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採訪雨災遭鄭州市民「喊打喊殺」 內地自媒體稱「失望透頂不再關注河南」
河南雨災成國際關注議題,《德國之聲》記者周六在鄭州採訪時,遭當地民眾圍攻謾罵,有人拿著BBC記者白洛賓的相片,反覆問「這是你嗎?」。事緣白洛賓一則有關鄭州地鐵的報道中,他的一句「passengers left to die on the platform」在BBC中文網被翻譯成「乘客被扔在月台上等死」,河南共青團於是號召網民提供白洛賓的行蹤消息。
向德國之聲記者罵CNN
《德國之聲》記者貝林格(Mathias Boelinger)日前在Twitter發帖,接連分享了幾條片段,指他周六在鄭州報道雨災時,與《洛杉機時報》記者蘇奕安(Alice Su)被約10名市民包圍怒罵。
「這不是又是CNN的記者吧?我去」、「CNN對中國就是無限的攻擊」——在場有人認錯他是CNN記者;有人手持BBC記者白洛賓(Robin Brant)的相片,與貝林格對比;亦有人嘗試從他手中搶走用作拍攝的手機。
原來想狙擊BBC記者
一個女生嘗試為貝林格解圍,著大家「不要著急,他們也是來幫助我們的」,又感謝貝林格在河南採訪。她向貝林格解釋,「我們問他們為甚麼生氣,是因為一個BBC記者報道斷章取義」。
有大叔情緒激動,說「你報道可以,真實、真實,對我們中國有一個好的看法,不要攻擊我們」。貝林格問是否可以採訪他,大叔起初說可以,但當貝林格舉起手機準備拍攝,大叔又突然反口「不、不用採訪我,我......我討厭你」。
《眾新聞》聯絡過貝林格和同場的蘇奕安,他們皆以要繼續採訪為因拒絕接受訪問。但根據貝林格的Twitter帖文,他猜測民眾的過激反應或源於河南共青團的呼籲。
事緣BBC記者白洛賓上周五一則有關鄭州地鐵5號線列車的報道中,他的一句「passengers left to die on the platform」在BBC中文網被翻譯成「乘客被扔在月台上等死」,結果成為網民的眾矢之的,不少人對他「喊打喊殺」,連河南共青團都轉發微博,稱要將BBC記者找出來,完成網民心願。
感慨「時代不同了」
貝林格今日再發帖,轉發一張2012年的相片,指當年外媒拍攝寧波民眾抗議興建化工廠時,有市民扶著外國記者,輔助他拍攝更好角度,對比今時今日。貝林格感慨「時代不同了」。
事件在網上持續發酵,連日來在災區報道災情的貝林格被不少內地網民抨擊,指他帶著濾鏡、污衊中國,而有份「監視」貝林格的男孩就被稱讚「好樣的」。
自媒體記者割蓆
不過,內地自媒體記者申深對此現象表示反感,公開拍片宣稱,他和其團隊自此不會再關注河南水災,「這是他們應得的,歲月靜好,好自為之」。
申深接受我們訪問指,聲明實際意義不大,形容是行為藝術,是對粗暴干涉採訪的一種批判。他批評圍攻德國記者的民眾,「你不去關心到底死亡多少人,你去關心來報道的人,這個很好啊。歲月靜好、一片祥和,挺好、挺好,有些官員就放心了。」
他又指,內地人常將「多難興邦」放在口邊,但要興邦,先要反思災難:「你不反思,那還會多難的。現在在追問死亡人數,這些都是反思,但反思的力度有多大,會遭到甚麼樣的反撲,這是現在不可知的東西。就像(武漢作家)方方反思了,人家就圍攻你反思。(不過)你看我視頻下面有很多評論,評論的好多人,大部分還是有良知」。
先是BBC記者報道鄭州地鐵水浸事件被民眾「喊打喊殺」;再是《德國之聲》記者被群起圍攻。《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發文評論,指公眾對西方媒體有憤怒情緒完全事出有因,因為西方媒體長期抺黑中國;但他呼籲,民眾不要和西方記者直接起衝突,為他們攻擊中國提供現場素材的額外機會。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