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的疫症每日確診人數一直相對較低,不少經濟體更是全球最少疫症宗數或最低死亡率的地區,然而,自今年起東、南亞內多個國家在疫情方面似乎有點反覆,圖1顯示東、南亞多個國家在去年十月起至今年五月中的每日每百萬人的新增確診人數,自今年初起似乎出現不同國家有此起彼落的情況,其中馬來西亞更出現兩波較大規模的爆發,每日每百萬人有超過一百宗確診,在東、南亞國家中情況較嚴重;另外菲律賓和泰國都在今年第二季出現較急速的確診人數增長;台灣在本週也爆發較多的確診宗數。這些反覆的疫情導致區內經濟難以迅速恢復,亦令旅遊業和國際航空業等商業門戶無法重開,影響區內的經濟復甦。

圖1 東,南亞部份經濟體的COVID-19疫症每日新增確診數量(以每百萬人的7天移動平均數計算)。資料:Our World in Data

圖1 東,南亞部份經濟體的COVID-19疫症每日新增確診數量(以每百萬人的7天移動平均數計算)。資料:Our World in Data

因此,東、南亞在今年第一季的經濟增長同樣出現好壞參半的情況,有些經濟體如台灣、香港、越南和南韓錄得GDP正增長 (以年度增長率計,分別為8.16%、7.9%、4.48%及1.8%),而且台灣和香港更成為全球第三和第四高增長的經濟體;新加坡雖然也有正增長,但只有0.2%,力度仍然微弱。相反,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菲律賓持續處於負增長區域,雖然相對去年第四季均有輕微改善,但仍然未能擺脫經濟下行的趨勢;區內負增長最嚴重的首推澳門的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和今年第一季的經濟年度變化為-45.9%及-0.9%,經濟產值曾跌了一半,雖然今年緩減迅速,但仍處於衰退狀況;然而澳門的疫情並不太嚴重,相信是由於當地經濟高度依賴旅遊博彩業有關,由於全球疫情遲遲未受控制,各國持續封關限制出入境,市民為了自身安全亦儘量避免外遊,因此對高度依賴旅遊業的經濟體其所受的打擊亦愈嚴重,這亦是我們過去多年一直呼籲應避免經濟過度依賴旅遊業的原因之一,只有靈活而多向的行業組合才能讓城市具備韌性,可在逆境中減低衝擊。

圖2 東,南亞部份經濟體在2020年第四季及2021年第一季的經濟增長率。資料:TradingEconomics.com

圖2 東,南亞部份經濟體在2020年第四季及2021年第一季的經濟增長率。資料:TradingEconomics.com

其中對經濟韌性有較大幫助的莫過於科研產業,台灣在半導體業的領先地位就有力說明了科研對經濟持續增長和逆境復原的重要,可惜香港在科研這方面一直較為落後,而且投放持續不足,我在2017年2月15日立法會大會發言時指出:『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2016-2017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在創新方面的表現仍然欠佳,在 12 項評估指標當中位列榜尾第二。香港的科研經費投放數字清楚告訴我們,它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的 0.74%,公營企業對科研的投放更低至 0.4%,遠遠低於新加坡的 2.07%、台灣的 2.47%、美國的 3%,以及南韓的 4.14%。...在專上教育方面亦如是,尤其是博士生的培養經費並未有善用於本地學生身上,令香港長期缺乏科研創新人才。根據去年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提供的資料,香港的研究人員比例在已發展經濟體中是最低的,只有 6.15%。』 (立法會,2017)

大家可能認為香港在今年首季的經濟反彈比新加坡和南韓還要強勁,證明我當年的觀點有錯,然而,大家若細心分析香港在今年首季的經濟增長主要得力於進出口的強勁增長(姚,2021),而這些進出口相信有一大部份屬轉口貨物,屬周邊地區的轉口需求帶動,這些需求經常是大上大落的;相反,新加坡的經濟增長數值雖然較少,但其主要增長動力來自工業生產,有較強的持續性 (陳岩,2021)。

[更新資料:2021年5月30日更新了有關澳門剛公布2021年第一季的經濟年度增長率為-0.9%及相關分析內容。]

參考:

陳岩(2021)香港經濟:後疫情時代能否轉型國際科創中心,BBC,5月18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57132989?fbclid=IwAR1vwfEKbEjCmw5El8RcfQ4y2iJTVL7uBx8QIpM0XNRmnZIhh5eCKRXxl14

姚松炎 (2021) 經濟強力反彈,方格子,5月8日。https://vocus.cc/eyanalysispoliecon/60965ba7fd89780001d39580

立法會 (2017) 姚松炎就科研資源發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2月15日。https://www.legco.gov.hk/yr16-17/chinese/counmtg/hansard/cm20170215-translate-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