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局今日(23日)發布公社科的樣本試卷,當中三條必答題,以世界衛生組織與疫苗猶豫、《香港國安法》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作為……

教育局今年四月宣布將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代替「通識教育」科,並將通識科原有的六大單元壓縮為香港、國家和當代世界的三個主題,並於下學年(2021/22)中四年級起推行。距離新課程正式推行僅個多月,考評局今日(23日)發布公社科的樣本試卷,當中三條必答題,以世界衛生組織與疫苗猶豫、《香港國安法》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作為例子,前兩者同時設有選擇題及開放式問題兩種題型,大灣區發展的則只有開放式作答。通識科老師田方澤認為,試題側重要求國情教育,學生答題以抄寫為主,毋須作價值觀的判斷或比較不同觀點。

根據公布資料,試卷開首為考生提供相關資料作參考,例如關於《香港國安法》的題目,便附以政府發放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新聞稿、節錄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文件,以及傳媒引述財政司司長網誌與研討會演說內容。另外,關於大灣區發展的參考資料,則有取材自2019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及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來自勞工處網站、電台節目內容及立法會秘書處文件。至於在關於世衛的題目上,試卷提供聯合國及報章有關「疫苗猶豫」的報道,要求學生回答導致全球出現「疫苗猶豫」的原因和世衛在傳染病防控方面的角色。

就提問方式方面,當中有要求考生思考持份者的角色或重要性,例如世界衞生組織於傳染病防控方面扮演的角色、學校教育對培養香港青少年的國家觀念的重要性,以及跨境運輸基建對大灣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等。

教協副會長兼通識科老師田方澤表示,根據樣本試卷內容,三條題目中有兩條提及國家安全與大灣區發展,過於著重國情教育,而且出題模式亦有別於以往通識科。他指,以舊有通識科的評分標準,考生在公社科這份試卷只需抄寫試卷提供的內容,加少許延伸已可取得合格分數,「同學只要背誦一些官方的說法,例如有關世衛組織那題都是官方見解,同學毋須作價值觀的判斷或者比較不同觀點」,因此他預料,未來或會出現每份考卷的答案雷同情況。

田方澤透露,考評局今日才公布樣本試卷,到8月中召開教師會議簡介樣本試卷的出題與評估標準,但新課程9月推出,而現時也未有教科書。他指,實際上只剩下兩星期準備課程,時間匆忙,但現時基於「紅線」,教師都不敢自行設計校本教材,「只好見步行步,使用官方教材」。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