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变种致疫苗保护率降低已成共识,但部分疫苗保护力仍然可观,混合接种或成为未来趋势。」

端传媒记者 杨钰 实习记者 庄诚静 发自香港

2021年3月27日,德国城镇马尔堡Biontech实验室,穿上全身保护衣的工作人员在无尘间制作2019冠状病毒疫苗。
2021年3月27日,德国城镇马尔堡Biontech实验室,穿上全身保护衣的工作人员在无尘间制作2019冠状病毒疫苗。摄:Boris Roessler/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变种病毒的出现及流行,再次打碎了人们对世界恢复如常的期望。4月,印度的Delta突变株,因传播力惊人且出现对康复者及疫苗的免疫逃逸,而成为焦点。台湾屏东已增至14例的群聚感染就与之有关,5月底广东、深圳一带的疫情反复也因Delta而起。此外,Delta株亦导致英国延迟全面开放时间,美国、以色列等地疫情反复。

变种病毒的传播力、致病性是否增强?现有疫苗能抵抗变种病毒吗?混合接种会是新的解药吗?群体免疫的期望破灭了吗?端传媒采访香港疫苗专家顾问团队成员孔繁毅、香港大学生物医学院教授金冬雁、在美执业的医生Wendy Ye及免疫学研究者、药厂研究人员周叶斌等多位学者专家,梳理最新研究与数据追踪,呈现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有关变种病毒的一切。

目前传播力最强的Delta变种是什么?致病性更强吗?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追踪共11种Covid-19变异株,其中4种被列为受关注的对象——最早发现于英国的Alpha、发现于南非的Beta、发现于巴西的Gamma,及首发现于印度的Delta。

其中,Alpha与Delta变种传播力较强,Beta、Gamma及Delta变种则都存在对疫苗的免疫逃逸(注:指已感染过原始株或注射过疫苗的人再次感染),而Beta与Delta变种的免疫逃逸情况较令人担心。

2021年2月28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箱科兴疫苗运抵马尼拉国际机场。

2021年2月28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箱科兴疫苗运抵马尼拉国际机场。摄:Ezra Acayan/Getty Images

目前最受关注、并引起全球范围内感染增加的变种Delta株,最早于2020年12月在印度被发现。2021年5月初,英国公共卫生部发现Delta变种传播速度不低于此前最活跃的Alpha,因此将其从调查中的变种修改为受关注的变种,世界卫生组织也在4天后做了类似的修改。Delta变种被认为与印度2月起居高不下的疫情有关。

经基因测序后发现,Delta变种在编码刺突蛋白的基因上发生如“L452R”等关键突变,L452R在美国加州的变种中也曾出现,其令病毒传播及复制的能力增加。英国公共卫生部(PHE) 在对相关病例数据的持续追踪后发现, Delta的传播力甚至比早前传播能力最强的Alpha株高51-67% 。

苏格兰公共卫生部的研究人员,追踪分析了4月1日至6月6日之间共19920例病例(其中7857例为Delta变种所致),提出Delta变种与入院风险增加具有相关关系。不过,药厂研究人员、科普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作者周叶斌对端传媒表示,这只是从统计学上呈现的样子,至于病理上,Delta株是否会与细胞结合更紧密,或对细胞对人体伤害更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在临床上的严重性来说,变种病毒本身的严重性基本没有加强,很多的病人都是轻症。”香港疫苗专家顾问团队成员孔繁毅指出。

此外,也有研究称Delta变种引发的症状发生了改变。英国佐伊冠状病毒症状研究(Zoe Covid Symptom Study),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对志愿者进行症状追踪,根据他们的观察,Delta株所引发的症状可能正在发生变化——先是头痛,其次才是喉咙痛、发烧等症状,且过去主要的症状之一——味觉或嗅觉失灵,在 Delta变种病情里并不明显。

