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史、外交史知名學者,現任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理事長的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北岡伸一」,曾參與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2015年和平安全保障法制』及『戰後70年談話』的幕後工作,他在3月初發表了『安倍內閣在外交與安全保障上的遺產—安保法制、戰後70年談話、FOIP等成果』一文,關於「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FOIP) ,他提到有許多人都主張這是為了要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而產生的戰略,但他認為也許事實剛好相反;他指出日本在戰後的復興,特別是從1970年代以ODA(政府開發援助)方式深度參與了從東南亞到印度以達中東的建設,及至1993年起又發展到『非洲開發會議』(TICAD)的非洲經略;他認為毋寧說是日本的發展,促成了「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產生,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其實正是為了與之對抗的產物。

不論是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在回應日本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或者「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是在因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兩者間力的較量或對抗都是事實;而且正以此為中心在形成風暴、以及正在向全世界擴散中。

【印太戰略正名回歸】

我在去年12月底發表的『捲起袖子的日本--再論菅政權下的「印太構想」佈陣』一文中,曾提到「細谷雄一」教授在接受朝日新聞專訪時表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首次由日本所提出並廣為國際社會所接受外交構想;這可說是難得的以日本為主體的外交成就;細谷教授並主張即使美國政權輪替,日本也應該積極地以主體外交』之姿,向拜登政權說明FOIP的內容與由來,以免拜登政權將之誤認為川普政權的產物,而棄之不用。

細谷雄一目前是慶應大學法學部的教授,專攻國際政治學;他在學生時期曾受教於北岡伸一,並於2014年起擔任安倍政權時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的顧問;菅義偉出任首相後,也曾多次邀請他諮詢國政;3月16日剛被發表出任日本政府關於皇位繼承的「專家會議」的六名成員之一。對於日本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主張積極推動不遺餘力;要了解日本印太戰略的進行,他所發表的文章值得保持關注。

細谷雄一教授(照片來源:細谷雄一臉書)

另一位跟日本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也深有關聯的是日本外務省出身,自2012年12月安倍晉三重新執政起,就擔任內閣官房副長官補、並在2014年兼任國安局次長直至退休的「兼原信克」。他跟笹川平和財團法人上席研究員「渡部恒雄」,在2月13日與朝日新聞記者「倉重奈苗」的線上對談中,也提到當初安倍在建構「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時,即是「以50年為單位的大戰略」設計,其背景正是在應對「中國的抬頭」;而設計之初即是以「日美澳印」為核心關鍵,特別是著眼於印度不僅人口即將超越中國,其平均年齡29歲更是在39歲的中國、49歲的日本之下,足以補上其國力不足之處。

所以無庸置疑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不管喜歡與否,已成了當前日本自民黨政權全力推展的中心戰略,不僅有對抗中國的需要、也有日本在國際秩序中尋找新地位的需要。

#關鍵用語的數度更迭

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關鍵用語的背後代表的是一國的總體戰略,因此差之毫釐,即會失之千里。而隨著政權遞嬗,前政權的主要政策易軸也是常見的事,例如歐巴馬政權的『重返亞洲』戰略在川普政權內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事實上,細谷教授的擔心並非𣏌人之憂。在去年11月12日菅義偉首相與拜登的第一次電話會談中,拜登所使用的詞彙是『安全且繁榮的印度太平洋』。原本針對中國而設的『自由且開放』的字眼不見了,代之的『安全且繁榮』則是不痛不癢,也沒有針對中國的意味;講更白的,「安全且繁榮」作為條件,即便是在極權國家也可以適用。

當時讓日本政界外交、國安相關人員相當緊張,尤其對照美國大選期間川普跟拜登間對中國政策相左、劍拔弩張的態勢,擔心拜登政權將會對中收兵鳴金。尤其歐巴馬政權期間對中國的綏靖態度在當今時空下,會讓美國盟邦揣測是否會回到民主黨老路線也是必然的擔憂。

產經新聞記者「杉本康士」在1月28日的特稿中提到,日本外交相關人員自那通菅拜電話之後,便開始向拜登團隊相關人員進行說明,FOIP其實更接近美國民主黨的戰略風格,是以重視人權及民主主義發展出來的戰略。據該報駐華盛頓記者「黑瀨悅成」的採訪,也有熟悉美日關係的美國前政府高層建議日本政府「提早就有關對中政策,積極地對拜登團隊提供資訊與建議。」

