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釋迦(番鬼荔枝)超過40多年的台東卑南斑鳩番荔枝產銷班班長陳進憲,在中國海關總署昨天突然宣布禁止台灣番荔枝及蓮霧進口……

種植釋迦(番鬼荔枝)超過40多年的台東卑南斑鳩番荔枝產銷班班長陳進憲,在中國海關總署19日突然宣布禁止台灣番荔枝及蓮霧進口後,對於即將在12月進入採收產季的一整年心血可能受創,忍不住擔憂表示:「以前種釋迦從來沒有殘貨,都是賣光光,這次衝擊真的前所未見。」對農民來說,最擔心衝擊內銷市場,導致價格崩盤。

相關新聞:

如何分散風險?台灣果農:番鬼茘枝直售香港及新加坡

台灣鳳梨釋迦出口高度集中,超過95%都出口到中國。阿信釋迦園提供

台灣是水果王國,一年四季都有當令水果,其中釋迦與蓮霧都是高價水果,近10年平均批發價分別為每公斤台幣73.3元及58.8元,比今年3月被中國禁止輸入的鳳梨平均批發價每公斤21.4元高出許多。

台灣這三種水果外銷模式相同,也在今年面臨相同的命運;首先,三者外銷都高度集中出口到中國市場,比例超過9成以上;其次,三種水果都被中國以檢疫出有害生物為由遭禁止輸入;第三,都在即將進入盛產季前被禁,中國精準停單,先是鳳梨在3月1日被禁,接著是鳳梨釋迦與蓮霧自本月20日起被禁,鳳梨釋迦產季將自12月開始,農民慘遭突襲,連想提前調節產量的機會都沒有。

這項禁令衝擊有多大?根據台灣農委會統計,去年外銷到中國的釋迦(番鬼荔枝)總金額約台幣12.55億(約3.51億港幣),蓮霧出口至中國總金額約台幣5.34億(約1.49億港幣),兩者遭禁的市場衝擊合計約台幣17.9億(約5億港幣);這對台灣動輒以百億、千億為主的科技產業出口產值來說,連零頭都不到;但中國為何再三挑農產品外銷下手?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客座教授莊孟翰接受眾新聞採訪時說,就整體局勢來看,中國從未放棄任何對台灣不友善的作法,最近台灣又有駐美代表處正名「台灣」的議題,所以出動軍機擾台還不夠,再藉由禁止輸入水果輸入的禁令,展露對台灣進逼的威脅。

中共這樣做,在鳳梨事件後,激發台灣民眾同仇敵愾的心理,競相買爆市面鳳梨,讓鳳梨價格不跌反升;莊孟翰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共產黨聲稱靠工人與農民起家,但只要涉及與台灣有關的議題,寧願犧牲台灣農民權益,用懲罰台灣農民的方式,表達對民進黨的不滿,特別是這次連國民黨長期執政的台東縣都下手,他認為,長久而言,對兩岸關係發展,很難帶來良性發展。

這是繼台灣鳳梨後,再次有出口到中國比例超過9成的水果遭到輸入禁令,台灣農委會宣布,將比照上次鳳梨遭禁的專案,投入10億台幣(約2.8億港幣)協助內、外銷等措施,保障農民權益,最快23日推出台灣釋迦及蓮霧預購平台,協助農民度過難關。

蔡英文發帖譴責中國無預警暫停輸入台灣釋迦及蓮霧。取自蔡英文Facebook

台灣總統蔡英文發帖對此表達譴責之意,並指責中國片面違反國際貿易規範,「這種突襲手段,顯然不是為了正常的貿易考量。」

蔡英文說,中國的干預,不只台灣農產品受影響,近年來,包括澳洲的紅酒和龍蝦,甚至近來中國停止核准立陶宛農產品進口許可的種種做法,「都讓國際社會懷疑,中國真的有心遵守國際貿易規範嗎?」

