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缺乏廣泛代表性制度下選出的特首和立法會,公信力將被長期挑戰,引發更多政治偏向「自己友」、利益輸送等質疑,所謂「開創……

楊健興【香港這一天】結集

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建制派一鋪清袋,民主派氣勢如虹,劍指立法會,目標是過半數,即35+。去年7月泛民在全港舉行立法會初選,港府以疫情為理由將選舉延期一年,中央出手DQ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觸發集體辭職,港府以國安法對民主派進行大檢控,清洗區議會,人大對特首及立法會選舉制度作大手術,選舉委員會由1200人增至1500人,不但選出特首,更掌握立法會選舉提名權,並可選出立法會90席中的40席。港府形容「完善」選舉制度「推動香港政制發展邁上新台階,開創新局面。」

選舉事務處昨日公布選委會界別分組的臨時投票人登記冊,已登記的選民共有7891名,包括5344名團體票選民及2547名個人票選民。對比修改選舉制度前的約25萬名選民,新一屆選委會選民人數大幅下跌97%。登記冊內包含5大界別,其中新增的「基層社團」界別有約404名選民,佔第三界別中最多。

根據多家傳媒報道,當中包括一些背景特別的團體,如「現代媽咪組」、「開心一族」、毅群太極會、大角咀之友、錦田乒乓球會、中國剪紙協會、大坑關注組、漢華中學校友會、港九小商販聯誼會、冰鮮禽畜商會、「巔峰一族」、「緣來一家」、「閃亮家族」、「海熊游泳會」等。

部分「基層社團」團體選民,記者未能在網上找到詳細資料。部分團體就用同一個地址登記,包括「龍城之友」、「愛俊之友」、「何文田居民協進會」等,有關地址屬於左派九龍社團聯會的分區辦事處。

選舉委員會從97年的400人增加至1200人,由25萬名選民選出,只佔全港登記選民總數不到十分一,仍屬小圈子,但1200人當中包括所有民選區議員,他們代表全體選民,雖然是以蝸牛爬行速度擴大代表性,但方向算是正確。所謂「完善」選舉制度,是「世紀大騙案」,不但選民人數大幅下跌,「基層社團 」界別內更有不少「騎呢」團體,公眾並不熟悉,不少屬聯誼性質,與公共事務扯不上關係,政治參與興趣不大,卻忽然成為政治暴發戶,有份選特首及立法會議員,原因是政治可靠,屬「自己友」。

中央自80年代以一國兩制收回香港,承諾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循序漸進發展民主選舉制度,以全面普選為終極目標。選舉制度有不同模式,各有利弊,但基本原則,包括公平、平等,公開。透明,一直亦理應是社會共識,才能發揮透過選舉,選出代表管治香港。中央透過大幅改動1200人組成,再加入「 自己友」「基層社團」,當中不少代表性成疑,公眾聞所未聞,在新時代下被委以重任,進一步破壞整個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在一個缺乏廣泛代表性制度下選出的特首和立法會,公信力將被長期挑戰,引發更多政治偏向「自己友」、利益輸送等質疑,所謂「開創新局面」,恐怕只是管治加快劣質化的新局面。

選舉本屬眾人事,公眾應有權查閱選民登記冊。選委會有責任保證選舉公平、公開、公正,查冊已只供傳媒及政黨等合資格到場查閱,且只設 5 天時間,每節僅 45 分鐘。查閱者需於17日起預約,每天只可以預約一節查閱時段,最多只可以查3日。另外,查冊者查冊期間不可錄音、拍照、錄影和抄錄資料,只能以人腦記憶。

限制傳媒透過查冊監察選舉,百害無一利。過去兩天媒體發現的「開心一族」、「緣來一家」、原來忽然有票、一屋多票稀奇古怪現象,恐怕只是冰山一角。選舉制度不公平,透明度自然也不在乎,搞「自己友」選舉,又怎能怪別人將來拒絕再玩?

相關新聞:【選委會界別選舉】建制基層團體「一室36票」 地區樁腳明知同一地址登記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