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聞……

綠色和平發表香港首個郊野溪流微塑膠調查,揭示在調查的溪流水樣本中,半數驗出含微塑膠,當中以大埔梧桐寨及大帽山曹石澗的數值最高。被驗出的微塑膠主要為常見於即棄塑膠的聚丙烯(PP),這種化學物資對環境及人體均構成威脅。綠色和平表示,守護郊野為個人、政府及企業之共同責任,促企業提供走塑選擇,政府定期檢測水中微塑膠含量,並呼籲公眾源頭減廢。

綠色和平於今年5月,在8條鄰近露營場地及郊遊徑的河流溪下游靜止水域,分別隨機收集一公升的溪水樣本,送到瑞典的實驗室,利用傅立葉轉換紅外光譜技術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檢測,發現半數樣本均驗出含有微塑膠。

大埔梧桐寨及大帽山曹石澗的數值最高,每公升含有24粒聚丙烯(PP)。而東涌黃龍坑及潭崗飛瀑,亦驗出每公升含有8粒聚丙烯。

 

綠色和平於8條郊野溪流收集水樣本,半數樣本驗出含有微塑膠。地圖來源: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於記者會中表示,大埔梧桐寨及潭崗飛瀑為熱門郊遊地點,亦接近居民村落。當中潭崗飛瀑的取樣點位於大潭水溏上方,與水塘位置接近,被污染的水流或流到集水區,進入民居的食水系統,威脅市民健康。譚說:「郊野溪流位於整個水循環系統前端,受微塑膠污染,是一個重大警號,反映城市河流及海洋的塑膠污染情況或更嚴重。」

微塑膠污染對環境及人體均構成影響。環境方面,溪流下游為孕育生物之地,若微塑膠或積聚於海流,有機會令生物吸入,污染食物鏈。長遠而言,被污染的水流會繼續流出海洋,累積於生態系統。人體方面,微塑膠或含有有害添加劑,其表面容易依附及積聚有毒物質,可經食物鏈進入人體,並在體內聚積。對內分泌系統造成干擾,損害器官及神經系統,有致癌風險。尤其對身體較脆弱的嬰兒及孕婦構成更大影響。

譚穎琳指,聚丙烯(PP)常見於即棄食品包裝及外賣食具。她表示,水流污染正源於即棄食品的塑膠包裝。在疫情期間,市民尤其喜愛郊遊,期間攜帶以即棄塑膠包裝的食物,並將包裝棄置於郊外,導致污染。

綠色和平強調,守護郊野為個人、政府及企業之共同責任。該組織要求企業,如超市減少無謂包裝,提供無塑購物選擇權予消費者,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同時促請政府定期檢測水中的微塑膠含量,並呼籲公眾源頭減廢,拒絕購買使用無謂包裝的貨品,一同守護郊野。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