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今日(26日)恢復《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二讀,終以37票贊成、熱血公民鄭松泰一……

立法會今日(26日)恢復《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二讀,終以37票贊成、熱血公民鄭松泰一票反對下大比數獲三讀通過。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草案通過後有至少18個月的準備期,期間再決定徵費實施日期,正式實施後初期亦會免費派發指定垃圾袋。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形容法例通過是「遲到好過無到」,但續指香港廢物問題早已「水浸眼眉」,批評政府不斷延遲立法實施討論已久的廢物收費問題,且準備期由原定的12至18個月,改為至少18個月,實施日期亦尚未落實,使政府有更大拖延空間。

議員憂三無大廈配套不足 局方設18個月準備期

《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原本在本屆立法會已無疾而終,但基於議會延任,得以恢復二讀,立法會今(26日)三讀通過。會上,大部份建制派議員皆表示支持草案,除熱血公民鄭松泰表明反對垃圾徵費,批評政策只向小市民開刀,而生產者、供應商等的責任卻被忽略。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則指「條例草案拖到今日先上會」,又提出富裕的市民住在有良好管理的大廈尚且毋須過份擔心,但住在配套較為不足的三無大廈、鄉村或基層市民則會有徵費、刑責等各項隱憂;另一議員易志明亦質疑若於三無大廈派發垃圾袋是否須登記,若然須登記就會衍生私人資料問題等。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回應指廢物收費已醞釀多年,通過條例草案是減廢重要一步,是香港環保全新里程碑,將會按部就班實行政策,亦有四大工作配合落實垃圾徵費:

第一,通過草案後將會設有至少18個月的準備期;

第二,當局將會投放更多社區回收資源,包括已進行中的「綠在區區」計劃,繼續增設回收箱等;

第三,局方亦會加強公眾教育及與各持份者的溝通,望提升市民認知及關注度,並與業界制定良好運作方式;

第四,條例正式實施後將設六個月「適應期」,對違例個案發出警告,並對性質及程度嚴重的違例行為採取執法行動,「適應期」後,執法部門會在涉事現場當場就違規行為發出1,500元定額罰款,當局亦將設立熱線,供市民查詢及舉報非法棄置等違法行為。另外,前線清潔人員會在廢物收集點(即垃圾車及垃圾站) ,拒收不符合要求的廢物。

至於正式實施徵費日期,黃錦星則指當局會視乎社會經濟情況再作決定,並諮詢立法會通過,條例正式實施後初期亦會向市民免費派發指定垃圾袋。他明白現時本港疫情及經濟亦未穩定,市民或會憂慮垃圾收費造成經濟負擔,在準備期內會密切留意社會各方情況,尤其是疫情後經濟復甦進度及不同持份者的準備程度。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

實施後市民須購指定垃圾袋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分為兩類,分別是住客「按袋」以及工商界「按重量」收費。工商業處所棄置的大型或形狀不規則的廢物,由斗車送往堆填區或廢物轉運站時,須按廢物重量徵收入閘費,條例通過後,收費由現時每公噸約38元大幅提升至365元起。

至於「按袋」收費方面,政府打算建立包括超市、便利店、油站和郵政局等約4000個銷售點作指定垃圾袋及指定標籤分銷,並在鄉郊及垃圾站附近設自動售賣機。屆時,市民須購買指定垃圾袋,上面均設防偽特徵,分為3公升、5公升、10公升、15公升、20公升、35公升、50公升、75公升、100公升共九種大小,首三年收費為每公升0.11元。至於大型垃圾如傢俬等則須貼上指定標籤,每件劃一收費11元;廢紙塑膠、金屬、廚餘等可回收廢物,若交到指定地點回收,則無需繳費。

政府以一個三人家庭為例,如每天使用10公升或15公升的指定垃圾袋,每天花費1.1-1.7元,每月則需33-51元;而所有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受助人每人可獲政府提供每月10元的津貼,以支援他們有關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額外開支。

條例實施後,政府將授權指定超級市場、便利店、郵局等地點作指定垃圾袋銷售點,市民亦可於獲授權的網上平台購買。政府圖片

環團批政府不斷拖延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形容法例通過是「遲到好過無到」,但續指香港廢物問題早已「水浸眼眉」,批評政府不斷延遲立法及實施已討論達17年的廢物收費問題,且措施準備期由原定的12至18個月,改為至少18個月,有更大拖延空間。

他又質疑,2011年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棄置量為1.27公斤,截至2019年已增至每人1.47公斤,升幅達15%,固體廢物量不跌反升,與政府2013年提出要在2022年前減少四成固體廢物的減廢目標背道而馳。

何漢威敦促政府須就措施在三大方面作出跟進,包括改革路邊垃圾桶、 改善非法棄置問題嚴重、如「無掩雞籠」的鄉村式垃圾收集設施以及統一處理大型傢俬、設回收政策或車隊等。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強調政府不能再遲於2023年首季實施徵費。綠領行動圖片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