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走入曠野
...曠野是我們要學習有關自己、有關神的新事物的地方。當我們發現自己身處曠野時,有時候我們該問的正確問題不是「為什麼?」或「為什麼是我?」—這種問題我們可能不會找到答案,或者得等上幾年。正確問題也不是「什麼時候?」—這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結束,讓我可以重新開始正常過活?我們該問的正確問題或許是「什麼?」我應該從中得著什麼?對此我能做些什麼?我們還該問的問題是「是誰?」在曠野中我發現自己是誰?更重要的,我發現神是誰?
我們文化中的好些部分,似乎是設計用來阻止我們問這些問題的。我們用來生活的步調,我們拿來圍繞在自己四周的噪音,我們製造出來堆積如山的卷牘,全都產生一種作用—阻止我們暫時停下片刻,做個片刻,問問自己是誰,上帝是誰,卡在祂跟我之間的這件事可能會如何?有時曠野是神用來清除所有環境的噪音,清除使人或喜或憂的困惑的一種方法,所以我們可以及時面對我們知道的、藏在深處的、真的必須面對的那些問題。或許,這是為什麼希伯來書在長篇大論了神百姓的曠野漂流的最後,在第四章提出警告,萬物在神面前皆無所遁形—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跟前,都是赤露敞開的。也就是在這樣的光照下,作者接著指向耶穌,祂已在我們之先進入曠野,如今當我們發現自己身處曠野時,祂會在一旁陪伴安慰我們。
湯姆.賴特(N. T. Wright)著,鄧嘉宛譯,2002,〈曠野的路〉(第3章)。收錄於《朝聖之路》(The Way of the Lord)。臺北市:友友文化,頁59-60。
-
聖周三的深夜
每年的受難週,貌似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不知道是不是已經暗暗地無數次地提醒自己,這週是為紀念基督受難而立,所以要有所預備心。
但大概是從好友林兄注意教會節期開始,才讓我對信仰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而今年的體悟是突然明白為何需要教會年曆,因為那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只指南針,也像一根浮木,讓迷失在平日衝盲生活中的主的羊群,指引出方向、得以抓尋歇息。
-
過載,強迫停機
昨日,不知為何,平常除了睡覺外總是以理性高速運轉的我,身心靈感到一股強大的驅力,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想,腦袋全然放空。但跟以往那種疲累、耍廢或微憂鬱的狀態不同,就像是按下了強制關機的按鈕,雖然知道還有許多既定事項須待完成,可是整個人反倒清晰起來,唯一浮現的只有基督受苦這件事。
Image from|截自《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ヱヴァンゲリヲン新劇場版:序)
重讀著湯姆.賴特的《朝聖之路》,我回想著,自己應該是在那個時刻走入曠野了,又或者,是被帶進曠野的,那是極為隱密與私密的體驗。
-
受難的基督
這篇文,原本是想要在聖週三完成的,但拖到了主受難日。世界即將迎接黑暗的來到,而我是誰?上帝是誰?基督又是誰?基督的受難與我們有何關聯?他的受苦又對這個充滿暴力、哀哭的世界有什麼意義?
讓我們走入曠野吧,停下腳步並沉思。
Su-Hong
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2021.04.02 00:12 完稿
結語之後
我在主受難日,也就是4月2日深夜完成這篇短文,內心滿是思緒,並決定先就寢,待中午時分再發布文章。未料,早上便傳出太魯閣號出軌事故的消息,震驚之餘,也打消了發文的念頭,暫時存在草稿裡當罐頭。
時間就這樣匆匆過了兩周,我再度打開編輯後台,看著自己寫下的文字,「基督復活了,但他也還在曠野裡陪伴心中憂傷、愁苦的人們」,我這麼對內心說著。
2021.04.15 11:12 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