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帶來一些根本的改變,就像電晶體、或是印刷術的誕生一樣;當這樣的關鍵因素出現時,就可能讓未來的技術與商業發展進入現在想像不到的領域。

E


首先,讓我們來弄懂幾個字的意思……。

比特幣不等於區塊鏈

「比特幣」(Bitcoin)並不等於「區塊鏈」(blockchain)。如果我們將區塊鏈比喻成印刷技術,那麼比特幣就只是印出來的一種鈔票。

印刷術可以用在難以數計的地方,而且它的出現改變了世界;而「鈔票」這種東西雖然重要,但可能還排不上印刷術重要成果的前100名。

至於最近常見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則個很糟糕的名字。因為大家只要看到「加密」就會想到諜報密碼之類的東西,而「貨幣」則通常是由各國政府保證價值、財政部發行、透過銀行流通的金錢;對一般人來說,這兩個字加起來可能會有些不知所云。

如果要用正確一點的方法來形容,它應該是一種「權證」(token)。

(編按:對於「token」的中文意義,我們已經在作者先前的文章〈NFT:數位資產的危險陷阱〉附註中詳細說明過,歡迎參閱。)

但「代幣」是一種權證

當你去遊樂園的時候,可能會買一些代幣或票券,用來玩各種設施(讓你有「權」玩這些設施的「證」明);或者你也會收集一些這類代幣,在適當的時候拿去換獎品、甚至換回現金。

如果你手上的代幣因為某些理由,成為許多人想要收集的目標,它的價值就會上漲;如果有人預期你的代幣價值可能上漲,或許就願意用收購等待增值。而收購代幣的方法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是用現金、或是建立某種機制(例如開遊樂場)讓別人願意支付給你。

而如果擁有特定代幣的人很多,他們就會想辦法透過各種操作方式,讓大家認為它會增值。

如此一來,這種代幣的經濟生態系就誕生了。

好,一般(遊樂場?)代幣是這樣,那跟區塊鏈又有什麼關係?

區塊鏈其實也是一種資料庫的衍生應用。

但它跟其他資料庫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沒有一個特定的控管機構、也無法隨意修改內容;它是一種持續紀錄、永久存在、任何人可以檢視內容的公共資料庫。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用它來紀錄各種交易的過程。

舉例來說,它很適合用來紀錄各種資產的交易過程。過去,這種紀錄只會寫在限特定人士讀取、無法線上搜尋、甚至積滿灰塵的政府稅捐處檔案裡面。

網路上,資料庫的應用無所不在。例如Facebook就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裡面紀錄著使用者是誰、他們又認識誰、他們做了些什麼事等等。而因為網路上的這種資料庫能帶來無限商機,所以企業擁有的資料庫越大,權力也就越大。

開放的網路、不開放的商機

Google就是從在開放的Internet上建立資料庫起家的;但過去20年來,他們一直致力於讓網路「不那麼開放」,以便讓手上的資料庫製造更多商機、以及影響和控制使用者行為的權力。

這一點,正是區塊鏈之所以重要的第一個原因:它可以建立更開放、更穩固、更市場導向的網路與資料庫,至少理論上是如此。

然而,有許多商人也正在炒作加密貨幣時,利用這種開放、不受特定機構控管的特性來操弄市場,獲取自己的利益。

區塊鏈之所以重要的第二個原因,在於加密貨幣的誕生、以及去中心化(不受特定機構控管)的特性,讓它有助於建構穩固的開源產品社群,讓社群的早期投資者與支持者能在一段時間之後,獲得合理的豐厚報酬。

因為這些社群沒有特定的擁有者(例如單一企業),所以成員就能致力於優先服務自己和使用者,而不是資本家或短線炒作者。

讓我們用維基百科(Wikipedia)來當作例子:在世界各地有數以萬計的志工,貢獻以百萬計的時數來建構這個服務;大約5,000位的活躍編輯者承擔了多數工作,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從中獲得新知。

這些志工是沒有酬勞的,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使用者社群服務、並且從中獲得樂趣與滿足。

然而,在全世界前100大的網站之中,幾乎沒有其他站是用這樣的形式建立的。

網路世界的「貨幣」

想像一下,如果現在有某個區塊鏈或加密貨幣專案,也是用類似維基百科的方法來運作,但「志工」可以在投入過程中獲得代幣作為酬勞。假以時日,專案越來越成熟、提供的服務和使用者也都越來越多;最後,它可能就像遊樂場的設施一樣,必須購買代幣進場使用。

此時,這些工作人員就可以從代幣收入中獲得分潤,甚至把先前得到的代幣賣掉,以便換取現金。

如果這個專案一開始就有人投資,就會引起更多人注目;而手上沒有錢、但卻擁有技能的人,也可以在專案早期就提供服務換代幣,成為另外一種形式的投資(編按:但仍請記得,任何投資都有風險)。

當專案到達穩定狀態時,主要的利益關係者(stakeholders)就會從創立者和早期投資人變成「長期依自己意願工作」的技能貢獻者。此時,創立者也可以用這個專案的資料庫為基礎,依自己的想法繼續建構更多的衍生服務或商品。

讓我們用實際的例子來看:在開放的網路上,有許多人運用資料庫技術建立了各種服務(例如Instagram)、並且變成生意。雖然這種網站的初期建構和營運成本都不高,但一旦使用者的群聚效應出現,很快就會開始賺錢。

接下來,投資人就會開始尋找下一個應用模式,再重複一次類似的流程;因為只要賭中一個大賺的服務,獲利就會比傳統產業高很多。

然而,許多領導企業卻紛紛反其道而行,將當初讓他們賴以壯大的「網路開放性」變得越來越不開放。Google、Facebook、以及其他公司現在都以拉抬股價為第一優先,而不是赫然發現自己選擇越來越少的使用者和其他相關人士。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以及因而興起的早期募資型態,都可能讓網路和上面運作的各種「資料庫」影響力更大,並且為人們創造出不同與以往的互動方式。

這一點雖然理論上如此,但要達到完美境界很難,因為區塊鏈本身的運作方式就不完美。如果它的功能就如同原本的設計,只是用來作為「工作成果的證明」,那麼結果就可能是一場「環保災難」,而且這個體系越成功,帶來的問題就越大。

改變的關鍵因素

幸好,這一點在未來應該都有方法處理;例如可譯為「權益證明」或「持有量證明」的「proof of stake」、或是「資料分片」(sharding)技術,都可能讓這些問題獲得解決。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區塊鏈是什麼、做什麼或許並不重要,就像你可能也不知道維基百科背後有多少志工編輯,也能每天快樂使用一樣。

而區塊鏈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帶來一些根本的改變,就像電晶體、或是印刷術的誕生一樣;當這樣的關鍵因素出現時,就可能讓未來的技術與商業發展進入現在想像不到的領域。

現在花點力氣瞭解這個關鍵因素,會比將來不得不被它牽著鼻子跑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