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區議員任期未到一半,為不受DQ約束下繼續推動社區工作, 羅健熙多番掙扎,最後作下辭任決定,「太多不確定性, 不如撇……

【《線上談》結集】

本集嘉賓:民主黨主席羅健熙

7月8日,多家傳媒引述政府消息報道,宣誓工作將於本月展開, 多達230名區議員將不符宣誓要求被DQ, 甚或被追討約百萬元薪津,觸發大規模恐慌式辭職,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當晚隨即召開會議,商討去向, 並於翌日去信特首,促請澄清有關消息,但一直未獲政府回應。 11日,羅健熙宣佈辭職。16日,政府刊憲宣布, 214個民選區議會議席懸空。 羅健熙出席眾新聞線上談時提及自己在去留之間來回數次,「 自己係torn apart(撕裂的),主席在期望上應該留到最後, 但同時我都好重視服務社區,要做取捨,係一個艱難選擇」。 第三屆區議員任期未到一半,為不受DQ約束下繼續推動社區工作, 羅健熙多番掙扎,最後作下辭任決定,「太多不確定性, 不如撇脱啲,自己離開」。

羅健熙服務南區經已第15個年頭, 2006年香港大學社工學系畢業後,隨即加入民主黨, 投身南區的地區工作。2007年區議會選舉落選, 2011年捲土重來,首次當選南區(利東二)區議員, 後連任兩屆。2019年第三次當選時,因為涉及一宗非法集結案, 他早已預計自己未能完成任期,「總有啲原因不能完成任期」。 預言成真,最終,他因DQ傳聞而離任,但他確信原則問題上, 自己沒有錯,「(我哋)透過你嘅制度成為候選人、贏得選舉, 兩年後你立了新法就話唔符合資格,無理由你嚇吓我就走」。 這種打算「死頂」、「你要郁咪郁」 的想法使他早期都傾向宣誓留任,但礙於政府一直未確實宣誓資格、 薪津追討等具體安排,在DQ陰霾約束下,他選擇離任, 但基於對利東的歸屬感,他明言會繼續在社區工作,「離開位置, 不離開社區」、「無論如何都要留係社區」。

繼續社區工作,除了他個人在去留問題上的總結, 亦是民主黨內部分人的傾向。自政府5月要求區議員需要宣誓後, 去留問題一直是泛民主派人士的關注。幾個月間, 民主黨也開過大大小小的集思會、交流會等,黨內傾向同意宣誓。 羅健熙表示過去會議中,「能夠感受到黨員希望繼續地區工作, 做一啲連結居民嘅工作,保住係每一個社區入面少少嘅火種, 這樣嘅心態很強烈」,但這次接近7成的民主黨區議員辭職, 羅健熙承認黨內部分人已變得意興闌珊。

他續指,自因「47人初選案」 被還押的前主席胡志偉申請為父奔喪被拒後,黨內情緒升溫,「 相較之下,異見人士劉曉波當年被囚,都獲大陸當局准許為父奔喪, 香港政府做咩?」胡志偉的經歷成為黨內部分人選擇不走下去的轉捩點,「 當重視的底線被越踩越過時,市民和黨都有意見認為『無咗, 守咩嘢,入去(議會)都無用』」。這股低氣壓, 加上部分黨員退黨、被還押、甚至流亡海外, 羅健熙承認選擇留下的力量弱了,但認為「無論如何, 即使係幾小嘅空間,盡量守住每一個可以守嘅陣地」。

經落實完善選舉制度條例下的立法會選舉將在年底舉行,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2月在兩會上,曾表明「 愛國者治港不是要搞清一色」。民主黨作為民主派光譜最溫和, 本身也被視為中央在整頓香港選舉制度後拉攏的對象,但參選與否, 羅健熙指要待9月會員大會才做決定, 但指今次辭職潮對參選決定影響不大,「 你俾唔俾我玩同我玩唔玩係兩碼子嘅事」。 有消息指參選換取釋放民主黨人,羅健熙表示自己不相信傳言, 反問「民主黨參選的bargaining power(議價能力)係咪大到可以放人?」他認為近一兩年, 政府以至中央都覺得大局在握,「佢哋唔需要俾呢個優惠,( 民主黨)無咩bargaining power 」、並認為對於政府而言,「有民主派咪有囉,係bonus, 無嘅話佢都唔係好介意。」

民主黨參選意向未明,但政黨的存在本是為了參選, 但在近年急速變化的政治環境下, 路線溫和的民主黨也被縮少發聲空間。羅健熙回想當初從政, 是希望在結構上,用自己的一套信念改變許多現存的社會問題, 但他坦言現時即使建制派,都不能改變結構,「中央幫你諗好, 政府依家都係配合中央政府工作」,反問「喺咁樣嘅政治氣候中, 仲有幾多人仲想從政?」他自言自己擔任主席後, 已將情感言論壓到最低,不會故意挑戰底線,但在紅線未明下, 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隨時坐牢,「有唔同意見都唔得,要拉去坐監嘅, 唯有認命」。

壯志未酬但心不死,議會路線未明,而辭任區議員, 資源亦變得緊絀,黨工作要改變模式, 羅健熙期望支持者能夠將支持化為消費力量,月捐支持民主黨, 延續黃色經濟圈的地方力量。對於未來能否繼續地方工作, 羅健熙表示有待實證,但自己以及民主黨會堅持自己所堅持的價值, 「你如何define我,我不在意, 但如廉潔係好基本一個政府應該要做既嘢,咁簡單嘅嘢都做不到, 就會繼續去講。」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