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同情兒子被捕「佢都係救人啫」被刪走 《執屋》遭要求改名刪14處再加警告
訴說兩代人政見矛盾的劇情短片《執屋》,在今年6月電影檢查員新指引即日刊憲生效,加入危害國安不宜上映要求後,未獲上映核准證明書,腰斬五場放映,被喻為新指引下的「第一滴血」。導演莫坤菱透露,電檢處事後要求更改戲名、刪減14處內容、並要加上「可能構成刑事罪行」的警告。
故事講述一名擔任義務急救員的醫科生在反送中運動被捕,女友為他上門「執屋」。其中有一幕,男主角父親說了一句「佢都係救人啫」,被電檢處要求刪走。莫坤菱說,爸爸的角色處於同情角度,刪走這句話是否代表不容許同情示威者?當《執屋》不能說成「執屋」、不能有「執屋」的畫面,已經不是原來的創作,對創作者和觀眾都不是一件好事。
「執屋」畫面被要求刪減
導演莫坤菱向眾新聞透露,劇情短片《執屋》今年5月向電檢處申請上映核准證明書,6月17日收到處方回覆,要求更改戲名、刪減14處內容、並要加上「可能構成刑事罪行」的警告。刪減內容大部分圍繞「執屋」畫面,如女主角將物品放入背囊要被刪走,就連女主角說「我上來執屋」對白也要刪走。
短片故事講述一名男生在反送中運動被捕,女友為他上門「執屋」,惟男生的母親是「藍絲」,從而訴說兩代人的矛盾,政見的撕裂和修補。片中男主角是醫科生,在反送中運動擔任義務急救員,其中有一幕,男主角被捕後,父親說了一句「佢都係救人啫」,這句話都要被刪走。莫坤菱說,爸爸的角色處於同情角度,刪走這句話是否代表不容許同情示威者?
她坦言,最初收到電檢處回覆時,曾想過「刪就刪」始終希望能夠公映,但細看被要求刪減的內容後發現「剪唔到」。當《執屋》不能說成「執屋」、不能有「執屋」的畫面,她認為刪走後已經不是創作原意,也並非原來想表達意思,更甚是本已經是短片,再刪減14處,還剩下多少內容?
創作或自我設限 觀眾無法接觸多元作品
她形容「不會知道紅線喺邊」,片中的「藍絲」媽媽和「黃絲」兒子,其實只是呈現一種狀況,反映這個時代下很多人會面對的處境,並不理解為何要剪走「黃」的元素。她指,電檢處亦沒有解釋每處要被刪減的理由,當創作人「唔明點解」、「要估諗咩」,下次再創作時或避走,不拍一些內容,對創作和觀眾都不是一件好事,創作或會自我設限,觀眾亦無法接觸多元的作品。
對於商經局昨日進一步公布修訂《電影檢查條例》,建議只要不利國家安全,政務司司長可撤銷已發出的核准證明書,而電檢審核委員會亦無權審核涉及國安理由的電檢決定。她坦言沒有太大感覺,因為修訂的影響早已發生在自己身上,那份白色恐怖早已存在,反而認為對已經獲批上映核准證明書的電影,影響更大。她說,目前未有打算刪減作品內容,現在整個社會和創作氣氛都沒有寬鬆過,或者短時間內未必可在香港放映。
劇情片《執屋》早前入圍鮮浪潮本地競賽短片,故事簡介說:「2019年秋天,反送中運動延綿至街頭的每個角落,阿勇和阿然在現場相識並成為小情侶。某日傍晚,阿勇被捕,阿然雖然從未去過阿勇家,亦只好冒昧把握時間往為他執屋,在衝突與分歧中,阿然向阿勇的父母敞開心懷,最終卻敵不過兩代人的矛盾。黃與藍、撕裂與修補、期盼與遺憾,叫這一夜太難過也太漫長。」
導演當時向眾新聞說過,作品只是藝術創作,道出這個時代下很多人面對的處境,不同人的情緒如何梳理。《執屋》原定今年6月連同其他競賽作品一同在戲院公映,其餘19套作品均獲電檢通過,唯獨《執屋》未有。
相關報道:講述母子政見分歧兩代矛盾 鮮浪潮《執屋》未過電檢腰斬放映 導演:電影本應帶來想像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