台方:本月底前中方若不回應 將向WTO提訴訟

中國海關總署19日上午9點剛通知台灣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這項輸入禁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顯然有備而來,同日下午3點半隨即召開記者會宣布多項補助專案,並指控中國蠻橫無禮,不僅違反國際規範,也未提供台灣任何科學根據與說明,並要求若9月底前不回覆台灣方面提出的疑問,與台灣進行技術性對話,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提出訴訟。

這是台灣自今年2月鳳梨遭中國禁止出口以來,第9度要求與中國進行技術性對話,但中國至今仍未有任何回應。陳吉仲說,若中國願意談,相信會有雙贏的結果,對於中國片面決定停止輸入釋迦與蓮霧的做法,「完全不能接受。」

 農委會預警下一項遭禁水果為柑橘類

台灣有水果王國美譽,9成以內銷為主,外銷只佔1成;但在這1成的外銷水果中,包括鳳梨、釋迦、蓮霧及柑橘等,銷往中國的比重都超過9成以上。

台東為鳳梨釋迦最主要產區,高達95%都出口外銷到中國。台東縣長饒慶鈴Facebook

根據農委會統計,釋迦全年產量約5.7萬公噸,種植面積5500公頃,全年產值約新台幣43億(約港幣12億);其中外銷共14284公噸,95%外銷到中國;若以整體產量來計算,外銷中國重量佔總產量23%。

統計指出,蓮霧全年產量約4.7萬公噸,種植面積約3023公頃,產值約新台幣33億(約港幣9.2億港幣);其中外銷4942公噸,97%銷往中國;若以整體產量來看,外銷中國重量約佔占整體產量1成。

陳吉仲說,今年初鳳梨突然遭中國片面暫停輸入後,就已預料釋迦與蓮霧也可能面臨相同的命運,所以已預做準備;他提出預警,銷往中國超過外銷量9成的還有柑橘類,都是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水果;不過,從轉型角度來看,「處理完這幾項水果後,就不必擔心中國動輒以專業以外因素,困擾台灣農業發展,影響農民收益」。

台灣農委會雖有備而來,提出台幣10億的各項補助方案,但果農還是憂心忡忡。取自農委會Facebook直播

農委會2.8億港幣助農民專案

為確保釋迦及蓮霧果農的權益,農委會比照今年鳳梨的處理額度,提出10億台幣(約2.8億港幣)助農專案,包括以運費補助貿易商,加強拓展既有的外銷市場如星馬、加拿大及港澳等地區;同時也會補助以冷凍鳳梨釋迦開拓新興市場,包括目前仍無法進口鳳梨釋迦鮮果的日本及越南等市場;預計目標為協助釋迦外銷至少5千公噸,蓮霧1千公噸。

不過,若農委會設定的目標全都達標,總外銷量也只有原本外銷中國的2至3成,剩餘的量仍會進入台灣原本的內銷市場。

對於外銷量的落差,陳吉仲以今年鳳梨為例說明,去年原本外銷中國的5.3萬公噸鳳梨,今年遭中國片面宣布暫停進口後,農委會將轉移至其他國家的外銷目標訂為原中國出口量的6成,也就是總共約3萬公噸,其中,日本就賣出1.78萬公噸,出口價格反而更好。

若以外銷量來看,今年1至8月鳳梨外銷量28767公噸,扣除今年3月前外銷中國的銷量,總共出口25187公噸,反較去年同期增加566%;其中,外銷日本增加742%,數量之多幾乎為20年來總和,香港則增加514%,在出口重量排名第二,共6394公噸。農委會此次專案將透過補助外銷運費等方式,幫助鳳梨釋迦與蓮霧外銷到其他國家或地區。

陳吉仲解釋,經外銷調節後,以價格來看,台灣主要產季的3至6月鳳梨產地平均價格,都比前兩年同期高,陳吉仲認為,即使釋迦與蓮霧轉移外銷目標的量未達原本中國外銷的總額,但有信心可以跟鳳梨一樣,維持農民收益,讓危機變轉機。不過,陳吉仲並未直接解釋,原應出口的量轉移到內銷後,如何避免供過於求,造成國內釋迦跌價。

