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再回去當學生,我希望英文課可以教什麼?
如果要說我為什麼對英日文有這麼大的興趣,是因為我找到各種方式去享受它,而不是因為國高中學校教得很好。老實說,我很討厭用分數和背了多少單字、課文來決定我的學識能力倒底有多少,因為出了社會,這一點都不重要,反讓我對某些學科產生厭惡和陰影。如果可以從頭的話,我會希望學校課程有什麼能夠讓自己真正享受學習過程。
有常勝軍的紀錄,卻沒有相當的實感
我從國中就幾乎把整本文法書都攻略完了,上過作文課、參加過作文比賽連續拿過兩次全校冠軍(別打我,這絕不是為了耍臭屁),也面試過台師大英文系結果被主考官批評我沒讀過英文文學書籍所以沒資格入選(所以我的潛能是由莎士比亞的書來衡量的,那今日我自學來的英文能力和在這裡教學的潛力,要用什麼衡量?)。
但課本、作文冠軍和面試的經驗,卻讓我覺得整個求學時代的潛力無法完全開發出來。我被無止盡的考試壓著,整天要花很多時間背書,學校丟了很多東西要塞進我的大腦,但如今回頭過來想,若單單以英文來說,那些課文、例句、單字,對現在活在社會職場上的我來說,大概只有幫助到微微的10%而已!在學校是冠軍,但在真實生活中,卻沒有冠軍的實感,不但講得很卡、寫得也很卡卡的,當初連想嘗試在不開字幕的狀態下看英文連續劇,也看得頗吃力。
其實,那些課文和例句很多都是為了配合「中文的理解邏輯」而設計,再加上大多數國內的傳統英文教育方式,跟你打包票,很多人畢業後只能寫出中式英文。這方面我有很深的體會。
如果你想測試剛畢業時的英文程度,去應徵專業的外文出版社就知道了。作為外文編輯,我有時要協助審核新進編輯人員的英文能力。我跟另一位外文同事時常搖頭,發現很多大學新鮮人的英文真的很「台式」,有文藻外語學院畢業的、有從英國留學回來的,但其中有些人說的和寫的英文非常天馬行空,你要用中文的思考邏輯去解讀他們的英文,才能恍然大悟。所以這類新鮮人都是第一個被刷掉的,其次才是因為文筆不夠而被刷掉。文筆可以透過時間來培訓,但中式英文絕對是個大No!No!
另一個測試自己的方式,是去應徵翻譯。現在的翻譯社太多間,應徵門檻不是很高,中式英文很厲害的人也可能被入選。翻譯社只是一個仲介,但真正的考驗其實是你將要面對的顧客(翻譯委託者),如果你遇到英文很道地的顧客因為自己很忙而非得委託你代為翻譯,但你只能翻譯出中式英文的話,你就注定要被退件退到想撞牆,還要被罵說:「你這種爛英文也能做翻譯?」
我自己的經驗,則是某一次要幫從小在美國生活的客戶撰寫將要出版的英文新聞稿。當時還很菜鳥的我把初稿給對方看,被對方狠狠酸了一句:「你沒在看國外書籍雜誌或節目嗎?你不覺得你寫的很不英文嗎?」這話倒是把我敲醒了,原來當時在寫稿時,我下意識用中文邏輯去思考英文的文字內容,寫出來的東西雖然文法沒錯,單字也沒拼錯,但表達方式卻都是道地美國人不會使用的。所以我決定徹底改變學英文和使用英文的方式。
別人丟給你學的,和你自己找來的,感覺真的差很多
