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香港生育率低至0.87,遠低於過往可預期的範圍。疫情反覆,加上這兩三年的局勢,移民的人多,生孩子的人少,這些年……

2021年香港生育率低至0.87,遠低於過往可預期的範圍。疫情反覆,加上這兩三年的局勢,移民的人多,生孩子的人少,這些年頭生下孩子的父母,是走是留,經歷多少掙扎?

為了下一代而移民──蓁蓁一家

蓁蓁父母Kurt 和Effie 都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八十後港人,育有五歲半的女兒蓁蓁,和兩歲半的女兒霏霏。他們不惜離開親朋好友,放棄工作,「斷房租約」賠償巨款,都要離開香港,只盼兩位女兒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有良知的香港人。

離港前一天,到樓下公園最後一次玩耍。

在這時勢下生孩子 媽媽:「好似累咗佢咁樣」

蓁蓁在2015年出世,是佔領運動翌年。蓁蓁父母說當時沒甚麼太大感覺,局勢並不嚴峻,港人仍然有集會和表達自己的聲音權利,和現時截然不同。

蓁蓁出生之後沒多久,發生了銅鑼灣書店事件;2016年頭是旺角騷亂;同年年尾人大釋法,令青年新政梁頌恆和游蕙禎在立法會宣誓無效,議員資格被褫奪;2018年有一地兩檢。Kurt 和Effie 擔心香港局勢,亦萌生移民的想法,但當時並沒有下定決心離開香港,他們仍然認為香港有很多東西值得留戀,亦盼望香港有一天會變好,到了2019年,漫長的反修例運動發生。次女霏霏亦在同年6 月4日出生,這固然是一個別具特別意義的日子,而五日後的6月9日,更是第一場100萬人大遊行。談到霏霏出世時,Effie不禁流下眼淚,坦言「有少少後悔,早知唔生第二個,好似累咗佢咁樣。」又指若知道香港日後情況會變得如此惡劣,就絕對不會生下二胎。 

談到霏霏出世時,Effie不禁流下眼淚,坦言「有少少後悔,早知唔生第二個,好似累咗佢咁樣。」

為女兒教育決心移民 直言「香港唔可以再留低」

Kurt和Effie表明,現時香港的教育制度和毋視市民訴求的政府是令他們決定移民的最大原因。「讀書、教育對成長方面都好大影響,同埋係個價值觀,對佢哋有好深遠嘅影響,為咗小朋友嘅未來,先會揀去移民。」他們坦言擔心小朋友變成「洗腦機器」,「好似你喺國內人口中,唔會知道有六四,佢哋唔會提,知道亦唔會講,就好似之前7.21,香港永遠都唔會有呢件歷史。」Kurt 和Effie 表示,7.21是那根「駱駝背上的稻草」,令他們深切明白小朋友接受正確教育的重要。他們認為當天是蓄意預謀的無差別攻擊市民,「政府係解釋唔到,唔去幫你哋,你話政府唔幫市民幾大鑊,政府唔係服務市民。」「你唔會再見到一個媒體會再講,而會再講嘅媒體都會一一被收聲,或者係唔俾再提。」「我哋覺得香港係唔可以再留低,我哋就好突然團火就嚟啦,我哋就決定走,因為你越諗就只會越掙扎,但係為小朋友,我哋都係選擇要去試一試。」

Kurt和Effie說:「為咗小朋友嘅未來,先會揀去移民。」

捨棄熟悉家園 盼女兒成為有良知的人

移民,要跟親朋好友離別,要離開熟悉的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生活,但Kurt 和Effie 都認為現時的香港令他們更加陌生,不如到其他國家重新開始,換取兩位女兒有一個更美好的將來。他們又表示,移民後選擇回流的機會較低,日後回港亦只會探親,「我覺得香港會變好未必會發生,如果你話經濟變好,呢個係絕對動搖唔到我哋要返嚟,香港本身最核心嗰樣嘢已經係摧毁咗,而我唔覺得可以還原得到。」但他們堅稱,香港永遠是他們第二個家,他們亦永遠都是香港人。

小朋友和契爺契媽道別。

Kurt和Effie表示,如女兒長大後認為移民的決定是錯,他們絕對不會阻止女兒回港,因為這才是香港人從小所學習的選擇權,透過投票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在移民前都有與大女兒談論準備移民的決定,「同大女傾,我哋去第二個地方讀書,冇咁大壓力嘅地方生活好唔好?」不過她年紀尚小,仍然未能明白移民的意義,「即係譬如佢同啲契爺契媽講,我走啦,我哋去英國啦第時你哋得閒就過嚟啦,佢講到好似由荃灣去到青衣咁樣。」訪問期間蓁蓁還愉快地說可用通訊軟件跟香港的親友聯絡,但離港當日,在離境大堂向親朋好友道別時,看見流下眼淚的媽媽,蓁蓁都顯得悶悶不樂,但小女兒霏霏則天真爛漫地在機場奔跑,以為坐飛機只是跟以往去旅行一樣,總會回家,卻不知道這次沒有歸程。

