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政治學者指,從最近各種政策可以看出,中央就是要削弱這一批新貴階級。另外有學者亦認為,這是延續了過去文革式的做法,「只是……

中央周二(17日)召開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要研究促進「共同富裕」問題。會議提出要建立制度「整頓收入分配秩序」,特別提到要加強對高收入人士的規範,鼓勵他們更多回報社會。

會議強調,共同富裕不是要搞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是要先富帶後富,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未來將會加強政策,輔助基層人士增加收入,包括提供各種醫療、養老和兜底補助等制度。

有政治學者指,從最近各種政策可以看出,中央就是要削弱這一批新貴階級。另外有學者亦認為,這是延續了過去文革式的做法,「只是導致共同的貧窮,怎麼可能導致共同富裕呢?一點點的跡象我都看不見。」

習近平主持會議 促建制度「整頓收入分配秩序」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周二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促進共同富裕問題。習近平在會上指,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

會議指出,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現在是時候推動「先富帶後富」,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數人,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而是要在一部分人富起來後,先富帶後富,建立一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會議指,未來要建立「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基礎制度安排。根據黨媒《學習時報》早前報道,三次分配的說法早在1994年已被經濟學家厲以寧提出。初次分配即是你賣我買做生意,以市場為主導地賺錢;再分配就是,政府透過稅收和其他措施,體現國家意志來分配財富;至於第三次分配,就是鼓勵大家自願捐錢做慈善,再分配財富。

《學習時報》曾經形容這個過程,是在社會價值理念引導下,法律政策鼓勵下,由社會之手去推動。

中央財經委員會特別提到,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除了保護他們的合法收入,還要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他們更多回報社會。至於不合理的收入就要清理規範,整頓收入分配秩序和堅決取締非法收入。

會議亦指出,要令更多窮人邁入中產行列,包括加大稅收、社保等調節力度和精準度,在財政可持續的基礎上提供更多養老、醫療、住屋等保障,和兜底救助的體系,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會議特別強調要加強輿論引導,和堅持循序漸進,對共同富裕的艱巨和複雜有充分估計,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後,再總結經驗逐步推展。

馬化騰(左)與馬雲(右)。資料圖片

學者:針對新貴階層 傳統文革做法只導致共同貧窮

早在中央正式發聲前,多間內地科技巨頭企業掀起了一輪慈善捐贈熱潮。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7月中向旗下兩間基金會,捐出市值174億港元的股份;美團創辦人王興在6月初,亦捐出價值23億美元的股份給自己旗下的慈善基金會;還有字節跳動的張一鳴和騰訊創辦人馬化騰,都早已加入了慈善大軍。

政治學者吳強認為,中央這個時候出手是為了確立來年二十大的體制。他指,從最近螞蟻金服被迫無法上市、針對補習行業的雙減政策、以及對互聯網產業的打擊,到今日要新富階級向中央巨額捐款,「各種政策、各種吹風、壓力,其實已經表現出來,就是要削弱最富裕的這一批新貴階級。」

吳强指,北京擔心貧富懸殊擴大,會帶來動蕩的危險。「另外一方面,老的舊的這個財富階級,包括紅二代的這些財富階級,感到十分的嫉妒、紅眼。他們獲取新財富的能力、速度遠遠超過過去30年的想像,這個中國官僚統治階級現在覺得有必要控制。」

不過要搞共同富裕,靠有錢人主動捐錢,長遠來說,可否持續下去成為一個機制呢?

翻看以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聞名的北歐國家,在免費教育、平等醫療照顧等高福利的同時,國家的稅收和公共開支都相應非常高,丹麥、芬蘭、冰島等平均稅率達到5成以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周其明指,中國和北歐國家道路並不太一樣,內地打算靠稅收以外的慈善機制「鼓勵」富人主動捐款,辦法未必行得通。

「延續過去改革開放之前,那樣一種傳統文革式的做法,只是導致共同的貧窮,怎麼可能導致共同富裕呢?一點點的跡象我都看不見。」

「低收入人群這樣一個收入,是由社會制度造成的,而不是由捐贈人解決的問題,實際上是國家應當承擔的義務。擴大生產,讓大家努力去工作,企業的財富增加,然後國家的財政有更多的財力,老百姓有更多就業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增加他們的收入,才是一個正當的渠道。」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