農民憂心供過於求造成釋迦價格跌落

鳳梨釋迦主要產地在台東,特別是在台東卑南至太麻里之間的台東縱谷一帶,也因海洋帶來濕氣,加上縱谷的溫差,讓這裡成為鳳梨釋迦得天獨厚的產區;農民也都笑說,這是老天爺賞飯吃。

從事釋迦栽種超過40年的台東卑南斑鳩番荔枝產銷班班長陳進憲接受眾新聞訪問時說,中國禁令影響很大,因為鳳梨釋迦幾乎都是外銷,國內市場反而佔比不大;他擔心,若鳳梨釋迦大量轉到國內,會影響到包括內銷為主的品種「大目釋迦」單價,因釋迦有同質性,價格會相互受影響;他認為,即使政府要轉移外銷到其他地區,相關管道也不是那麼快就可建立。

獲得今年「鳳梨釋迦優質果園評鑑競賽」冠軍的「阿信釋迦園」負責人林信宇受訪時也說,假設農民生產100台斤,原本95台斤都銷往大陸,現在不銷往大陸了,等於要銷往其他國家和台灣島內,當然會造成農民一些困擾。

以內銷為主、主打「草生栽培」的有機釋迦果農李俊儀說,他的釋迦一開始就不以中國市場為主,所以就出口而言,影響不大,但中國禁令還是會造成國內釋迦量增加,對於主要以內銷的他來說,萬一供過於求,銷售價格無可避免也會受影響。

農委會本月23日推釋迦及蓮霧預購平台

除了外銷,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提出內銷輔助計劃,包括協助農民進行產期調節,避免讓鳳梨釋迦產季集中在年底到隔年三月,希望藉由分散產期,讓釋迦可以分散在不同月份進入市場;不過,果農認為,產期調節是長期措施,短期之內無法見到立即成效。

農委會也宣布推動釋迦收入保險等多項措施,對於政府提出的方案,陳進憲認為,多少都有幫助;在保障釋迦農民收入保險這一項,他坦言,保險用意很好,但之前沒有實際感受到好處,參加意願不是很高,就像買意外險一樣,「但這次禁令後,大家應該嚇到了,投保意願應該會高一些。」

為協助農民銷售,農委會表示,也將推動電商平台銷售,並利用即將推出的五倍券及農遊券推出加碼措施;23日也會先推出釋迦及蓮霧預購銷售平台,10月也將啟動所有公、民營企業採購鳳梨釋迦與蓮霧平台。

陳吉仲呼籲,請大家用支持鳳梨的力量,多買一顆釋迦、多買幾顆蓮霧,讓農民在面臨非專業因素影響干擾之餘,獲得最具體的支持,度過難關。不過,釋迦與蓮霧都屬高價水果,與平價的鳳梨價差不小,民眾支持力道是否像支持鳳梨一樣踴躍,仍有待觀察。

中國以檢出介殼蟲為由,禁止台灣釋迦及蓮霧進口,但連藍營政治人物都說介殼蟲只是藉口。取自農委會Facebook直播

介殼蟲到底是什麼?國際規範與台灣農民如何處理?

中國海關總署這次以檢出「太平洋臀紋粉介殼蟲」(中國稱大洋臀紋粉蚧,Planococus minor)為由禁止台灣釋迦及蓮霧進口,陳吉仲解釋,這種介殼蟲在亞洲分布範圍包括台灣、中國、印尼及印度等地,牠不是長在果實裡面,而是生長在果實外表。

他解釋,依照國際規範,輸入國若發現有介殼蟲,可透過甲烷燻蒸處理後輸入,「我們很訝異,中國遇到這種情形為何不處理?」而且,中國也可以通知台灣,雙方依據科學證據協議後,強化改進措施,並提出限期改善方式,「不應直接片面宣布暫停輸入」。

釋迦與蓮霧的情況,與鳳梨相同,都是在去年有極少數幾批有問題,過了一段時間未檢出,之後便接到中國突然宣布停止進口的通知。

陳吉仲說,去年中國曾通知釋迦有20批不合格,「但只提供件數,從來沒有提供任何科學根據」:為此,農委會去年10月19日即向中方提出生物安全防治加強措施;今年6月前,中國又通知有釋迦13件及蓮霧6件不合格,但自6月28日起,都未再接獲不合格通知;農委會也在7月7日公告改善措施,但中方對此沒有任何反應。