2021年1月21日菅義偉祝賀拜登就職推特(照片來源:菅義偉官方推特截圖)

在拜登就職後,日本首相菅義偉隨即在21日凌晨1點多在他的推特上發出英日文的祝賀文,並且表示「日美同盟的強化及朝向『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實現,期待與拜登總統的共同合作」。顯示出日方期待跟拜登政權能達成一致戰略前提的努力。

今年1月24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奧斯汀在跟岸信夫通完電話後,於他個人的推特上寫下「跟(岸信夫)就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之維持的作法交換意見」,讓日本相關人員稍稍放心一些。

接著1月28日,拜登在與菅義偉進行上任後首次的電話會談中,使用『在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之和平與繁榮』(peace and prosperity in 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雖然出現了完整的「自由開放的印太」,但還是添加了『和平與繁榮』的字眼,顯示拜登政權的印太政策仍處於調整中。

2月8日拜登跟同是印太戰略要角之一的印度首相莫廸通電話,則是單純使用了「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甚至也表達了要藉由「Quad」(四方會談)來實現。

2021年1月27日拜登與菅義偉通話新聞稿(照片來源:白宮網站截圖)

2021年2月8日拜登與莫廸通話新聞稿(照片來源:白宮網站截圖)

產經新聞記者「石鍋圭」在新聞稿中表示,當天日本外務省幹部用「切掉盲腸」來形容拜登在跟莫廸電話會談時回歸使用「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這件事,並表示經過多日的溝通,終於讓美方了解「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並不是川普專用,而且是最適合美國利益的亞太戰略!。

#安倍戰略的二手棋:「自由開放的印太」跟『TPP』

不止媒體這樣觀察,自民黨內相關人士也注意到這個轉變。長期關注國際關係的自民黨眾議員、前防衛副大臣「長島昭久」在他自己2月20日發表的與前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對談安全保障的YouTube上,他跟河野兩人也都提到了拜登政權在用語上的調整這個觀察(如下連結:14’30”~15’10”)。而且長島昭久也特別說明,「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是日本戰後,首次以區域的領導者的身份,向世界提出一個區域該如何運作的戰略,並且得到世界主要國家認同的創舉。

不僅拜登本人回歸使用「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以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防衛大臣岸信夫的對談,也都使用「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來確認雙方的戰略一致性。

在長島昭久跟河野太郎的對話中,河野表示在安倍政權下,正是運用「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跟「TPP」兩手策略來作為安倍外交的基幹;河野太郎在安倍政權歷任過外務大臣及防衛大臣,由他來解說再恰當也不過。


每日新聞記者「田所柳子」及「高本耕太」在3月12日的特稿中指出,據外務省的幹部表示,從3月12日的Quad首腦視訊會談到3月16日美國外交國防兩部長來日本進行2+2會議,算是這一陣子來「努力遊說美方,使其理解到日本重要性的成果」!

#正名的意義

這樣的正名背後,並不是什麼面子的意氣之爭,而是對日本來說,一者,當前中國以軍事力及經濟力為後盾對印太秩序的擾亂,已經造成日本的威脅,因此日本能否得到美國堅實的支持,是攸關生死之局;二是「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確定,可以讓日本等美國盟邦安心,美國會跟大家站在一起對抗中國;三者是在安倍發表「戰後70年談話」後,自二戰陰影中走出來的日本,需要借由這個已漸漸成為全球戰略主軸線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讓日本在國際舞台中,得到重要的重生角色與義意。

以下,我將介紹這近三個月,特別是拜登政權啓動後,從日本視角開展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的觀察與解讀。

【日美印太戰略開展:同盟確認再出發】

由於川普總統的政治歷程與個人風格太過非傳統,以致他執行下的美國全球戰略讓過往不論是歐洲、美洲還是亞洲的同盟國都備受折騰;即便在跟川普最麻吉的安倍晉三政權時期,也是要再三適應川普「由上而下」式的政治操作。

隨著拜登政權的上台,意謂著兩國外交的遊戲規則將回復到從前的部長級或高階事務層級先行協調,獲致一定具體成果後再經由『首腦會談』一體展現的方式。尤其拜登政權的外交、國安人馬,不論是國務卿布林肯或是知日派的印太沙皇坎貝爾都是熟悉的老朋友,讓日本政界安心不少;即便是過往跟印太淵源不深的國防部長奧斯汀,在聽證會上也都明白表示中國是美國的挑戰、及要修復以日本為首的印太同盟國家間的關係。

拜登(照片來源:白宮官方網站)

對於拜登政權的人事,茂木敏充就公開給予正面評價,認為這是拜登政權重視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證明。因此,對茂木敏充而言,首要任務即是要儘早訪美,跟布林肯、坎貝爾等老朋友把雙方間的戰略同盟內容『重新確認』,以利菅義偉在適當的時機訪美,畢竟這屆的日本眾議員任期即將屆滿,必須在改選前交出一張對菅義偉重要、也對他自己重要的「亮麗外交成績單」!