我就學過程中吸收到的英文不少來自課本,但這些課本原本就是為了方便中文母語者可以在中英文之間「直譯」而設計的,這種被課本和考試養成的「直譯」習慣,造就了我們用中文去思考英文的習慣,中式英文就這樣誕生了。
你的大腦吸收什麼,就會從同樣的大腦輸出什麼。課本裡的東西,都是別人設計好給你容易學的,其中有很多真實生活中用不太到的表達方式。太依賴這種教材,會變成井底之蛙,與活生生的美國人脫節。
幸好從小到大我學英文時,課本就從來不是我唯一的選項,「六人行」、「賈斯汀、瑪丹娜、女神卡卡、席琳狄翁、混音DJ」、五花八門的電影,都是我抓來學的素材,所以本身已經有稍微道地的英文能力。因此當我被前述的客戶批評時,才能立刻意識到自己的中式英文和道地英文之間的差異有多麼大。
如果你轉換學習方式,不局限於課本,而是自己去找真實生活中的語言材料來學,你會發現自己去「撿來」收進口袋的英文,遠比課本教的還萬用,講話和寫字時也可以信手拈來,而且你自己找來的材料(書、動畫、電影、短片、歌曲)比課本還好玩。
你會懷疑,自己英文程度不夠的話還去找那些材料,不是自虐嗎?但我從小就這麼做,國中的我字彙量也沒多少,我也不管我能力到哪,卻憑著「我好想聽懂六人行的台詞好笑在哪」、「好想聽懂歌手在唱什麼」這種慾望,從聽懂30%到幾乎完全聽懂,確實做到了。現在看美劇真的很有感啊。自以為常勝軍的我,十年前還聽不懂一半呢。
有關尋找材料,可以參考這篇外文自學者怎麼善用字典和字庫軟體來猛爆性增加字彙量,並搭配文中推薦的字庫App,可以事半功倍。這就是我被客戶一語點醒後,新採用的自學方式。
讓英文課來一點OOOO吧
學生時代的英文課對我而言像蹲監獄一樣,老師拿著教鞭用威嚴體制控制學生的意念,叫你幹嘛就幹嘛,我感覺被當作考試機器般對待。制式化的拿分數對我來說不成問題,但整個上課過程中,我都在想下課後可以找什麼英文的樂子來犒賞被塞膩的大腦。聽ICRT電台主播鬼扯講笑話,看轉播的國外連續劇,讀有點看不懂的外文故事小說,用英文透過網路搜尋歌手的八卦,去國外網站看最新的音樂錄影帶,這些對我來講都比僵直地坐在教室椅子上還好玩多了。
如果你好奇當時我的英文能力到底能不能看懂或聽懂國外的資訊,其實我只能聽懂不到3成,因為我很早就發現學校教的東西,實在派不太上用場。但重點是,我根本就不管有沒有聽懂,反正我就是想看想聽,用猜的我也爽。結果意外的是,就是因為用猜的,我反而學到更多課本沒教過的單字。你想想看,你家的孩子們,哪個不是從小聽大人們講話時,東猜西猜大人們在講什麼,聽久了猜久了,不就懂了嗎?小孩學講話會需要課本嗎?重點不是課本教了什麼,而是環境讓你耳濡目染了什麼。我的外文學習只是製造了耳濡目染的環境,而且我想方設法讓環境變成是我熱愛的。
如果用我的經驗來回想,假如能再回去當學生的話,我希望學校的英文課可以多增加什麼。正規的英文課我不敢講,但至少「英文會話課」或「英文聽力課」的內容,是可以多元開發的。
- 教我看動漫、電影、連續劇好不好
哪個孩子不愛看動畫的。我說的不是18禁的H動漫,而是像迪士尼、皮克斯、吉卜力工作室、Square Enix等等出品的老少咸宜的動畫。學外語的目的不就是要拿來看懂這些媒體的嗎?
