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政治「不同意見」書籍「 清零」成為新常態,書展盛事也失去光采和意義。……

楊健興【香港這一天】結集

半官方的貿發局自1990年起每年7月舉行的香港書展,成為城市夏季的一項盛事,亦對推動閱讀文化有一定的幫助。每年的書展亦成為社會、政治寒暑表,空氣中自由度指標。回歸後,公民社會發展迅速,民間政治意識提高,政府管治失敗,民怨沸騰,政治諷刺著作在書展大受歡迎,令政府和中央尷尬,但市民花幾十元可「得啖笑」、渲洩不滿,對政府並非壞事。

出版社「次文化堂」在2000年出版笑話集《老懵董》,諷刺民望甚低的時任特首董建華,在書展熱賣,其後有諷剌葉劉淑儀的《掃把頭》,梁振英的《記住呢隻英》,亦十分暢銷,既為出版市場帶來熱鬧,亦反映香港社會仍享有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容納不同意見,掌權者不介意被嘲諷,不會動輒以各種方法打壓、施壓,令被視為政治不正確、尷尬、敏感書藉在書展被消失, 對整個香港是好事。

書展去年因疫情停辦,今年恢復,今日在「老地方」灣仔會展開幕。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首個書展,政治紅線震懾威力驚人。眾新聞記者到書展目測,發現政治敏感議題書籍近乎絕跡,親中「 三中商」等大型書商在攤擋當眼位置,擺放香港歷史丶與中國領導人相關或其他藍營人士所撰寫的政治書籍,亦有宣傳警隊刊物攤位,十分政治。更準確的說法,是稍稍有可能或者不能排除有機會恐怕會觸動政權神經、惹起「 藍絲」投訴、令「西環」不高興的「非官方」內容書籍, 通通被絕跡。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指大部份書商已自我審查,所有敏感書籍已經全部「清零」,因為希望不會有人造謠生事, 只希望書展可以順利進行和完成。他表示,今年沒有擺賣所有與「 六四」和「反修例運動」的書。

香港記者協會近月出版的《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雖然「三中商」 書店沒有出售,只有在旺角等地區小型書店可買到,但至今售出近8000本,銷數相信是同題目書之冠。 42位記者的一手紀錄昨日、今日在書展被消失,只有將反修例風暴標籤為「黑暴」等書籍才能進場, 書展的政治寒暑表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香港回到冰河時期,不同意見被「清零」。

97前香港是出版等文化行業的天堂,自由度高,甚至涉及中共高層權鬥、高官私生活的「秘聞」、敏感政治社會內容著作,在港有一定市場;一直出售中國禁書的書店,例如「銅鑼灣書店」, 是不少內地遊客必到景點。

「銅鑼灣書店」被消失,內地禁書在香港近乎絕跡,國安法去年7月1日生效,康文署率先將部份由黃之鋒、陳淑莊等出版的書籍下架,印刷商不敢代印製政治敏感書籍,出版業吹寒風。

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強調不會預先審查,指展商如有疑問可諮詢有關部門。書商指在不清楚出售某些書本是否犯法情況下,唯有自我審查,出現《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一書在「樓上」書店熱賣,卻在會展書展無影無蹤的荒謬現象,甚至擺放一些文學經典,例如《動物農莊》,也被視為「踩鋼線」。假如政治「不同意見」書籍「 清零」成為新常態,書展盛事也失去光采和意義。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