此外,菅義偉為了迎接拜登政權的來到,去年底就發佈日本駐美大使進行更迭,由在歐巴馬第二任政權時,在2012年擔任駐美公使、2013~2015年擔任日本外務省北美局長的駐韓大使「冨田浩司」出任,以借重他跟拜登團隊的人脈來重建日美高層管道。而冨田浩司在就任後的記者會上也坦言,跟重視同盟關係的「新政權建構起確實的關係」是他的任務所在。

儘管拜登有他自己要推動的國際戰略議程,但日本也有自己急於在兩國關係中確認的事項。

在本文後面會提到的日本印太戰略的三本柱:外相茂木敏充、防衛相岸信夫以及國安局長北村滋,在拜登政權上任後,即展現出積極的態度跟拜登團隊進行上任後的聯繫,也分別從這三個管道去確認想確認的事;1月21日,北村滋與蘇利文通電話;24日岸信夫與奧斯汀通話;27日茂木敏充與布林肯通電話;菅義偉跟拜登則在1月28日通電話。

統整事後日方發佈的新聞,即可發現:菅義偉政權上下,從首相,國安局長、外相到防衛相,都一再地向美方確認以下兩件事:一個是確認尖閣群島是否在美日安保條約第5條所指的適用範圍內;第二個是拜登政權是否繼續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

而日本在這兩件事上,無疑的都從拜登政權裡,拿到肯定的保證。

#拜登發球、菅義偉助攻的印太戰略開展

從拜登就職總統以來,在國際戰略上的調整,尤其是對中關係,呈現出來的樣貌跟他在大選期間所呈現的的確有落差,但是目前看來是往「強硬」的方向移動,而非許多人擔心的後退。下圖是我試著從「日本的視角」整理出的日美間安全保障視角這幾個月來的大事記。

日本視角的日美安全保障:近期大事記(整理:謝文生)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1月份就曾對外說明,「Quad是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政策的基盤」,藉以打消外界原先以為拜登政權會對中「軟腳」的疑慮。

而拜登政權剛啓動時由於國內疫情嚴峻加上大選期間的種族問題,都需要拜登優先處理,從上表的大事記,可以看到2月4日拜登發表「外交政策」,接著在2月8日拜登跟印度總理莫廸通電話使用「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這個用語,顯示美國的外交戰略,在美國利益優先下,民主黨也如實地從共和黨手中接下這個棒子。

大致從2月這個時候起,日美雙方在「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的推動上似乎達成了共識,接著就看到雙方各自展開台面上及台面下的分進合擊的合作。

2月10日拜登在跟習近平通電話的同一天,宣佈要成立『中國任務小組』來研擬對中戰略;接著甫於去年10月才召開的Quad四方安全對話外相會議,在美方的邀集下,再度於2月18日以視訊方式召開,並且蘊釀召開『首次的首腦級會談』。

然後我們開始看到一連串的運作,特別是日本方面由菅義偉領軍積極協助美方所鋪的橋段,菅義偉先是在2月19日召開國安會議,討論經濟領域的日本國安課題,似乎就預示了第一次Quad 四方首腦會談的切入角度。

接著菅義偉在25日跟麻吉澳洲首相莫里森通電話進行協調,當天菅義偉也在「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所主辦的研討會上發布錄影致詞時強調,「與同盟國在具體的對策之上,對於日本所揭櫫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決心要將之作為戰略推動」!

