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高捷(二)──這些問題到底有沒有解?
在上一篇專題,我們透過問卷來了解大家對高雄捷運的印象,而在本文中,我們將要來回答問卷的最後一題「如果認為高雄捷運如果想要增加運量,以增加收益,需要具備什麼性能?或是改善什麼問題?」在逐一過濾後,目前將會按照關鍵字來幫大家分析什麼是最有可能的解。
Ⅰ增加路線
※表單回覆關鍵字:增加路線、多開幾條線、捷運路線網、路線密集、站點增加
以目前現狀來說,高雄捷運是有正在籌備新的路線,也就是捷運黃線,在這邊介紹一下黃線。
黃線又稱高雄捷運都會線,是高雄捷運規劃中路線之一,全線設置23座車站。並於2020年3月底提報交通部。預計於2022年動工,並在綜合規劃於中央核定後的2028年全線完工通車,全線行駛三多、民權、民族、建工、本館路,以及五甲、南京、澄清路的雙路線,並於大埤路合一行駛至鳥松區東北側的坔埔里。
由圖中的黃線預定路網圖可知,黃線即將串聯起鳳山、鳥松等舊高雄縣人口密集區以及高雄市區,截至2021年1月為止,光是鳳山區就有35萬人居住,為高雄市人口數最多之一區,而現今的高雄捷運卻只在鳳山區內設置鳳山西站(市議會)、鳳山站、大東站以及鳳山國中站四站,若單就可服務的人口來說,設站的數量顯失不公,因此鳳山地區的民眾較無法感受到捷運所帶來的方便,更不用說對交通方式會有多大的改善。因此黃線的問世就顯得重要,雖說目前尚未開工,但若真的能動工甚至通車相信一定會對高雄會有所助益。
(維基百科,高雄捷運黃線的路線圖,其中與環狀輕軌、捷運紅線、捷運橘線、台鐵皆有兩個交會站)
◎附表一:黃線通車前後各行政區內所涵蓋之車站比較
在附表之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黃線的通車可以使鳥松以及鳳山增加了不捷運站,雖說黃線並未正式動工,環狀輕軌也並未完成全線通車,但若這兩條路線正式通車後,會為高雄帶來不少的轉乘方便性以及串聯更多人口稠密區。
Ⅱ轉乘性能
表單回覆關鍵字:增加公車的連結、公車配合捷運進行轉乘、可增加台鐵與捷運之間的轉乘、交會站過少導致轉乘效率低落、和公車搭配運行、路線不與公車重疊
既然談上述談到了捷運黃線,那就先來說說捷運與台鐵的連結好了(見附圖)。高雄鐵路於2018年10月正式地下化,從此高雄市區的陸橋、地下道將陸續拆除,不僅提升鐵路周遭的居住品質,也落實台鐵近幾年來持續推動的「鐵路立體化」等相關工程,在高雄鐵路正式地下化之後,陸續增設或是復設了幾站通勤用的小站,其中美術館站、鼓山站、科工館站將在路面上與高雄輕軌共站轉乘,此路段預計於2021年年底完工通車;而民族站、正義站將在地下與捷運黃線共站轉乘,以及捷運黃線與紅橘兩線的交會站,一口氣多了不少個轉乘交會站(如下表),這些交會站看似不起眼,但對於通勤或是學生族群來說,交會站的出現可能使得通勤時間減少許多,以作者本身為例子,以前家裡住在草衙站附近,若要搭捷運上學的話必定得到美麗到站轉乘橘線,下車後仍須走一大段路才能抵達學校,但若增加了這些轉乘站,作者便可以從前鎮高中站轉乘黃線抵達學校所在的新甲站,在通勤上面省去了大量走路的時間以及前往市區再離開市區的時間,具體可以省下多少時間目前仍要以行車速度以及發車班距決定,但若以這樣的路線架構確實會增加搭乘捷運上下學的意願。
(高雄捷運)
◎附表二:高雄捷運路線轉乘交會表
雖說上述轉乘動線大多數都未建置完善,但在黃線以及輕軌興建完之後勢必能夠解決交會站過少導致轉乘效率低落以及與台鐵路網之串連等問題。至於高雄的公車要改善的問題便是要減少與捷運的重疊,並以捷運為中心向四周幅散,甚至是如同前篇專題所述,要以公路客運來串聯景點,將人流帶往捷運到不了的景點,讓高雄的交通由縣擴展至面,先求路線再求串聯,是高雄目前亟需努力的!
責任編輯: 葉仲伯 核稿編輯: 鄒宇晴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機通局為提升公車服務品質,建構都會核心公共運輸骨幹,有效鼓勵市民搭乘公共運輸,規劃以高需求10線幹線公車為主軸並加密服務班次,建構「類捷運公車」路網。)
※結語:本篇文章探討了最多人提及的「增加路線」以及「轉乘方便性」,而高雄捷運所面臨的困境當然還不只這些,在下一篇貼文會來跟大家分享高雄捷運的宣傳手法以及探討高雄居民的交通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