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與憤怒: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誰年輕時候不想改變世界呢?最近有點老人化,於是想看些年輕、不一樣的書。怎麼說不一樣呢?從商管開始,分類號4和9一直是比較少走過去的,比0還少。沒想到許多年後,也開始發現好像每種書都有他別有洞天的那一面,值得翻翻看看。
張鐵志這本書,其實出很久了,甚至有十周年紀念版,但這次讀的是一開始的版本。黑白印刷的出版形式,不影響這本書所要傳達的反叛精神,儘管如作者說的,偏於集中在白人、男性、英美的反抗故事,但那些搖滾對當代的反省和對抗,回頭看依舊深刻。
本來以為自己多少有點文青,但這書讀起來還是發現自己對於搖滾、龐克甚至這些前衛音樂根本外行,大概只到喜歡閃靈的程度而已。當年的這些反叛、和對現實的反省,透過音樂的形式呈現,甚至在表現上,妝髮、演出樂器、服飾等等,都曾經有一段離經叛道、不被接受、卻又引領風潮的時光。
太多沒聽過的團、和不知道的樂壇事,對這些藝術其實研究的並不深入,但書中介紹的音樂圈、文化圈大事,卻可以看出一些值得回頭景仰的精神。這些樂手難道是百無聊賴,天天想著如何標新立異?或者是每個時代都有讓年輕人、某一群人照著主流價值生活,沒辦法達到預期的安身立命,或者存在著一些未經深刻反省的理所當然,以至於需要有一個破口吧!
主流、商業和集團造成的影響發生在方方面面,結構性問題可能在事件上不經意的轉化。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片段是關於搖滾巨星發起的募款活動和商業、結構性問題的交互作用。曾經是為了非洲飢荒的募款活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效應,彷彿給了這個世界一個希望,確實產生了實質的募資效益,但商業運作的結果,廠商、結構性問題並沒有因此改善,而這樣的模式也在搖滾精神下,再次的經過反思,重新讓後繼的樂團思索走上談判桌的路。大家都聽過we are the world,都會哼個幾句,也都知道影響深遠,但不一定知道這段故事。
另一個也印象深刻的片段是每個時代都有那個神經質的父母,以為他家的小孩永遠都是最乖而且都是被壞朋友帶壞的可憐人。那些夾帶著政治、言論表現審查的父權思想,介入了音樂,開始一段對音樂表現的審查,使得性、暴力作為元素之一的搖滾樂,受到了壓制。然而反叛並不是悖德,而是更願意正視這世界上還是什麼都有,不是不說、不談、不面對問題就會自動解決。
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苓膏龜苓膏一直都是笑話。騙騙自己還行,但放到真實世界,就會發現根本無法運作。大家一起生活,所有的問題都要一起面對。逃避不能解決問題,轉移焦點無法掩蓋事實,大家還是誠實點,這世界才可能在反省中,越來越好。
讀完這本書,可以想像為什麼這本書是很多音樂人還有樂迷一讀再讀的經典,那是一段重要的音樂史,揉合了文化發展、社會運動和政治,值得所有喜歡音樂或者關心社會進步的人了解。
推薦給喜歡音樂的朋友,看完之後你會對那些搖滾、民謠、龐克等重要音樂風格發展時刻更有感覺,對某些經典樂團更了解。也推薦給對歐美社會運動有興趣的朋友,音樂真的是認識世界的一扇窗,看出去有那些你沒注意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