3月3日拜登發表『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把對中態度表明;同一天,布林肯也發表演說,指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是本世紀世界『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似乎也讓第一次Quad四方首腦會談可以不必公開承擔「對治中國」的需要。

日本外相茂木敏在3月9日對外釋出疫苗外交的資訊(詳情部份,請見後面【茂木敏充】章節),菅義偉在同一天跟印度首相莫廸進行電話對話,除了談『自由且開放的印太』構想外,也就緬甸問題確定雙方緊密合作的態度,畢竟對緬甸局勢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就屬日、印、中三國;而莫廸也在電話中表示邀請菅義偉訪印;由此可以見到印度行使自主外交的表現外,也看到日印兩國的更加接近之勢。

最後美國再讓印度面子十足的在3月9日首先宣佈將在12日舉行Quad四方首腦會談,把印太之弧的各個『角』,結結實實的紮在一起。接著派出美國派出布林肯及奧斯汀兩大將,連袂來到亞洲同時出使日本及韓國,把東北角綁定;接著由奧斯汀前往連結印度,敲定西南角。

#中國再次使用「不依約定」的偷襲戰術

美國在將印太戰略的局都佈陣完成後,布林肯再好整以暇回到美國跟蘇利文會合接戰楊潔箎及王毅;這一連串的局,中國也當然看得懂,所以在美中會談的起手式雙方爆口角,應該都是各自「大內宣」需要下的動作。

記得去年11月底王毅訪日,在記者會上突然「破壞事先雙方同意的使用時間長度」,臨時加碼宣示釣魚台主權,讓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措手不及的「沒有反擊形象」吃了悶虧。這次楊潔萀、王毅又故技重施,在美方依約定時間發言過後,開始自己的長篇大論內宣戲碼;只是沒想到美方有記取日本的教訓(不知茂木敏充有沒有提醒布林肯要防中國這一賤招?),硬是將記者留下來見證美方反駁回擊的畫面。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照片來源:國務院官方網站)

據日本讀賣新聞3月20日的報導,外務省的幹部對於美中這次的2+2會談的結果,表示「不出事前想定的範圍」;而首相身邊的人則評論「這次的美中會談,彷彿是美國發出新冷戰的宣言似的。」認為美中對立將會更嚴峻。

#菅義偉訪美:棋局的收攏?還是佈下一階段的局?

拜登政權在3月份的印太戰略棋局中,落子又快又準,一步接一步,認定是紅區的底線也一一點出來,進退有序,在美中安哥拉治對話後,看起來完成了戰場的再確認與初階佈置。

然而美方也同時還佈下了4月邀請菅義偉訪美的這步棋。拜登就職後,菅義偉是第7位跟他通電話的國家元首,而預計4月上旬舉行的「拜菅會」,則是『首位』跟拜登進行『面對面會談』的國家元首,這也顯示了日本在這場局裡的重要性高度提昇

目前有關菅義偉訪美的訊息是:4月8日出發、9日與拜登會談、10日返日。行程簡單到連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都不必陪同飛這一趟,簡單到不尋常

根據時事通訊社3月20日的報導指出,這次的菅拜首腦會談,預計會朝雙方同意成立三個領域的工作小組的方向進行,包括(1)新冠肺炎對策及日美經濟合作;(2)新興技術;(3)氣候變遷。

針對氣候變遷議題,拜登將在4月22日召集各國舉行「氣候變遷領袖高峰會議」;相信美國應該會希望在「菅拜會」上兩國能先達成一些具體的共識,以利「氣候變遷峰會」要推動的事項。

而依據這兩個月來的鋪陳,日本有部份媒體判斷日本政府應會希望在拜菅會後的聯合聲明文件裡,明確放入美國會協防尖閣群島,甚至是放入美國「會動用包括核武的力量」的選項來保護日本這樣的成果。

相信美國也會要求日本做出比目前更大的「承擔」角色,絕不會只是出錢而已;好比說對緬甸的影響力,要有更大的角色來解決之類的,當然也會包括對中的對策,例如高科技戰略產業自中國移轉出去之類的要求。

究竟邀請菅義偉訪美,會是什麼棋局,值得關注。

2021年3月菅義偉為訪美接種疫苗(照片來源:菅義偉官方臉書)

【Quad 四方安全對話:首腦級登場】

3月12日晚上,美日澳印四國領導人進行了『首次的』四方安全對話『首腦視訊會議』。

#什麼是Quad?