目前台灣釋迦及蓮霧除了輸出到中國,也可輸出到香港、加拿大、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10餘個國家或地區,幾乎多數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都不需檢附輸出植物檢疫證明書,也不需輸入許可;陳吉仲說,目前只有中國提出介殼蟲的檢疫問題,其他地區都未曾反映過類似問題。

至於中國方面提出介殼蟲問題,果農受訪時都認為不合理,陳進憲說,出口前都會仔細檢查,若是大隻的都檢查得到,「幾乎每顆釋迦都會檢查,只要肉眼看得到都會剔除」;不過,他坦言,因介殼蟲幼蟲很小,若沒有檢查到,藏在釋迦麟目溝中,經過4、5天孵化後,就很難抓得到。

陳進憲說,農民也早就在使用空壓機,藉由噴射空氣的方式,將釋迦表皮外的介殼蟲吹走。

林信宇也說,農民都有配合做粉介殼蟲的防治改善措施,他以今年為例,今年產季採收完後,3月便先進行大修剪,將釋迦園內的葉子都剪掉,只留下枝幹,因為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建議,利用此時連續做2至3次的粉介殼蟲防治工作,可達到80%至90%的防治成效,將來就算還有,也只有1至2成,不會過於嚴重。

林信宇說,農民都有依照指示加強防治,「以往採收1千斤,可能50斤有問題,現在搞不好只剩3、5斤有問題」,可惜今年還未看到成果,就被禁止輸入。

李俊儀表示,他的種植方式,從田間病蟲害防治、分級包裝清潔都會注意介殼蟲,而且台灣出口前也會抽檢,都是在提前防範介殼蟲的問題;他認為,或許還有更嚴謹的方式,但其實農民都有在執行防治工作。

台東是鳳梨釋迦最主要產區,每年台東區農業改良場都會舉辦優質果園評鑑,也讓鳳梨釋迦品質在中國銷量一枝獨秀。取自台東區農改場網頁

農民:貿易商選擇市場 障礙前所未見

至於全球市場如此之大,為何會集中出口到中國市場呢?陳進憲說,主要還是考量中國市場較近,水果若要出口到很遠的地方,就要提早採收,例如6、7分就採收,「與8、9分才採收,口感就會差很多,品質與運送路程長短都會相互影響」。

陳進憲說,其實並非果農選擇中國,主要是果農都有與固定的貿易商合作,若貿易商出口的市場就是中國,出口地區就固定是中國市場。

另一項現實考量,就是中國檢疫條件較日本寬,陳進憲說,例如日本要求要經過燻蒸才能輸入,但釋迦不像香蕉、鳳梨可以燻蒸,所以連進口都沒辦法。

以有機栽培為主的李俊儀也認為,出口到日本的水果,必須透過燻蒸,避免東方果實蠅造成危害,但釋迦很難克服燻蒸後品質受影響的問題,所以一直無法出口到日本。

對於即將面臨的衝擊,陳進憲說,從年輕時就成立產銷班至今40多年,歷來價格波動不大,即使供過於求,價格稍微跌一些,但從來沒有遇到銷不出去的問題,更不曾有殘貨,每年都全部賣光光;面對這次前所未有的禁令,他坦言,自開始外銷後,不曾碰到這麼大的阻礙。

中共連藍營鐵桿縣都下手 究竟在想什麼?

