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正寄語政府當局:我覺得思維上要改變,真係要欣賞個diversity,同埋欣賞呢種對話係fruitful。……

在教育界風高浪急之時,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退下火線。退休在即,他依然敢言。

教育界不斷受壓,戴德正認為政府將教育界當作「代罪羔羊」並不公道。他直言,若非教師緊守崗位,對學生說之以理、說之以情,情況肯定更差。當局不再與教育界有商有量,戴德正寄語當權者向已故美國總統林肯學習,廣納異見者的聲音,強調聽取意見「清一色唔係好事嚟嘅」。

通識科改制成公社科,教學空間收窄,但戴德正寄語同業,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在知識傳遞以外,身教同樣重要,不會受改制左右。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鄭啟智攝

教育界成「代罪羔羊」不公道

近年教育界置身政治風眼,疫情下學校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執起教鞭37年,戴德正坦言過去兩年最艱難,形容近年社會環境變化急速,教育界面對的是社會問題而非教育問題。反修例運動期間,戴德正曾開腔指政府將教育界當作「代罪羔羊」,他受訪時強調當局此舉並不公道,又反問政府兩年來有否處理真正的社會問題和核心矛盾。 

好坦白講,如果唔係大部分教育界同工,都穩守自己崗位,向學生說之以理、說之以情,肯定局面唔只係咁。而家反而你就調轉頭,咁我覺得呢個唔公道囉。

戴德正擔任校長21年,曾任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與教育局接觸多年,感覺過去「有商有量」,惟現在早有預設立場,即使仍會聆聽教育界聲音,但改變空間不大。他舉例說,移民潮下學生流失數字大增,衍生收生問題。他懷疑因為移民潮「政治不正確」,所以業界反映後,當局似乎不願高調處理。「以前(教育局)條line就大家有商有量,然後大家定咗佢。但而家呢條line,似乎唔係太多業界參與。」 

資料圖片

籲當局改變思維 「要欣賞多元」

戴德正推薦當權者閱讀《Team of Rivals》,該書由普立茲獎得主Doris Kearns Goodwin撰寫,為已故美國總統林肯與其內閣的傳記,記述林肯任內廣納異見者加入內閣,修補政治矛盾與衝突。

我真係好鍾意呢本書,我覺得佢哋每個人都要睇下呢本書⋯⋯ 佢(林肯)嘅信念就係,我要從我嘅敵人或者不同意見嘅人身上,睇到一啲我嘅盲點,睇到施政唔暢順嘅地方,我先可以改變。清一色唔係好事嚟嘅,我就覺得佢哋應該睇下呢本書囉。

戴德正寄語政府,大部分老師與校長都是教育局的夥伴,強調教育界有反對聲音並不等如反對政府,只想「做好件事」。「我覺得(教育局)思維上要改變,真係要欣賞個diversity,同埋欣賞呢種對話係fruitful。」

由普立茲獎得主Doris Kearns Goodwin撰寫的林肯傳記《Team of Rivals》。資料圖片

曾指教協具代表性 無團體可取代

最大規模的教師工會教協昨日宣佈解散,戴德正拒絕就教協解散作評論。本身是教協會員的戴德正上星期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教協具代表性,認為當局拒絕與教協合作,將減少一個與教師溝通的平台,並相信目前沒有其他團體可取代教協作為專業溝通平台的角色。對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和前特首梁振英曾質疑教協以福利「誘惑」教師參與示威,戴德正當時反駁,有關質疑是侮辱教育專業的智慧,強調教師有獨立思考能力。 

戴德正過去作風敢言。21年前任教聖保羅男女中學時,他反對學校轉直資,曾與支持的前立法會議員余若薇激辯,最終「出走」到聖公會李福慶中學任校長。反修例運動期間,當局實施《禁蒙面法》,戴德正表明不會向教育局上報戴口罩的學生人數。他形容自己為人「透明」,「即係我諗乜就講乜,我講乜我就做乜。」

訪問時,記者說他的言論在現時的社會走得前,戴德正不以為然,反問:「嗰啲邊前啊?嗰啲前咩?」他強調,只是希望提出另一種從專業出發的思考角度。「咁因為正確渠道去唔到,咪借大家支筆去囉⋯⋯我希望另外嘅思考角度,可以同你嘅思考角度有個對碰。正如我同學生一樣,大家對碰,大家文明、講理性,大家傾下囉,可能我諗嘢都漏咗㗎。但係我更加相信,就係呢種diversity makes things beautiful。」 

性格「鋤強扶弱」 年幼志願想當警察

出身清貧,戴德正在徙置區長大,曾重讀會考。他自言自小愛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培養出鋤強扶弱的性格,因此作風敢言。眾多人物當中,他最喜歡《笑傲江湖》中的令孤冲,「佢好善惡分明,但佢又唔鍾意有條界。佢都好鋤強扶弱,但佢又唔會以名門正派自居。(我)有佢瀟灑跳脫嘅一面,有佢嗰種不拘於一格,但睇到佢心裏面明顯黑白分明。」

