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電影》現實無法戲劇化
沒看到不代表沒有,中東記者紀實生涯
作品原名:This is Not a Movie(2019)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場戰爭史,似乎像爭鬥的故事好似千年後都是一個樣,但與過去不同的是期望和平且講述真相的人變多。現代記者如過去的吟遊詩人與說書者,敘述的不是英雄史詩和帝王情愛而是小人物的無奈與人生故事,還有戰爭下的悲歌。
紀錄片《這不是電影》敘述關於英國《獨立報》的中東記者羅伯特‧費斯克的生涯故事,他採訪過賓拉登,譴責美國將一些中東國家定位為「邪惡的恐怖份子國家」,長期關注敘利亞內戰並在黎巴嫩首都駐守約30年。同時也將自己所見撰寫成書,告知更多人關於中東戰事和人民在戰爭下的故事,探討生為一位記者該傳達本分與在報紙撰寫紀錄下真實的那一刻。
「在我原先生活的世界相當和平。」許多穿越道異世界的日本輕小說動畫主角常常會脫口而出這句,對於從上班上學,甚至逛街購物、從事娛樂活動的日常生活,在無戰事的國家的確可以說是和平。
但在海的另一端同樣的世界的人民可能得面臨到內戰與家破人亡。這句「我的世界相當和平」在同個地球村中格外莫名與諷刺,沒看到不代表沒有,也許你生活土地上的和平也是一代代先人流血流淚換來的安逸年歲。
《這不是電影》是英國中東記者羅伯特費斯克的生涯紀錄片,裡面拍攝他實際在中東戰地奔走,歷經過重砲轟擊和化學武器,與歐美輿論中妖魔化各種敘利亞內戰的言論。同時也穿插過去他年輕時跑新聞與家庭故事。
此外也敘述關於報紙實體減少轉為電子報還有網路媒介資訊氾濫等看法。費斯克曾經製作紀錄片探討:「為何越來越多穆斯林討厭西方國家?」試圖找到原因,並且也對於以色列與中動的宗教土地戰事做出表態立場。
整體而言《這不是電影》電影所續相當中規中矩,並且符合一般觀眾所想的戰地記者生活。在剪輯上較為可惜的部分是一些敘述和論續觀點的不連貫,例如在過去與現代場景交錯中往往因為剪輯不太可以知道關於時空背景下羅伯特費斯克的立場。在排序上雖然是一部電影,但更像是拼湊而成的各個單元探討,例如對於中東武器輸入、英國與愛爾蘭獨立戰事、自己父親的敘述、電子與紙本媒介的看法等,電影有點零散。
在英國戰地記者可以說是有歷史與淵源,世界上第一位現代職業戰地記者就出於英國《泰晤士報》跟隨英軍遠征馬爾他。英國有許多傑出在中東戰事前線的報社記者,都奔走於敘利亞內戰,也在專欄中將事實呈現給讀者,讓海的另一端人民可以知道這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現實故事不是電影,在現實中戲劇化的發展與轉折可以說相當稀少。在影視娛樂與報導中我們常會注意到比較新奇甚至不一樣的故事,但這些事蹟並非常態且經過改編,羅伯特費斯克相當感嘆有時候奇蹟就是不會發生。
寫在多都無用,這就是當今社會殘酷的現實。記者都期望自己筆下的輿論可以影響世界和讀者,但在如今資訊透過網路媒體大爆炸與塞滿真假訊息,人們思想被各式各樣的事物所左右,變得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不管寫的故事多麼真實拿出證據表明。但記者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人依舊非黑即白,甚至不願意相信世界上某處正在發生日常無法想像的故事,這就是報導背後的殘酷現實。電影中好人得勝壞人被懲罰,但「這不是電影」,而是沒有完結篇的真實世界。
羅伯特費斯克獲得多次英國年度國際新聞記者獎項,且出版的書籍也成為該領域的暢銷書。並表示要土耳其政府正視亞美尼亞大屠殺的種族滅絕,並對在戰爭紀念日表達逝去軍人榮譽卻無視戰爭教訓做出質疑。
費斯克認為新聞記者必須勇敢挑戰權威、政府與政客,新聞正義不是立場中立,而是監視那些有權力者和權力中心。而如今羅伯特費斯克辭世後,有多少後輩記者可以做到這點?或說說在威權國度下,仍否還有這樣的記者願拚上命來說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