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月一日,是中共建黨百年的大慶,也是香港回歸24週年,前夕,大動作搜索蘋果日報總部,凍結頻果日報的資金,讓頻果日報結束營運,香港結束一國兩制的派對,北京不演了。


從中共中央對事件定調,可以看出後續的動作,而中共中央也會根據內外情勢的變化對定調事件作出調整。

就像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起因只是弔念胡耀邦去世。但社會矛盾的本質是中國自七九年改革開放以來,改革派取得大權,市場化的經濟讓一部分的人先富起來,但計畫經濟如何轉軌到市場經濟?價格雙軌制成為過渡時期的產物,部分的人可以用權力以低價購入市場短缺的商品,再以市場需求的價格賣出,稱為「官倒」。

八八年北戴河會議,鄧小平同意以市場經濟為基礎,讓價格管制放鬆,引發民眾的恐慌與驚慌,短短兩周中共立即宣布撤銷價格放鬆政策,但引發的通膨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中國學生表達對胡耀邦哀悼之意,聚眾並公開演講,討論社會問題。隨時間推延,聚會活動演變成示威抗議,學生並向政府提出七項要求,只有第一條跟胡耀邦有關,其他都是中國政治與社會問題。

所以「定調」這件事,對中共而言非常重要。六四事件另一股助燃是來自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定調。利用趙紫陽以總理身份出訪朝鮮之際,撤換總理換李鵬擔任,把民眾抗議事件定調為一場要推翻中共的陰謀,透過《人民日報》將這場示威定調是「動亂」,這更激怒學生,後續的學生抗議轉向426人民日報社論的定性。

六四天安門事件成為中共極力想掩蓋的歷史,但隨時間的推移,中共官方從當初定調是『反革命暴動』,有一段時間也會稱之『1989政治事件』,如今只是『1989政治風波』。

暴動、事件、風波,從字面上可以了解北京官方對此定調的態度。

而香港反送中運動,被中共在北戴河會議定調為「顏色革命」是針對中共而來,甚至公布「禍港四人幫」名單。中共對定調此事必須要祭旗,大逮補、很多民主派人士都被關進去,因為此事被定調是『革命』,處理的手段提升到反革命的檔次。那怕香港的特殊性,金融中心,過去中英聯合聲明,五十年不變都已經不重要。對北京而言,穩定壓倒一切。

難道北京不知道香港的重要性?其實香港在滿清末年就是東西方最重要的連結點,尤其在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以來。在冷戰時期,中國遭到全面封鎖,毛澤東認為可以利用香港的地利,除了可以進口物資以外,更可以透過香港成為世界的窗口。周恩來也說,維持香港資本主義,長期而言不是軟弱或妥協,而是一種更積極主動的進攻和鬥爭。

七九年改革開放之後,鄧小平於八二年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來面對台灣問題,之後中英談判也以「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八四年鄧更保證說:「我們對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變,我們說這個話是算數的。」

香港的特殊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建立或可以改變的,中共承諾五十年不變。進入第二十二年(2019年),因送中條例就是一種法律性的改變,甚至是一種政治性的改變,等於是改變一國兩制原則,回到一國一制的框架下。

香港反送中運動,《逃犯條例》只是引爆點,背後還是經濟問題,香港的邊陲化與經濟的衰退,加上中國大量移民的遷入,衝擊香港的生活型態,貧富差距加大,階層流動停滯,年輕人看不到未來與希望,如同1989年六四天安事件,學生抗議的社會議題,但中共官方定調之後,一切都變了調。

香港蘋果事件,不會是最後的一件,除非北京認為『革命』調性解除,否則打壓新聞或個人政治言論自由不會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