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雨災】水庫洩洪不通報早有先例? 學者:資訊不透明、揭體系問題
河南雨災引起外界關注水庫洩洪問題。距離鄭州市中心約6公里的常莊水庫20日早上洩洪,惟當局事隔11小時在晚上才公布。翻查資料,水庫洩洪不通報或者遲通報過往曾引起悲劇,尤其正值雨季暴雨加上洪水,往往令低窪地區當災,市民卻難以追究責任。
有學者批評,今次河南雨災當局由準備到通報都非常不透明,認為反映了預警和應急機制的問題。
上游洩洪不通報下游當災
2018年山東壽光彌河上游三個水庫同時洩洪,導致多處決堤、洪水倒灌淹沒壽光沿河村莊,造成13人死亡。回看當時排洪和通報的時序,位於上游的濰坊政府決定排洪後,位於下游的壽光政府第二天才發通知,指洪峰將會進入壽光,洩洪量達到每秒380立方米,翌日流量更達每秒1700立方米,洩洪持續了兩天。當局被指沒有預先發出警告,未及時疏散村民。
過往上游洩洪,下游的村民或公司財產被淹沒,亦曾向當地政府追究責任,甚至告上法庭,不過難以獲判勝訴或獲得賠償。
翻查裁判文書網亦找到不少類似案例,就像一間位於湖北羅田縣的陶瓷公司,2016年因為上游的英山縣洩洪導致廠房倒塌,財產被淹沒和沖走損失慘重。法庭判決指出政府沒有通知公司洩洪須負責任,但公司被淹亦關乎天氣原因,最後判政府只須承擔兩成賠償和責任。
又例如去年安徽有水庫被指在凌晨洩洪,導致歙縣大量店鋪、房屋被淹沒,不過當地政府否認洩洪。
學者:鄭州雨災反映體系問題
水庫洩洪其實有相關規範,根據《防洪法》和《防汛條例》,如洩洪會影響鄰近地區,就要先經過上級防汛指揮機構批准,並通知有關地區。
地質學者范曉認為,今次河南雨災由災前準備到通報洩洪,資訊都非常不透明。他指出每年汛期來臨前,水庫都必須把水位降至汛期限制水位,騰出庫存迎接雨水洪水,但當局未有公開鄭州水庫是否達標。
范曉續指,若水庫要洩洪,就要先提前通知並疏散下游群眾,而且通報系統必須非常完善,能夠及時地發出準確資訊。惟鄭州雨災中,常莊水庫並未通報洩洪流量、影響範圍和程度。
范曉形容,今次河南雨災可見整個預警和應急機制都出現問題:「這是體系問題,現在很多都要等主要領導做最後決策,可能就錯過應急的時間了。如果有正常、成熟的機制,不是領導發出指示才去做,該做甚麼應該是自動反應。」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