「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簡稱Quad)最早出現在2007年第一次安倍政權時期,安倍於訪問印度時所提出,但當時印、澳仍想跟中國保持友好的關係,加上當年9月安倍因病退陣,自此停歇。

安倍晉三於2012年再度重掌政權,曾投書媒體闡述「亞洲民主安全鑽石」的構想,指出「捍衛印度洋到西太平洋之間的海洋共同資產」以抗中國,並於2016年8月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2017年當時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建議重啓「四方安全對話」,於是在該年11月於菲律賓的馬尼拉召開『局長級』的會議;2019年9月在美國紐約則升級為召開第一次『外長級會議』;2020年10月在東京召開第二次『外長級會議』,並同意將定期召開此會議;2021年2月18日『外長級會議』第三度召開,這也是拜登政權就任以來的首度召集,以視訊會議方式進行。

3月12日召開的則是「四方安全對話」以來,首度的『首腦級』會議。

儘管這次會議是由美方發起,但作為Quad最初的發想國,據每日新聞記者「青木純」的採訪,日本外務省的官員以『歷史性壯舉』來強調這次會議的舉行,顯見在日本外交系統,已把「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Quad視為日本戰略開展的延伸了。

我想這應該是因為戰後75年來,終於有日本發起的戰略能引導美國並進而影響世界而感到驕傲吧。

#首腦級會議召開的過程

事實上在早在2月初,日本媒體就披露了美方在探詢於Quad架構下,召開『首腦級』視訊會議的可能性。儘管川普將『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這把大刀舞得漫天,但實際上在枱面下動作最積極的是日澳兩國,畢竟面對中國的飛機、船隻、潛艦每天在家門口晃啊晃的是日澳兩國;所以當拜登從上台後傳出要推動Quad的四國領袖高峰會,對於日澳來說自是喜出望外的好消息。

然而印度雖然去年在邊界問題上跟中國打了幾架,但在1月份時緊張關係略有下降,加上Quad本來就隱含著對著中國而來,在印度向來「不結盟」的立場來說,昇高到「首腦層級」,那就是立場鮮明了,因此起初有些猶豫。所以才會在2月18日舉行的『外長級會議』在共識文上,也不刻意強提「中國」或「安全保障」的字眼;其目的不外是希望能調整出一個讓印度『易於出席』的環境氛圍。

似乎是為了讓會議得以順利進行,2月8日拜登跟印度總理莫廸電話會談,雙方同意強化包括日澳在內的「印太架構」,並對新冠肺炎的對治、全球暖化及國際恐怖份子等議題的對應進行合作。

接著菅義偉從2月19日到3月9日的一連枱面下的助攻,我在前文已有說明;然後3月9日才先由印度宣佈,再由美方證實,而日本政府也等到11日才正式宣佈『Quad四國首腦視訊高峰會』將於3月12日進行。

2021年3月12日Quad首腦高峰會(照片來源:菅義偉官方臉書截圖)

#會議談什麼?設想周到的美日合作

不僅在程序上作足了功夫給印度面子,連合作方案都在美國跟日本十分貼心的設想到印度的狀況下,讓印度的出場既外在風光又內在充實!

拜登總統在會議開頭即破題指出這個會議是「將成為印度太平洋地區重要的合作場域」、並指出4國係「團結在民主主義的價值觀下」。雖然這個會議背後要對處的是中國,但這個首次的「首腦高峰會」為求走得遠、走得穩,在這次的議題設定上,則以「新冠肺炎的對策」、「經濟發展」、「環境問題」作為起手式。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的對策」上,展現了4國可以在分工的方式下起的合作力道,也是對印度來說最具吸引力的方式。

會談重點如下:

〔中國〕在會後共同聲明裡,雖然沒有將中國問題放進去,但在第四點中提到「我們將繼續優先考慮國際法在海洋領域的作用,特別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洋法公約》)所體現的作用,並促進合作,包括在海上安全方面的合作,以應對東海和南海基於規則的海洋秩序所面臨的挑戰。」

這樣的文字表現正是在指中國,而且文後接著指責北韓跟緬甸,就文章內在邏輯來說,就是在警告中國。而且菅義偉首相在對記者說明時提到,會議中討論時間最久的議題就是中國。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在會後美方記者會上更明言表達:「4國領袖對中國引發的挑戰進行了對話,但沒有人對中國還抱持幻想!」

〔疫苗〕為了抗拮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大舉進行的「疫苗外交」,4國以各自的擅長進行分工結盟的合作:由制造疫苗最強的印度進行生產,預計達到2022年底完成生產美國嬌生(J&J)和諾瓦瓦克斯(Novavax)等藥廠研發的疫苗10億次份,資金部份由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提供;日本則是透過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提供借款給印度製造疫苗、同時負責協助發展中國家45億日元的疫苗低溫運送車輛及保冷設備的借款;澳洲則提供東南亞的疫苗輸送網所需的資金。