毅然投身教育,多年來扶助草根學生,符合戴德正「鋤強扶弱」的性格,但原來他小時候從沒想過當老師。「從來『我的志願』都無寫過教師㗎,因為教師實在太無聊啦。」他說當年第一個志願是當律師,可惜因為沒有用心讀書,結果未能圓夢。渴望鋤強扶弱的他後來想當警察,但成長於六七十年代,「老豆話好仔唔當差」,這個志願便束之高閣。

戴德正當老師的念頭,萌生於中六。當時他遇上一名教學十分優秀、但極度反對基督教的老師,幾乎每天上堂都會花時間批評信仰。身為基督徒的戴德正向同學傳福音時,發現同學被該名老師深深影響,「原來教得好書嘅老師,對學生嘅影響力,係你想像唔到咁大嘅。」於是戴德正便立志成為一名好老師,盼望以生命向學生示範何謂真善美。預科畢業後,戴德正入讀羅富國教育學院,先任教於何文田蔡功譜中學。後來他不斷自我增值,先儲錢到英國讀數學教育,任教拔萃男書院時在港大讀教育碩士,又曾修讀神學學位。

教學空間縱收窄 身教不受改制左右

戴德正寄語同業,教育不只是傳遞知識,而是「以生命影響生命」。如通識科改制成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後,教學空間的確有所收窄,但身教也是教育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不會受改制左右。

你係一個點樣嘅人,你嘅學生自然收到你係一個點樣嘅人。佢覺得嗰樣嘢值得appreciate,佢就會學咗嗰樣嘢。

他認為教師不必拘泥於過去的模式和教學內容,需要適應環境轉變,例如公社科課時縮減,教師反而有更多時間教導其他科目,可思考是否有其他空間。「做老師好重要,你唔好『死牛一面頸』,淨係得一招,呢個係最差嘅老師。因為你嗰一招,淨係得一種學生接受。所以喺你個袋裏面,永遠都要有幾把鎖匙,有幾招,你先至可以靈活運用變化。」

戴德正又希望教育界在這個艱難時期,能與學生同行。「俾佢一種同行嘅感覺,即係你要話俾佢聽,縱然我未必贊成晒你所有嘅諗法,但我都係想同你一齊。呢個唔係淨係講出嚟,呢個係你會唔會同佢哋溝通嘅時候,會聽佢哋講嘢啦,唔係一去到就訓話式同你講點點點。」

以包容作風治校11年,戴德正在校政上與學生有商有量,會聆聽學生意願更改校規,由攝氏8度才容許女學生穿褲子回校,改成寒冷天氣警告生效即可。「你講得我通,我就會跟你。我唔會因為我係校長、你係學生,所以我唔跟你。我覺得大家都應該有呢個氣量,有呢個氣量就有溝通,有溝通就自然有好多問題都解決到。」

戴德正在聖公會鄧肇堅中學以包容治校11年。鄭啟智攝

以鬥志打逆境波 勉同業「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

即使環境多壞,戴德正的態度仍然正面積極,他坦言過去兩年幾乎從不感到灰心。「或多或少你總有啲影響,你總有啲嘢做到。我又唔會話好灰心。」他自言,教育從來都是一場「逆境波」,既然現在處境困難,更要充滿鬥志落場踢波。「教育本身就一定係逆境波,如果唔係小思老師點會用『無名的縴夫』嚟形容教育?就係要逆流而上,教育從來都係逆境波,邊度會有順風順水。」 

戴德正又勸勉要學習不被負面情緒吞噬,否則只會被抑鬱拖垮。「你可能覺得我好犬儒啦,但個問題就係,你唔係咁樂觀呢,你不能自處。」他說起三國時期,司馬家最終一統天下,全因最聰明的孔明、曹操早已離世。「所以點解保平安咁重要,其實係道理嚟㗎。你而家聽,覺得又係講啲咁虛無飄渺嘅嘢,又係講啲幾十年之後嘅嘢。咁歷史係條長河嚟㗎嘛,唔講呢啲講乜啫?」

在風雨飄搖之時,戴德正引用已故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的名言寄語教育界:「Keep your eyes on the stars, and your feet on the ground.」希望同業要仰望美麗的夢想,要有遠象,同時不忘腳踏實地。「如果你淨係喺地下係咁踩,你就會感覺到嗰種沉重、嗰種無奈、嗰種無力。所以你要仰望下星空,覺得好靚,期望我應該有一日要去到嗰度。」 

至於對年輕一代的寄語,戴德正引用魯迅《故鄉》中的一句:「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希望年輕人一步一步尋找空間前行。他又笑說:「世界永遠屬於年輕人,我哋呢啲行將就木㗎嘛,係咪先?」「你哋應該係如日方中嘅時候,就算唔方中都係上升緊。咁你唔好行到一半雁行折翼,咁就大吉利是啦。所以點解要身心康泰,努力裝備自己咁重要。」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