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為什麼要併購「身負Apple功力」的NUVIA?/Jean-Louis Gassée
高通(Qualcomm)最近以14億美元的破盤價,併購了由「Apple校友會」創立的NUVIA公司,來強化旗下ARM處理器相關產品的陣容。NUVIA有什麼了不起?為什麼要在成立不久之後就賣給高通、而且價格還不太美麗?請看本文細細剖析。
2019年成立、自許為「ARM架構伺服器晶片的設計者」的NUVIA公司,從經營團隊名單來看,根本就可以說是「Apple校友會」:
- 執行長Gerard Williams III:「過去近十年來曾擔任Apple資深總監暨首席處理器架構師,負責多項設備的處理器與單晶片系統(SoC)開發」。
- 共同創辦人Manu Gulati:「在Apple服務的八年間,擔任首席SoC架構師,負責多項設備使用的最先進行動SoC開發工作」。
- 共同創辦人John Bruno:「在Apple的平台架構團隊任職五年,建立了該公司的晶片競爭力分析小組」。
除了在Apple的出色成績之外,他們的履歷表更是精彩;包括Intel、ARM、Google、ATI、AMD、德州儀器……等產業巨擘,都有他們的足跡。
也因為如此,他們在2019年11月就成功募集了5,300萬美元的資金,並於2020年9月再從Mithril Capital資本公司的Peter Thiel(編按:PayPal的創辦人、Facebook的早期投資人)、以及Dell與Mayfield等大公司手上,再募到了2.4億美元。
與Apple的法律大戰
不過他們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在NUVIA創立不久之後,Apple就對執行長Williams提出告訴,指控他利用在Apple的工作成果來創業、企圖挖角Apple工程師、並且在Apple工作期間就已經在籌備新公司事宜。
但NUVIA也不是省油的燈,立刻就反控Apple也挖他們的人、並且「以非法方式箝制技術創新」。不過法官仍然繼續處理Apple的告訴,並且表示:
雖然加州法律不承認競業禁止條款,但仍然不允許企業員工在任職期間籌劃競爭公司的創立事宜。
此外,也有傳聞指出Apple員工Anand Shimpi曾經多次傳訊給Williams,訊息中還包含了Apple的機密資料;不過Williams(很聰明的)回絕了Shimpi的這種不當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Shimpi在1997年只有14歲時,就創立了知名的科技分析網站AnandTech;17年後的2014年,他離開了自己創立的網站並加入Apple。
奇特的是,Shimpi這位才三十多歲的聰明人,不可能不知道Apple的內部控管機制,但還是讓自己牽連進Apple與NUVIA之間的爭端,這一點相當令人不解。
背景雄厚的顧客名單
言歸正傳。今(2021)年一月,無線網路科技大廠高通(Qualcomm)宣布,將以14億美元的價格併購NUVIA。
這可以說是個近乎完美的創業故事:強大的創始團隊、熱門的產業領域、順利出場的創業者和投資人。至於高通,背後則有著一大串拍手叫好的「生態系」大咖顧客名單。
這些名單包括微軟、Google、三星、宏碁、華碩、Bosch、Continental(編按:車輛輪胎與系統供應商)、通用汽車、HMD(也就是Nokia手機)、榮耀手機(Honor,背後就是華為)、惠普、聯想、LG電子、LG行動通訊、一加手機(One Plus)、OPPO、Panasonic、Renault汽車、夏普、索尼、Vivo、小米等等。
從這些名單來看,這個併購案的背後想必是有故事的。雖然乍看之下,這些客戶只是例行公事的在高通新聞稿背後「恭喜」一番,而且連NUVIA本身都只在最後面稍微介紹而已;但光是看名單的順序,就有些玄機了。
在名單上,微軟排在最前面,然後是Google,接下來是三星,然後其他公司才是以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微軟的留言應該是其中最有趣的:
這是我們(微軟)為顧客強化Windows整體生態系的絕佳機會。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微軟會進一步開發在ARM處理器上執行的Windows系統、以及更多應用軟體嗎?
如果這一點成立的話,諸如宏碁、華碩、惠普、聯想是不是有可能採用高通/NUVIA開發的ARM處理器的產品,導致進一步撼動Intel(和AMD)的主導地位?
高通補強產品實力
另一方面,或許微軟將高通併購NUVIA,視為前者終於承認驍龍處理器(Snapdragon)仍有不足之處。科技媒體ZDnet就曾經刊出名為〈ARM評比:Apple處理器在初步測試中大勝微軟Surface Pro X〉(Arm benchmarks: Apple silicon trounces Microsoft’s Surface Pro X in first tests),而這種標題當然是微軟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具有Apple處理器知識和研發背景的Williams,當然可能被高通視為提昇產品效能問題的救星。
然而,這筆總價高達14億美元的交易,對雙方來說究竟是否划算?雖然這不失為NUVIA創始股東快速出場的捷徑,但是以2.4億美元的初期投資而言,他們賺得並不算多。
只賺三倍?
讓我們來試算一下:假設投資人以2.4億美元(以下同)買到50%的公司股權(以第二輪而言,這個比例不算罕見),所以NUVIA當時的估值是4.8億;後來NUVIA以14億賣出,等於投資人分到原出資額的大約三倍。
三倍聽起來不少,但對於創投公司來說,賺錢的目標絕對不僅如此。何況ARM處理器的話題正熱,而且先前不久NVIDIA才以高達400億併購ARM Holdings公司(雖然這個案子有許多人質疑),三倍根本不能滿足投資人的胃口。
此外,上述的這些高通客戶,都涵蓋了非常大的消費領域;只要是「需要連線的行動裝置」,都在他們的守備範圍之中,所以未來的商品和應用範圍都非常廣。以這樣的雄厚潛力來看,很難從「區區」14億美元之中,看出高通的葫蘆裡到底在賣什麼藥。
這個相對不誘人的數字,或許有部分原因是來自Apple提告的法務風險。NUVIA的創辦人和投資人之所以願意將公司「廉價」賣給高通,或許是因為想要將技術資產、以及已經付出的成本,都放置在高通的保護傘下。
高通沒在怕?
在高通對這個案子的公開討論中,完全沒有提到跟Apple提告相關的問題;而該公司最新的證交會季度財報因為資料只到2020年12月,所以也完全沒有NUVIA交易的相關資訊。也就是說,大概要等到下一季財報發表,才能進一步瞭解高通對這件事情的態度。
為什麼高通要「冒險」併購一家有潛在法律問題的公司?請大家記得,其實高通和Apple在法律和公關方面早已交手多年(在The Verge的這篇文章中,就詳細列出了這兩家公司的對戰記錄)。對高通來說,也已經不差這筆帳了;官司照打,生意還是照做。
至於對x86陣營而言,高通靠NUVIA瞬間提昇功力會有什麼影響、又會如何攪亂未來行動連網市場的一池春水,我們就繼續搬板凳看好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