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則大哉問 好好地為什麼要去諮商?心理諮商師跟親友最大的差別》
學期初預約了心理諮商,鮮少人知道這件事,有些知情的朋友、家人說:「你好好的幹嘛去?」「沒事去心理諮商幹嘛?」
我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問題,但卻有很「重要」的內心矛盾想紓解,希望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也希望找到一個出口。
重點是,我覺得身旁的親友可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好好地為什麼要去諮商?心理諮商師跟親友最大的差別
為什麼我要問這個問題?
心理諮商,跟專業的陌生人聊天
不是沒有朋友,也不是跟家人感情不好,平常很常互相分享日常煩惱,但那種最深層的困擾,卻不知道怎麼說,也說不出口。
我想應該是因為「包袱」,因為認識,也因為生活上會遇到,總覺得分享脆弱很尷尬,也可能源於社會對男人的期待,「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害慘我了,這是找心理諮商師的原因之一。
他不會出現生活裡,卻是專業的陌生人,知道怎麼引導解開心裡的結。
原因之二,我與諮商師素昧平生,沒有任何情感瓜葛,不同於親朋好友,他們會按照過往記憶,幫你量身打造一套解決方案,紓解了當下的問題跟情緒,但對根深蒂固的宿疾可能沒有幫助,畢竟能接受這些壞習慣,才會是你的朋友。
諮商師只能聽你說,他們只能透過你對自己的解讀,客觀的解構最根本的問題。
心理諮商師有他們的專業
解構內心的難題,一點點的改變
預約後,會先到中心進行評估,瞭解狀況的急迫性,還有個案需要什麼。
老實說,進行評估前,「其實不需要諮商吧?」這個懷疑一直充斥在我腦裡,直到最後諮商師說:「我建議你進行諮商,在排到以前,每天都要練習感覺自己的感覺。」我才知道,可能我也沒有到很瞭解自己。
諮商中心的小房間裡,辦公桌上有臺電腦,還有舒適的沙發椅跟矮桌,招呼我坐下後,諮商師拿起紀錄用的紙筆,每次的開場都是:「今天想談些什麼?」這個問題每次都讓我不知所措。
接著,從一個主題開始,延續到下一個主題,他從沒給過我答案,只是不斷的給建議,還有數也數不清的雞湯金句跟內心震撼:「你是我肚子裡的蛔蟲吧?」明明沒說出口,你怎麼知道我想說什麼。
一步一步,解構二十年人生遇到的種種問題,開始認識不熟悉的自己,這個過程蠻神奇的,讓人搞不懂,為什麼這些以前想也沒想過。
最後,每週一次的諮商,我只去了五次,因為我跟諮商師都覺得目前的問題好像都知道該怎麼排解,現在需要的是「練習」,約了期末前再諮商一次驗收,不過因為疫情暫時沒有下文。
聊一聊,變得更懂自己
心裡有梗,有機會就去諮商吧!
結果跟我想的一樣,諮商師給了些此生未聞的建議,從根本開始處理,現在的生活,或者說現在的我感覺活得更舒適了點,比較懂得怎麼跟身旁的人訴說苦惱,但未來如果還是遇到無人能解的問題,我會再去諮商,跟身體需要健檢一樣,心裡當然也需要健檢。
重新選擇一次,我還是會去諮商。
下篇文章見。
追蹤我的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