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的徵文主題「如果我全盲3天」,讓我不禁思考視覺與聽覺之間,哪個更重要?雖說眼睛是靈魂之窗,但對我來說,聲音才是不能放棄的,關閉周遭,我無法想像樂器聲音、蟲鳴鳥叫、下雨聲,也記不得親友的聲音。然而⋯⋯

卻不曾想,如果我失去嗅覺3天,會如何?

《氣味的奇幻力量:撩撥情緒慾望,左右行為反應的神祕第五感官》
Rachel Herz/著;李曉筠/譯。方言文化(2016/12)出版。(博客來

作者瑞秋(Rachel Herz)是嗅覺領域重要的領導專家,她的許多研究報告被引用於教科書中。這本《氣味的奇幻力量》,書籍不厚、內容不難,但旁徵所有與嗅覺相關的疑問,從心理學、生物化學、腦神經科學,談嗅覺對動物(主要是人類)的重要性,並從演化角度推論為何人類的嗅覺這麼不靈敏。


如果失去嗅覺⋯⋯

我們的第一反應大概是:「太好了!擺脫各種惡臭!」
但是罹患嗅覺缺失症(Anosmia,或稱嗅盲)的人,他會因此食慾不振、焦慮,視人生毫無意義,整個生活改變,他會說:「我居然連我女朋友的味道都嚐不到了!」

食物的誘惑、性愛的汗液淋漓、海濱散步的氣息、
思鄉的情壞、雨後夾帶泥土的濕氣⋯⋯

有醫學研究發現,嗅覺缺失症可能導致憂鬱症,而憂鬱症也可能引發嗅覺喪失。
人類腦部掌管嗅覺與情緒的構造非常相近,都在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或稱原始腦、爬蟲腦、嗅腦),其主要中樞就是杏仁核。


心情不好,鼻子知道

杏仁核(Amygdala)是腦部掌管情緒的位置,尤其是對恐懼的本能反應。若杏仁核萎縮或功能失調,將影響嗅覺皮質的活性;反之,嗅覺皮質受損,也會使杏仁核拉響健康警報。

因此若對往常喜愛的事物失去興趣、感覺悲傷、食慾不振、難以入眠、失去生活動力、無法專注等,即有可能患有嗅覺缺失症。

翻拍自:《氣味的奇幻力量》

聞得到「恐懼」嗎?

嗅覺與情緒之間就像一條雙向道路,彼此來往,但我們能透過嗅覺辨別另一個人的情緒嗎?許多動物似乎有辦法看穿我們的焦慮,狗作為人類最好的朋友,牠們甚至能聞到生病的味道,適時給予陪伴。為什麼人不行?

事實上,人類的嗅覺受器數量僅次於視覺,其餘感官所具備的受器數目都比嗅覺少,但大腦處理嗅覺的區域卻只佔腦容量的千分之一,所以儘管我們「聞到」了,卻不一定「知道」。

何況,這些嗅覺受器中,還存在許多不再發揮功能的「偽基因」。狗的嗅覺受器有15%的偽基因,小白鼠是20%,而人類有高達約65%的偽基因。人類的嗅覺受器功能退化的原因,與視覺有關。

隨著全彩視覺出現,人類便不再需要敏銳的嗅覺偵測世界,當你看得越清楚,就越不急著去聞(畢竟光速比氣體擴散的速度快多了)。


嗅覺假象

人類先天的嗅覺缺陷,讓我們容易被環境左右對氣味的感受度,其中包括視覺線索及語言干擾。

看到檸檬,是否覺得嘴角都瑟縮起來,甚至分泌更多唾液?

人類對氣味的好壞多是從後天學習,品嚐食物當下的期望與情境,會直接影響對「美食」的定義。應該很多人聽過這個實驗(惡作劇):用色彩欺瞞品酒師,讓專家品嚐摻雜紅色食用色素的波爾多白酒,發表的評論像在形容頂級紅酒,但沒人發現它其實不是紅酒。

如同視覺線索,語言對氣味感知也有非比尋常的控制力。作者的實驗發現,賦予相同氣味不同名稱時,例如「巴馬乾酪」與「嘔吐物」,人們會隨著命名而對氣味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

每個人對相同氣味的聯覺反應不同,使用的形容詞彙也大相徑庭,我們之所以對嗅覺知之甚少,就是因為它不容易用一個標準平衡量化,但我想這本書在嗅覺的專門研究開啟相當好的開端。​


小結

《氣味的奇幻力量》以一個故事作引子,說明嗅覺與情緒的關聯,相當引人好奇。續說腦神經與嗅球構造等的運作方式,一步步答疑解惑,包括:​

  1. ​每個人對氣味的喜好為何不同?​
  2. 為什麼聞到特定味道會勾起回憶?​
  3. 芳香療法是否真有其療效?​
  4. 體位、香水與性魅力​
  5. 氣味在人際關係與社會地位的影響​
  6. 嗅覺在味覺(鹹、甜、酸、苦、鮮味)的重要性​

​書中有些知識在健康新聞資訊裡已不是新鮮話題,但書裡有更詳盡的研究與解釋,而更豐富視野,讀來依然有趣,​值得推薦!


當伴侶/朋友心情不好時,用他喜歡的氣味幫他趕走壞情緒吧!

若讀書/工作無法專心,試試將喜歡的味道放在旁邊,說不定大有成效!

最近只要聞到紅茶的味道,就能使我專注、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