

除了以同志為主題的紀錄片題材,在2002年也拍攝以性騷擾為題材的紀錄片《玫瑰的戰爭》,在裡面探討的議題一直到如今網路普及社交平台上依舊可以看到台灣平權和檢討受害者的狀況依舊陳出不窮。也有探討當時絕症的愛滋病議題《我的愛滋朋友》,關於歧視與愛滋病患者的身心探討,讓人了解患者的生活記錄。


2018年《幸福備忘錄》導演陳俊志因在浴缸內心臟休克而去世,在第21屆台北電影獎頒發「卓越貢獻獎」感謝他對於台灣性向性別與族群議題而做的紀錄貢獻。不管是《美麗少年》、《幸福備忘錄》、《無偶之家,往事之城》等,陳俊志都讓我們看見二十一世紀初台灣對於同志議題的一頁。

如今同志平權與同性婚姻的成就,同志遊行從千人到十萬人並非一晚開闔眼就達到的地步,但婚姻只是小小的里程碑。也許當主流電影同性不再是一個媒體炒作的議題,同性戀者才不再被社會另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