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學生)就是能夠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特殊教育老師李翠杰冀稱。李翠杰現於成都特殊學校的三年級班執教,班上共11……

四川成都市新都區特殊學校,是一所專收區內有聽力及智力障礙學童的學校。校方以「生存教育」為教學宗旨,除教導學生學科知識,更著重教懂學生生活技能。在校內任教三年級的李翠杰,班上共11名學生,他們都分別患有腦癱、唐氏綜合症及自閉症等等。為讓學生能從「生活小事」學習中,成為社會上的一份子,李翠杰花滿心思設計活動,期望學生透過活動學到生活常識和技能,將來「能夠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

為了令學生融入校園、家庭和社會,李翠杰定下清晰教育計劃。她每月定期設計活動課程主題,如傳統節日、統個人護理等等,皆可成為她的教學活動。簡單如洗手,李翠杰都會不厭其煩地再三指導:「洗手,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洗手,加油啊,我昨天都喊你們回家做練習了,其他同學要認真看啊!」

李翠杰教導學生洗襪子。

為讓學生獲得認同,李翠杰每月均會舉行展示活動,邀請學生及家長,就同學的行為進行評分:「現在我們請楊玉芯,把你的雙手給評委們展示,看一看洗得乾不乾淨,評委要給你打分了。」及後,她舉行班內「個人衞生技能大賽」,比賽中學生向別人展示洗手成果,整個過程既是讓學生獲得別人的肯定,又讓李翠杰知道教學方針有效與否。

李翠杰舉行班內「個人衞生技能大賽」。

除此之外,李翠杰在班上進行「分層教育」,按着學生的學習程度教導各方面知識予學生。她教導其中一位學生,利用拼音在平板電腦上輸入自己的名字,再教導其他漢語拼音。

李翠杰教導學生利用拼音在平板電腦上輸入自己的名字。

特殊教育學生,無論在學習速度還是情緒管理上,都比普通學生較難控制。李翠杰坦言,剛開始執教時都覺得氣餒:「剛畢業的時候,每天上課我都覺得好熬,講的內容他們又不回應,就是自己一個人在講台上,唱獨角戲的這種感覺。到目前為止,我們連10以內的加法都還沒有學完,然後我也會調整自己的教學風格,能使自己的課堂的趣味性一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她希望透過教育,令學生可以靠自己雙手,得到社會認同:「我在大學的時候見習,看到了一些特殊兒童,感覺他們就只停留在生存這個階段,所以我自己帶學生之後,我希望我的學生出去之後,整個社會能夠接受他們 ,他們能夠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就是能夠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