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太子站回憶有罪? 打殘公民社會誰是贏家?
楊健興【香港這一天】結集
今日是8.31太子站事件兩周年。兩年前的今天,大批警察速龍小隊成員進入站內月台、車廂追捕示威者,期間涉對市民無差別使用暴力,其後封站,驅趕記者,安排特別列車將被捕者(包括傷者)送到荔枝角,資訊混亂,引發「打死人」說法,至今未有証據証明,但封站期間站內真相,仍未全面還原,距離似乎更越來越遠。
國安法實施一年,白色恐怖瀰漫,公民社會受重創,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出現解散潮,仍存在的轉趨低調。8.31事件後一段時間,有市民到太子站外擺放鮮花,今年七一發生剌警事件,官方定性為「恐怖襲擊」,港大學生會評議會發出悼念聲明,雖然其後收回,主要負責人被指「 宣揚恐怖活動」,違反國安法。悼念8.31變成高危活動。
悼念亦可能成為紅線,回憶亦有罪嗎?兩年前5月中,六四30周年前夕,歌手黃耀明出席一個記者活動,主唱一首歌曲《 回憶有罪》,他當時說,「你們(記者)報道真相很重要,保(存) 守(護)著回憶,很多人想抹走回憶,或者將來回憶也有罪。」
回憶未有罪,亦不應有罪,但公開地回憶某些人想抹走的事件,例如7.21元朗白衣人打人事件、8.31事件,已變得敏感及高風險。過去港人自己打造和珍惜,自由表達、開放、活潑多元的公民社會,已變得不一樣,對社會不同層面的影響亦陸續浮現。
8.31當日在站內被捕的時任教大學生會臨政會長梁耀霆,是後來唯一取得港鐵閉路電視的人,他接受眾新聞訪問時承認,已放棄向警方索償的打算。他解釋,見到近兩年的法庭判案令他漸失信心,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希望眾籌或申請基金打官司,深恐輸了官司會白白浪費許多人的血汗錢。梁耀霆的決定,可能很多堅持追尋真相的人並不認同,但亦折射一個客觀及殘酷的現實,公民社會被打殘,公眾透過司法伸張公義信心存疑。
另一個例子是港大法律學者張達明提前辭去香港律師會理事一職,他在社交網頁解釋,希望集中精力處理其他事項,特別推廣免費法律諮詢服務,以及保持生活平衡。律師會一直由親建制人士主導,剛舉行的理事改選,因為幾位「開明派」候選人被指為「煽獨派」,央媒炮轟,特首林鄭月娥警告律師會一旦政治凌駕專業,政府將考慮終止合作。權力官威零制約,向被視為「友好」專業組織公然施壓,會內不同聲音空間更少,出現主動放棄、消極躺平態度並不奇怪。
社會團體、組織是整體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份,發揮不少社會功能,短短一年變得支離破碎,所謂社會大致回復平靜只是表面現象,社會結構被嚴重破壞,政府施政、政府與市民關係,難以在健康、紮實基礎上有效發展。政府軟硬兼施「谷」針,成效不彰,有各種因素,官員一手破壞公民社會,自作自受。
林鄭今早被記者問到警方國安處早前去信支聯會要求提供資料,是否打擊公民社會。她說並不同意,表示政府尊重公民社會,香港有大量智庫、研究機構及非政府機構,它們都肩負公民責任, 改善香港的情況。她有信心警方妥當運用權力,又重申國安法並非「無牙」。
國安法生效一年,有形無形的「牙」和「爪」,已令公民社會遍體麟傷,今日仍強調並非「無牙」,荒謬無倫,令人擔心,政權打壓公民社會不會停,亦不想停。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