〔稀土、半導體〕早在去年12月18日召開的QUAD『局長級』視訊會議裡,日美澳印四國就已經就高科技產業所需的「稀土」及」「鈷」供應鏈的打造,展開佈局的協調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因此在3月12日的會談上,四國首腦同意就「稀土的供給鏈問題」、「半導體」的供應鏈的強化及產地的分散、與「相關技術層面的研究」進行合作。

〔成立工作小組〕4國決定在「疫苗」、「重要的和新興的技術」及「氣候變遷」三個領域內成立工作小組,以繼續推進四方的合作。

外相會議〕為了保有持續合作,聲明中也提到,「我們的專家和高級官員將繼續定期會晤;我們的外交部長將頻繁地交換意見,而且每年至少要會晤一次」。

雖說如此,但是印度外交部在會後的記者會上,還是強調「Quad 並不是為了對抗誰,而是為了世界的利益」,小小的捕了一刀,畢竟不止是顧慮中國而已,印度跟俄羅斯的關係,也是他們必須考量的部份,後面的章節【南亞、澳洲、南太平洋之Quad:印度】會再說明

共同聲明內容,日文版:日米豪印首脳共同声明:「日米豪印の精神」;英文版: Quad Leaders’ Joint Statement: “The Spirit of the Quad”

【日美2+2會談】

儘管全球疫情肆虐下,外交工作的往來幾乎都改以視訊方式進行,然而由於中國以軍事力為後盾,四處惹事企圖改變全球現狀的行為,讓一向主張多邊主義的拜登政權,不僅積極修補及強化川普時代跟盟國之間受損的關係,甚至在上台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讓國務卿布林肯及國防部長奧斯汀連袂飛來日本、韓國進行外交.國防2+2會議。

這場美日外交.國防2+2部長會議於3月16日在東京舉行。然而就在會議舉行的前一天,美方以罕見的方式出牌,布林肯跟奧斯汀共同聯名投書「華盛頓郵報」題為『堅定的日美同盟再確認』,直言此次訪問日本和南韓兩個美國最親密的亞洲盟友,目的就是要展現一個抗衡中國挑戰的聯合陣線,「當我們須反擊中國的挑釁和威脅時,集結力量能使我們更壯大」。

#2+2會議的由來

2+2會議的正式名稱是『日美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SCC),是依據1960年日美雙方簽訂的「日美安保條約」中的規定而設置;早期美方是由「駐日大使」及「太平洋軍司令官」出席,1990年升格為部長級,是日米間亞洲戰略對話最高層級的會議。過往這個會議在美國舉辦居多,上一次舉辦是在2019年4月的華盛頓,這次在日本舉行則是時隔7年半,其昭告天下,會議重點在對治中國不言可喻。

此外,日本於2007年跟澳洲也進行了同等級的2+2會談,目前為止尚包括英國,俄羅斯及印度等也都開過2+2會談。

3月16日美日外交國防2+2會議,地點在外務省飯倉公館(照片來源:日本外務省)

#發表共同文件

日美4位部長在會議後發表「共同文件」,重點如下:

〔總論:同盟強化 〕強調「日美同盟」是印度太平洋地區和平、安全及繁榮的基礎所在;日本為強化同盟決心將會提高自己的防衛能力,而美國也不會動搖動用包括核選項在內的各種能力來防衛日本。

〔關於中國〕對於中國諸多不合國際秩序、損害基於法治的國際體制、對區域內其他國家的威逼與危及安定的行動,表示反對。

對於中國海警法造成區域混亂的行為,表達『嚴重關切』。雙方並再次確認,日本沖繩縣尖閣諸島是《美日安保條約》第5條適用對象,堅決反對嘗試改變現狀或者有損於日本對尖閣諸島施政的任何行動。

強調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

也反對中國在南海的不合法的權益主張及活動。支持國際法庭2016年的南海仲裁決議。

對於香港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權狀況,共同表達『嚴重關切』!

