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會料升格新權力實體 或成政府諮詢對象
由親中陣營壟斷的選舉委員會選舉昨日結束,有別於過去選委會在特首選舉後甚少運作的情況,多名建制人士稱,有份選出特首及立法會部分議席的選委會預計日後會發揮更大影響力,例如擔當諮詢及監察政府的角色,但具體如何形式則有待釐清,預計會加強。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形容,選委會日後一定不會投閒置散,但相信具體發揮什麼作用,「中央都未想好」。與特首林鄭月娥關係接近的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及資深大律師梁定邦則說,選委可向特首及立法會候選人提供意見,但質疑角色並非影響政府施政。
過去選委會在特首選舉後的作用大致告一段落,僅民主派法律界選委不時聯合發表聲明回應重大議題,但基本上選委角色仍有限。香港主權移交後,立法會一度設立選舉委員會。直至北京重寫本港選舉制度後,選委會除了提名及選舉特首,也會提名立法會,及選出立法會90席中的40席,實際影響力大增。
值得留意的是,有資深建制人士在部分界別復出,例如民建聯曾德成、劉江華、陳鑑林在自動當選的基層社團,去年獲大紫荊勳章的深水埗區議會前主席陳東,則參選分區委員會。他們日後是否增加建制板塊內協調的「牙力」,仍有待觀察。
部分選委候選人在競選期間已提出,親中派為主的社福界十人名單中黃萬成,在選舉論壇說,會要求立法會議員恆常會見社福界選委,及未來特首制訂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時諮詢選委代表。
有報導也透露,可能會考慮設立秘書處及定期要求提交報告。不過,根據修改後的《基本法》附件一,只是提及會設立召集人制度,必要時召開會議,但並無提及選舉後的運作。
或向政府交報告 角色升級
有參與相關討論的本港建制人士解讀,法例上雖無要求選委在選後工作,但形容他們要向政府提交報告、不定期諮詢亦無不可,「選你入去的人,你會唔會想update下佢?」據知,其中提出類似構思的背景之一,是建制也曾面對官員或議員選舉前後的「變臉」。
工程界選委潘樂陶向眾新聞表示,選委在選舉後「一定唔會bye bye」,形容會做好特首選舉及立法會選舉,一直與政府溝通,同時扮演監察的角色。透過全國青聯晉身自動當選的民建聯林琳則預計,選委會日後的角色會升級,至少可發揮收集社會意見的用途,不用等到《施政報告》才開始研究。
行會成員湯家驊選前向眾新聞表示,選委可向參選人提出意見,但不贊成將選委會角色提升至影響政府施政。他解釋,怕外界以為選委會是新的權力中心,對政府施加太大壓力,也並非選委會的原意。法律界選委、資深大律師梁定邦亦於選前向眾新聞說,法律界15人名單中對選委選後的角色未有共識,他個人較傾向湯家驊的看法。
有權選無權委任特首 政治上較「tricky」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主席劉兆佳說,難以阻止選民監督特首的表現,但形容選委會有權選特首、但無權委任,政治上比較「tricky」,故具體角色是由政治決定。「我(選委)有份選(特首),係唔係都要監督(特首)?如果真係咁都唔可以阻止(選委監督特首),例如反對派在法律界、社福界過去聯署反對某啲事,都無人可以阻止。」
他補充,目前選委會運作很難明確界定,因為實際制度仍在發展中。至於有傳政府可向選委會每年交報告,他說制度上特首不是向選委會問責,而是向中央及立法會問責,故相信有關說法的可能性很低。他相信,日後在建設性提出意見的基礎下,特首也會主動爭取選委支持,及發動他們動員。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則說,《基本法》附件一並無具體提及選委會日後運作要求,只是提及召集人制度,必要時開會,並無說「恆常」。但他形容「日後選委想做啲嘢,特區政府邀請畀意見,都係可以嘅」。
至於部分資深建制派人士在不同界別「復出」,譚耀宗說選委會應該是「老中青」都有,他更說笑道:「如果唔係,我應該走。」他無評論是否有助個別建制板塊日後選立法會時協調,但相信資深的人可獲外界尊重,可以比較齊心地處理事務。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