這次中國實施禁令,以鳳梨釋迦來說,衝擊最大的是台東縣,這裡堪稱國民黨鐵桿縣,與苗栗縣及花蓮縣並稱台灣本島「惟三」尚未讓民進黨贏得執政的深藍縣市;至於蓮霧分布縣市,雖主要在民進黨執政的屏東縣及高雄市,但因分布產區較廣,且產季幾乎全年都有,也以內銷為主,衝擊不像鳳梨釋迦如此集中。

中國找藍營縣市動刀的政治意涵為何?據不願具名的果農表示,之前台東果農可能抱持一種想法,由於台東由藍營的國民黨執政,所以,大陸不會禁止鳳梨釋迦進口,意味「投國民黨就有效」,但這次禁令,卻打破過去的政治思維,未來藍營是否能繼續享有執政優勢?恐怕很難說。

事實上,前總統馬英九在2018年前往輔選台東現任縣長饒慶鈴時,就明確表示,如果不是國民黨當縣長,農產品是賣不出去的,但中國對鳳梨釋迦砍下這一刀,顯然也直接打臉馬英九當時的承諾。

莊孟翰認為,從中共不避諱打擊藍營縣市農產品這點來看,顯然中國共產黨對傳統藍營縣市較友善的想法已受到挑戰,特別是對於正在競選國民黨主席的三位候選人,在兩岸態度上都未明確表達支持統一立場,唯一支持的是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但中共對於張的實力,以及當選後是否有助未來的政治局勢,恐怕也有所顧慮,推測可能因此才失去耐心,直接對藍營縣市的農產品下手。

中共的做法,連目前籌組「戰鬥藍」陣線的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趙少康也以罕見語調在臉書發帖,「譴責對岸的粗暴打壓,只會讓兩岸越走越遠」;他認為,再怎樣都不該傷了台灣基層的心,毀了台灣農民的生計。不過,他還是強調,蔡英文政府外交小動作不斷,還沒真的建功, 台灣農民就先受害,讓其他農漁養殖農民也感到唇亡齒寒,擔心自己是下一個被「制裁」的對象。

至於現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語氣溫和,只發帖說連任後將進行組專家團赴陸、協商建立第三方檢測機構等四項措施;朱立倫語氣雖激烈,目標仍只對準蔡英文政府,直說台灣水果沒問題,介殼蟲只是藉口,請蔡政府講清楚,「抗中保台」還是「抗中害台」?

今年3月中國禁止鳳梨出口的產區,包括台南市、嘉義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則清一色都是民進黨執政縣市。

針對台灣內部紛擾,中國《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則在微博發文稱,若兩岸關係好,那大陸買一些台灣有病蟲的水果也就認了,但民進黨不跟大陸好,偏偏要「當美國走狗」,那大陸憑什麼買問題水果?他認為問題還是出在民進黨身上,批評民進黨不懂和氣生財,「如果連這都搞不明白,還做什麼生意!」

中國禁入台灣鳳梨出後,兩岸農貿現況又如何?

水果一直是中國吸引台商投資的開放項目,最早可回溯到2005年3月,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的會後記者會中,特別提及要給予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市場一些優惠待遇;當年8月1日起開放的就包括鳳梨、番荔枝、蓮霧等15種台灣水果,透過零關稅進口政策,增加通商管道及簡化通關手續的綠色通道等配套措施(簡稱零關稅措施),釋出優惠條件,吸引台灣水果出口至中國大陸。

2010年更在簽訂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新增檸檬、柳橙、香蕉、紅龍果及哈密瓜等 5 項水果列為早收清單免稅項目,更因要求品質不如日本嚴格,也讓貿易商數量急遽增加,對於競爭力強的水果如釋迦及蓮霧,數量才會逐年遽增。

根據農委會最新的統計,中國在今年3月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導致今年1至8月的鳳梨出口至中國的數量僅剩1成,金額也比去年同期大減9成,僅剩台幣1.4億(約0.39億港幣);就水果類總額來看,今年1至8月的水果出口總額也因此降為台幣26.2億(約7.34億港幣),比去年同期大減29%,重量4.38萬公噸也大減44%。

不過,整體而言,台灣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總值不減反增,高達台幣211.7億(約59.27億港幣),比去年同期增加6.4%;數量為28.9萬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約9%。

若與各國相比,台灣今年1至8月出口至中國市場的農產品總值仍高居第一,佔整體出口比例20%,美國次之佔15.9%,日本佔14.3%排名第三;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出口至泰國總額年增率為37.8%高居第一,美國37.6%次之,馬來西亞35.2%排名第三。中國年增率仍增加13.1%。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