〔北朝鮮〕再確認北韓全面非核化課題以及盡快解決北韓綁架日本人問題的必要性。並強調「日美韓3國的合作」是印度太平洋地區安全和平繁榮所不可缺的。

〔區域合作〕強調將強化民主國家間的夥伴關係,並指出3月12日舉行的日米澳印4國領袖協議不會受到脅迫,並且將展現自由、開放且包容的區域共同願景,誓將與東南亞國協諸國共同合作。

〔其他〕其他尚包括太空戰及網路戰領域的合作、米軍在沖繩基地的建設、駐日美軍費用分攤等;同時此會議預計今年內再召開一次。

會後雙方發表的共同文件全文:日文版「日米安全保障協議委員会(2+2)共同発表」;英文版「Joint Statement of the U.S.-Japan 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 (2+2)

2021年3月16日美日外交.國防部長2+2會談(照片來源:岸信夫官方臉書)

#會後記者會

4位部長在會談後共同出席了記者會,這裡也有幾個重點:

布林肯在記者會上直言,中國用威嚇的方法在『脅迫香港的自由,台灣的自由、西藏的人權及南海的海洋安全』,中國再這樣的話,必要時我們將會予以反擊

奧斯汀也表示,在全球化的變動下最需要的是團隊作戰,而這正是美日同盟所擅長的。保有與中國競爭的優位性是必要的。同時再次強調「美日同盟正是維持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基礎所在!」

外相茂木敏充直指此次會談是因為中國造成的挑戰,讓『印度太平洋戰略所面對的環境已經是進入完全不同次元的狀態』,而對於日米同盟強化所帶來的日本角色的變化,外相茂木敏充也表示在嚴峻環境下日美要如何『擔負好各自的角色』是更重要的;同時他也向記者透露,會議中花最多時間討論的議題是中國問題

因應中國海警船的侵擾,岸信夫防衛大臣表示這是「明確地違反國際法」,他表示跟奧斯汀在會中就日美雙方應採取什麼樣的具體措施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並達成今後將『在尖閣諸島周邊舉行自衛隊跟美軍的諸多聯合訓練,以展現日美雙方的共同行動的共識』。

#外界解析重點:點名中國、日本新角色

這次會議,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點名中國違背國際秩序』,完全打破過去的慣例;對台灣而言,則是在聯合文件中,直接記載「強調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

在這次對話中,幾乎把中國在國內外橫行霸道、引起全球關注及緊張的行為都指了出來,同時雖未明白劃出『紅線』,但是明確地一一點名中國犯禁的相關領域,其意義已近乎『劃下紅線』。

尤其是在文書中及記者會上都『明言』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不僅是拜登政權對台態度的表明,對一向顧慮中國感受而向來不願在公開場合上定調的日本政界更是突破!

拜登政權啓動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國安外交兩大首腦㩗手訪日,如同岸信夫所講的「這表明了美國對於美日同盟的重視」。同時,日本媒體也注意到,在美國所架構下的對中戰略上,日本的重要性提昇是毋庸置疑的同時,日本為了「強化日美同盟」所需要的「新角色將會到什麼地步

也就是說「重視日本」跟「責任擴大」是一體兩面的事,也是日本必須要好好思考的課題,畢竟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主動到這個地步了,日本要『擔負的責任』及『付出的代價』也將會相對的提高,日本也必須作好準備。

關於這二個月來美中對抗下的印太影響,延伸閱讀力推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先生於3月16日發表的『美中新型大國對抗關係與印太G-4峰會』一文。

#關於Quad的補充(From賴怡忠)

本文刊出後,感謝賴怡忠先生對Quad的部份,提出了一些脈絡上重要的補充,茲刊載如下:

「民主鑽石是在2006的安倍-麻生外交體系提出,作為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具體操作工具,並在2007說服美國,在錢尼副總統大力協助下,有了2007年7與9月兩次馬拉巴4+1(2+3)軍演。安倍的貢獻在2006-2007就已經出現。

但這個構想也與岡崎久彥大使有關。岡崎在2001年就關注印度。日本外務省中級官僚部份人當時有各種讀書會討論國際局勢,岡崎是被請益的對象,幾位課長與首席事務官層級的官員當時被告訴要注意印度的戰略潛力。也把印度視為日本要合作的未來目標。

那個構想曾在2002-2004時的智庫美日台會議內有被討論。包括之後曾出現台日印對話,基本上是與這個構想的後續發展有關。台印交往有部份是在台日印的基礎上發展,另一部分與美印關係有點關係。

2004南亞海嘯救災則是這四國第一次有機會共同展開軍事相關的合作,為2007軍演奠下基礎。」(未完待續)

(如您覺得這篇文章值得給予作者鼓勵的話,請按右上方心形的讚,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