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臺灣的本土疫情爆發,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月,看著新聞每天又增加多少確診者、病毒又奪走多少人的性命、政府又要延長警戒多久,無論是誰都會感到特別不安吧!人們彷彿被迫坐上同一艘船,踏上一段不確定的旅程,而且還不知道這趟旅程何時會結束

這不禁讓我想起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近期的一檔展覽——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事實上我沒有親自參觀過這個展覽,因為在我安排要參觀的那個週末,臺北疫情就大爆發了,而博物館、美術館等地方也隨之關閉。不過在疫情期間,其實還是有不少博物館提供了各式各樣讓觀眾能夠持續探索的線上資源,其中,北美館就拍攝了一段由館長導覽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的影片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在影片中,有兩件讓我印象深刻的裝置藝術作品,其中一件用黑色金屬編織了六艘船,船身上綁滿了血紅色的毛線,這些毛線一直延伸到天花板,直到佔滿整個展間,宛如一片危險的紅色大海。這件作品就叫做《不確定的旅程》,當我們在欣賞它時,或許可以想像自己正坐在其中一艘船上載浮載沉,我們可能會感到不安和孤獨,但同時我們也會知道海上還有其他的同伴。這不就和現在很相似嗎?雖然隔離在家的生活相當孤獨,但是這些紅色的毛線,不也象徵了我們因危機而與他人心情相連嗎?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youtube

另外一件裝置藝術作品叫做《靜默中》,以一台被火燒得面目全非的鋼琴為中心,旁邊放置了許多的椅子,鋼琴和椅子上都緊緊纏繞著暗黑色的毛線,毛線一直延伸直到佈滿整個展間。我喜歡這件作品的原因,是因為它給了我一種悲劇過後的平靜感。已經無法演奏的鋼琴雖然走到了生命的尾聲,但是直到最後還是有看不見的觀眾在旁邊聆聽它的靜默、陪伴它的消逝。我認為這件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撫慰了我因為疫情而不安的心情。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youtube

除了編織類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之外,這個展覽還可以看到藝術家塩田千春早期的油畫、素描和行動藝術等各種類型的創作,相當精彩,值得疫情結束後親自參訪。

以展示當代藝術為核心的北美館算是我的老朋友,位在臺北市圓山花博公園附近的它,從成立到現在的40年裡,舉辦了非常多的當代藝術展覽。其中,有許多外國藝術家和策展人參與的台北雙年展,不僅是我每兩年必訪的展覽,更是我透過欣賞藝術來反思社會、環境議題的啟蒙老師。除此之外,北美館還典藏許多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包括郭雪湖的《南街殷賑》繪畫,以及黃土水的《水牛群像》雕像等。

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擁有白色俐落建築的北美館,是個無法一篇文章以敝之、充滿故事的美術館,有興趣的人可以將它列入疫情結束後必訪景點的清單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