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談:政治審查的前世今生 香港電影的過去未來
【《線上談》結集】
本集嘉賓: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4月15曰國家安全教育日一項活動上發言,重點之一是維護國家安全有兩條戰線,危害國家安全的,屬「 硬對抗」,要依法打擊;屬「軟對抗」,要依法規管。林鄭月娥在同場表示,政府會按國安法第9條,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電影屬重要媒體、中共常用作「軟對抗」的意識型態工具,香港要由亂入治,向電影開刀成為反「軟對抗」的重要一著。
行政會議日前通過修訂《電影檢查條例》,禁止被視為「不利國家安全」的電影。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研究華語電影的文化與政治,他說港英政府在1995年取消電檢條例內「損害鄰國關係」條文,停止政治審查,這次修例後重新以國家安全為由引入政治審查,審查「傘開得更大」,長官可按意志無限演繹。
他出席眾新聞《線上談》時表示,現階段難以估計執行情況及影響,但從歷史的角度看,他並非太悲觀。二次大戰後,中共執政,香港社會恐共氣氛濃厚,港英政府對電影加緊審查,但50年代電影業蓬勃。電檢條例修訂後,電影工作者面對更大限制和壓力,更要「扭盡六吟」、引發創意,有技巧地避險,但保持幽默、批判精神。
吳國坤說,中共視某些人透過電影等媒體搞「軟對抗」,實際上,他們在二、三十年代開始亦同樣做,左派電影例如《馬路天使》(1937)、《十字街頭》(1937),都是在國內國民黨控制下,透過電影,表達對社會的不滿,作「曖昧對抗」;五、六十年代, 左派電影公司在香港拍攝的電影,亦滲透反殖思想及共產黨對貧富懸殊的看法;近年慶祝建黨100年,中共亦透過大製作,宣揚官方意識型態。
電檢條例修訂字眼由6月時提出的「危害國家安全」改為「 不利於國家安全」,吳國坤說:「修例覆蓋面很大,恐怕(涵蓋)電影軟性的嬉笑怒罵,對中國及特區政府不滿,或怕產生他們不想見到的意識型態。」「電影始終是講詮釋,你睇到的,和我睇到的不一樣,現在交由長官決定。當環境變得很敏感、高壓,(尺度)會傾向緊,長官甚至會突然( 從某些影片)想到、解釋到一些嘢出來。」他說:「 可能未必想拉人坐監、罰款,只是唔想你拍他們不喜歡的內容,仍有一定空間,但要自己摸索。」
他說,修例對大製作的電影影響很大,因為一旦送檢出問題,放映受阻延,涉及龐大金錢損失,小本製作的電影可能要避免明顯敏感的政治訊息,「嬉笑怒罵也要不提一些名字、身份等,但保留幽默、批判精神。」
回顧香港電影發展的歷史,吳國坤說八、九十年代可說是黃金時期,電影業不復往日光輝,不是香港獨有現象,香港電影蓬勃,表達自由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很多時,香港電影並非百份百自由」 。
他說,香港社會從來沒有平靜過,香港現在情況不比五十年代差,電影工作者或可參考當年一些電影隱晦的表達方式。他說,香港電影工作者與內地合作拍片仍將會是一個主要方向,但近年年輕新一代仍堅持拍自己想拍的社會、文化題材的電影,投射人文世界,亦有一定成績。他相信電影有生命力,會進化轉型,而即使重拾昔日光輝,亦不會重覆八、九十年代的狀況。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