動漫是最容易親近外語的媒體之一,因為台詞與日劇相比較為簡單,聲優的發音口條也比較清晰。如果可以擷取一小片段的精彩內容,製作中英文字幕的對照教材,教孩子怎麼理解台詞和故事的內容,讓孩子實際聽聽道地的英文發音、聲優們抑揚頓挫的音調,一段15分鐘的影音,遠比老師一邊飆罵一邊逼孩子朗誦課文還要更有效。
如果對象是高中生或大學生,可以把動漫替換成電影,同樣製作教材。其實光是15分鐘短片的教材,就夠讓學生學整整一小時的課程時間了。甚至可以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學生上台模仿聲優演出一段。什麼都不需要死背,只需要靠模仿就能加深印象。
實際上,我在高中確實曾上過某一堂「英文聽力課」,老師在課堂上播放了妮可基嫚主演的電影【紅磨坊】。這麼做立意是好的,學生也都超愛上她的課,當時的我也上的很爽(因為我很認真聽英文台詞)。但問題就在於她就真的只有放完影片然後也沒特別教什麼就下課了。學生只是去看爽的混時間。如果有製作教材的話,效果會完全不同。
上大學日文系時,在正規的日文課程之外,有一堂日劇聽解課真的開發出我的潛能。老師是日本人,他丟給學生一個挑戰:「請你們3到5人一組,租DVD找一部你們最想看的日劇,然後請你們教會其他同學,這部劇其中某一個精華片段的所有日文台詞。」
一開始同學們都在哀號,但畢竟本來就對日劇有興趣,所以很快就找到自己平常在看的日劇,唯一的困難點在於,要把沒字幕的日劇台詞「聽寫」出來,還要「翻譯」成中文,還要製作講義「講解」其中幾句重點台詞的單字、文法、使用情境。引號標示出的三種能力,正好是光速提升聽說讀解的大絕招。寫到這裡我意識到,這不正巧是我在這篇外文自學者怎麼善用字典和字庫軟體來猛爆性增加字彙量採用的自學法嗎?只是我多了擁有字庫軟體來把學到的外文變成我的長期記憶。
這堂課光是上了一學期,我的日文理解力吃了大補丸,回頭看課本時也不感覺那麼無聊了。
- 教我聽懂流行樂歌詞好不好
我希望當時我的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行投票,讓學生票選10大最想學的(非18禁類)英文歌,在學年期間,同樣以製作教材的方式教學生聽到懂為止。這種媒體的教材製作難度不高,因為各大歌詞網站都能夠複製到中英文對照的歌詞。老師只需要教其中的單字文法就好,甚至可以獎勵學生出來模仿唱歌。
我國中時,同學會在下課的10分鐘空檔,偷用教室的廣播箱播放凱莉米洛的舞曲,當時我多希望老師能教我聽懂的話有多好。
- 帶我一起讀外文故事小說好嗎?Pretty please....
高中時,某家補習班聘用一位澳籍男老師提姆(Tim),他長得很像下圖中主演連續劇【偽人】的柯林摩根。他的教法蠻特別。當時哈利波特小說非常盛行,他就影印了其中幾頁給學生,他會先唸其中一句內文,再要求學生模仿他的發音和音調,跟著唸一遍,並且在過程中提醒學生的發音問題,以此類推,把其中一頁朗讀完。他的目的,不是要學生先花費大把的時間查單字,而是先熟悉單字怎麼唸,習慣單字的正確發音。
接著,他會開放Q&A時段,讓學生把朗讀過程中任何有疑問的單字、用法等等任何看不懂之處,一次問飽問滿。他不會說任何一句中文,但肢體表達能力非常好。當學生問他「What is a sorcerer?」,他就開始比手畫腳演給你看,同時用他的母語解釋給你聽,你就透過他的動作和聽關鍵字來猜意思。突然那位學生說「Oh! I got it! (噢我懂了!)」「是魔法師!」,甚至開始用自己能理解的英文,設法向提姆解釋自己的解讀對不對:「A man who uses(使用) magic(魔術), right?」,提姆就會稱讚他猜對了。
這整段過程是非常輕鬆好玩的,因為沒有教鞭、不用怕猜錯,沒有打分數,反而猜對時很有成就感。隔了幾天我問他還記得sorcerer是什麼嗎?他說:「就是像鄧不易多那種法師啊,提姆之前不是演給我們看過嗎?」
提姆的教學方式,讓我們不知不覺讀過了暢銷小說的原文版,很屌吧。
對於非外籍老師而言,其實也同樣能透過教材製作的方式,帶領學生先覆誦過一遍,再解說內文。當孩子開始讀懂了其中幾頁,要他們以後再去挑戰別本小說,難度會很小多。
如果文字不是孩子們的菜,還可以考慮採用Spotify上的廣播劇。
總之,課本之外的大千世界,包括未來要接觸的那些外國人和影視媒體,才是孩子們出社會後真正要面對的,千萬別把他們的視野僅侷限在"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的小小課本中。(話說那句英文早就落伍了好幾萬年。)
對了,以上的概念同樣可以套用在日文課程中喔。
編寫外語教學文章耗時費力,如果有幫助你拓展外文視野,如果你喜歡我作品,懇請訂閱並追蹤我的「擊破你的怪怪英日文」專題!所有生活好用的英日文都完整收錄在此專題中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