蓁蓁與同學和表兄弟姊妹手牽手走到離境大堂,盼有重聚的一天,能夠再次愉快地玩耍。

Kurt和Effie說:「最想佢哋做返一個有良知、善良、識得感恩嘅人,我希望去到第二個國家亦都希望佢可以健康快樂咁成長,之後可以回饋返嗰個國家,因為我覺得有give有take ,我哋都要負一部份責任 ,希望佢哋長大可以回饋返嗰邊嘅社會。」

在離境大堂依依不捨地和親友們作最後道別後,一家四口踏上移民之路。

希望下一代在出生地成長──憫昍一家

陳珏明是八十後的傳媒工作者,本來與太太沒有生育計劃,去年7月,兩人意外地得知有新生命即將來臨。適逢當時香港面臨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要在低落的情緒中消化這個好消息。兒子生於這個時勢,但陳珏明仍希望他能留在香港成長,因為兒子可以在出生地成長,實踐夢想,是一種無法取代的珍貴。

亂世下上帝開的玩笑 終成他們的心靈良藥

去年7月,因國安法實施,不少人對香港前路迷茫。陳珏明當時也處於悲傷和擔心之中,太太卻告知他懷孕的好消息。回想起得知太太懷孕後,他第一反應就是上帝向他開了一個大玩笑,因為自己要在情緒如此低落時迎接這個理性上要開心的消息。他又指,兩人一直沒有生育計劃,所以兒子的出現也是一個意外。

消化了這個好消息後,伴隨着陳珏明的更多是擔心。特別是作為傳媒工作者,他直指自己的工作本身就不穩定,擔心成為父親後,會影響自己的工作態度,例如不再敢言、會有很多避忌。另外,對於兒子在這個時候出生,他亦直言會擔心,不過他亦樂觀地期盼着,兒子長大後的香港應該會變好。當中的期盼亦包含着一種作為父親的動力,「更加要落力去變好,等小朋友長大後,佢可以喺一個脫離黑暗狀態嘅香港生活。」

他決定把兒子命名為憫昍,「昍」字意指光明,希望兒子會在這個時代下帶着憐憫的心,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或者成為光明。憫昍出生後,不只是光明,陳珏明說兒子更是自己和不少朋友的心靈良藥。「大家日子都唔易過,有時我見到BB好開心都會放啲相出嚟,咁大家見到呢個BB,心情都會好一啲。」

陳珏明表示,兒子憫昍是自己的心靈良藥,見到他便會掃走很多令人傷心沮喪的事。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自國安法實施至今,已有最少10萬名香港人移民外國,香港人口同時出現下跌的情況。面對愈來愈多家庭離開香港,陳珏明指他們一家完全沒有移民的想法,只因「真係好鐘意香港」。他又解釋,能夠讓下一代在出生地香港繼續成長、生活、實踐理想,「嗰種嘅珍貴無左就無左。」特別是他提到自己在香港土生土長,因此明白到在屬於自己的地方成長是一件難以取代的事。

陳珏明指自己很喜歡香港,亦希望兒子能在屬於自己的出生地香港繼續成長。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過,他亦有預想過,兒子長大後可能會有到外國讀書,甚至移民,他表示自己完全會尊重,能力上支持到的話一定會支持,只是不想剝奪兒子在出生地成長的機會。

未來教育兒子會「行多兩步」 身教比學校教育重要

《港區國安法》第10條列明,港府應當通過學校、媒體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陳珏明不太擔心兒子會受到教育制度改革的影響,因為他對香港大部分老師有信任和尊重,相信他們在前線教學上不會太離經背道,不過他亦明白,有時候制度下老師也是身不由己。

他又認為,教育小朋友從來不只是學校的責任,更在於家庭教育,不止是自己與小朋友的互動,更包括不同親人。他直指,如果在以前的環境下可能會較簡單,讓小朋友有自己的成長方式,但現在自己也要「要行多兩步」,更多的是父母身教,將自己知道的事實告訴小朋友。 

陳珏明指面對教育改革,將來家長的身教背負着很大責任,自己亦會當成一個挑戰。

無論如何,小朋友終有一天要面對灰暗的未來,陳珏明則認為大人一直都在與不正確的價值觀抗衡,小朋友亦不應避免。「聖經都有一啲經文,要提醒我地不要效法呢個世界,呢樣野唔係剩係講緊小朋友接受教育,其實大人都要同啲唔啱既價值和文化去抗衡,咁佢都唔應該避免。」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