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本月19日以檢出有害檢疫生物大洋臀紋粉蚧為由,暫停台灣番荔枝(番鬼荔枝,台灣稱釋迦)及蓮霧輸入,國務院台灣事……

中國海關總署以檢出有害檢疫生物大洋臀紋粉蚧為由,自本月20日起暫停台灣番荔枝(番鬼荔枝,台灣稱釋迦)及蓮霧輸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朱鳳蓮今(29日)公開6張檢疫照片,但多出兩種原本未提及的蟲;台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回擊:「之前從未接獲任何照片或科學證據,請國台辦不要再透過記者會公布照片,雙方坐下來談,才能創造雙贏。

國台辦今公布6張照片稱,是自台灣輸入的釋迦與蓮霧檢出的病害蟲,但並未說明日期及批號等資訊,也看不出來是否真為台灣農產品。取自互聯網國台辦記者會直播,眾新聞製圖

國台辦今舉行例行記者會,媒體仍關注台灣釋迦與蓮霧禁止輸入問題,發言人朱鳳蓮有備而來,在現場總共秀出6張照片,分別為釋迦的大洋臀紋粉蚧2張、可可花癭病菌1張,以及蓮霧的大洋臀紋粉蚧2張和新菠蘿灰粉蚧1張等照片。但從照片上,看不出是否真為台灣農產品,照片上也未有日期、批號,國台辦也未說明任何如何從這批照片看出是台灣農產品等進一步資訊。

朱鳳蓮今除了公布檢出病害蟲的照片,也引述海關方面說法稱,除了在釋迦與蓮霧檢出大洋臀紋粉蚧外,還檢出可可花癭病菌和新菠蘿灰粉蚧等有害生物。朱說,為從源頭上防範植物疫情風險,依據大陸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海關總署決定自2021年9月20日起暫停台灣地區番荔枝和蓮霧輸入大陸。

中國海關總署通知的內容只提到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蚧。取自中國海關總署網站

眾新聞查詢中國海關總署在9月18日發出的通知,內容稱「今年以來,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大陸番荔枝和蓮霧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蚧」,因此決定自9月20日起,暫停兩種水果輸入大陸。根據通知的內容,只提到大洋臀紋粉蚧,並未提到另外可可花癭病菌和新菠蘿灰粉蚧。

朱鳳蓮表示,自去年以來,大陸多次向台灣有關方面通報輸入水果不合格情況,提醒加強源頭管控,但情況一直未得到改善;她也指出,海關總署已通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聯繫管道,向台灣進行相應通報。

針對農委會稱自今年以來,已向大陸提出9次反應,但一直未獲大陸方面回應,朱鳳蓮對此表示,台灣一方面聲稱要下坐下來談,另一方面不但不及時採取改善措施,反而把必要暫停措施政治化,藉機惡意抹黑大陸,煽動兩岸對立,完全是別有用心,說明台灣根本不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絲毫沒有為台灣農民著想的意願,只會進一步損害台灣民眾的切身利益。

中國先在今年3月1日突然禁止輸入台灣鳳梨,當時鳳梨即將進入產季,根據台灣農委會統計,外銷的鳳梨總量,超過9成集中銷往中國,與這次釋迦與蓮霧外銷都集中在中國市場的情況,完全相同。

台東縣的鳳梨釋迦主要外銷,超過95%輸往中國大陸。取自台東縣長饒慶鈴臉書

台灣外銷釋迦品種,主要為台東產區的鳳梨釋迦,由於即將進入12月產季,也引發外界關注,是否會因無法外銷,造成價格崩盤;不過,台灣早有農民如返鄉種植有機釋迦的李俊儀,便與電子商務平台合作,銷往香港、新加坡等市場,台東縣政府統計,累計已銷出1千盒的好成績。至於蓮霧,原本9成都是內銷,只有1成外銷,評估受影響程度較小。

朱鳳蓮在記者會上被問到,她的名字「鳳」與「蓮」暗藏禁止水果輸入密碼,台灣也擔心下一批禁止輸入水果會是什麼?朱回應稱,她有看過網路上的討論,她希望自己的名字可以成為台灣農產品好評的代言詞,而不是差評的代言詞。

朱鳳蓮說,她理解台灣農民的擔心,但大陸消費者也擔心,還有哪些農產品會有蟲進來?問題癥結是民進黨政府沒有做好監管的責任,未能源頭降低植物疫情的風險。 

台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反擊國台辦,過去從未看過今公布的照片,希望對岸提供科學證據,雙方坐下來談。取自農委會直播畫面

對於朱鳳蓮今天公布照片,還「加碼」多了兩種蟲,台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立即反駁稱,「之前我們從來沒有收到它今天公布的所謂介殼蟲的照片」,呼籲對岸提供完整科學證據,並請國台辦不要透過記者會公布照片,而是透過中國海關總署與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的兩岸防檢疫平台進行通報。

陳吉仲說,海關總署提供給台灣的不合格通知,就是一張簡單的日期、檢疫輸入表,台灣曾具體回應兩次,以鳳梨釋迦為例,去年11月提出精進措施,今年2月具體回應做了哪些事情,所以今年鳳梨釋迦不合格率比去年還減少。

陳吉仲說,今年6月28日之前,關於介殼蟲問題,曾接到中國13次通知,因此,7月便進行精進措施,9月10日提供完整的精進措施作法給海關總署;但沒想到,對岸卻不願與台灣談這些改善措施是否達到效果,卻直接在9月19日做出片面決定,20日暫停所有鳳梨釋迦與蓮霧輸入。

陳吉仲強調,在國際貿易上,所有台灣動植物防疫都有一定的遊戲規則,以WTO規定為例,關於介殼蟲的處理方式,到輸入國之後,只要經過燻蒸就可以輸入,為什麼對岸要採取與國際遊戲規則不同的方式?他期待,國台辦不要透過記者會,而是直接提供科學證據給防檢局,雙方坐下來改善技術問題等具體事項,才能創造兩岸消費者雙贏結果。

針對兩岸農產品輸出僵局,台灣大學農經系退休教授陸雲接受眾新聞訪問時表示,兩岸目前欠缺溝通管道,平時就沒有溝通,才會在出問題後,雙方各說各話;他認為,還是可以透過海基會、海協會等交流機制,作為形式上的對口單位,才有助兩岸進一步農業交流。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