但此数据并未发表,亦未经同行评审。周叶斌指,2019冠状病毒本身引发的病情症状差异就很大,从无症状到重症均有,很难通过一个研究下定论。美国执业医生、科普号“阿斯匹林42195米”的作者Wendy Ye也对端传媒表达了相同看法,“医学上不管什么结论,一般需要几个不同的研究做出来都是差不多的结果,然后才能有一个共识。”

“原本毒株是一个传两个,但Alpha 演变到一传四个,甚至Delta有数据显示一传十个,这是病毒传播性的威力增加,”香港大学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孔繁毅对端传媒总结道,“但在临床上的严重性来说,变种病毒本身的严重性基本没有加强,很多的病人都是轻症。”

其他受关注的变种病毒传播力如何?有没有出现对疫苗的免疫逃逸?

Alpha变种2020年11月于英国9月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至12月中开始大量传播并引爆英国疫情,4月又在美国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变种。有分析认为,台湾4月底疫情的爆发也与Alpha有关,最早的华航诺富特群聚感染、及后来万华茶室群聚等,病毒测序均为Alpha株。此外 ,5月深圳盐田港的小范围疫情,亦由Alpha变种引起,共1例普通确诊,15例无症感染者。

Wendy Ye提到,从一些研究数据看,Beta变种是对疫苗免疫逃逸最严重一支,但好在其传播力不强,暂时未见严重的全球影响。

目前,学界对于Alpha变种的共识,是其传播力远高于原始株,但尚无证据表明其致病性增强。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学者4月发表于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指,Alpha的繁殖率较前一代高43%~90%,且没有地域、性别、年龄及经济阶层的差异。研究还表示,未发现致病严重的明确证据,但加速的传播可能会导致短时间内更高发病与住院的情况。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对36920名Alpha变种的患者数据追踪分析后发现,其引发的症状及疾病持续时间,与原始株比并无明显变化。

Beta变种最早于2020年5月在南非的检测中发现,此后输出到不少国家如美国,但未在各国成为主要病毒株。Wendy提到,从一些研究数据看,Beta变种是对疫苗免疫逃逸最严重一支,但好在其传播力不强,暂时未见严重的全球影响。同样传播力不强的,还有最早发现于巴西的Gamma变种,其也存在一定对疫苗的免疫逃逸情况,但Gamma变种的传播也主要停留在南美。

不过,在Science Direct 5月底刊登的一篇法国重症医师的数据分析致信中,医师们提醒,Beta变种可能与短期内高死亡率相关,猜测较Alpha有更高致病性,唯数据量不足以下定论,因而呼吁对Beta致病性的进一步研究。Beta与Gamma变种共享同一种被称为“E484K”的刺突蛋白基因关键突变,这一突变可帮助病毒避开抗体,两变种对疫苗的免疫逃逸或与之相关

2021年2月11日,英国索尔兹伯里座堂,当地市民排队接种2019冠状病毒疫苗。

2021年2月11日,英国索尔兹伯里座堂,当地市民排队接种2019冠状病毒疫苗。摄:Dan Kitwood/Getty Images

疫苗应对仍然有效吗?哪些疫苗保护率更高?

即使是最受关注、波及面最广的Delta变种,可参考的疫苗数据都十分有限。目前,英国对疫苗应对变种病毒的数据披露是公认最有参考价值的。英国公共卫生署(PHE)6月的预印本报告,与苏格兰公共卫生部已发表于 The Lancet 中的研究,均呈现出类似的趋势:Delta变种对辉瑞( Pfizer-BioNTech,香港称“复必泰”,由中国复星医药代理)和AZ(Oxford-Astrazeneca,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均有免疫逃逸的情况发生,且仅接种第一针后保护率不足。这也促使英国公共卫生部门改变策略,从普及第一针到加速推动完整两针的接种。

另外,英国公共卫生署报告中还提到,两种疫苗都可有效预防住院与重症的发生,接种一剂辉瑞疫苗对预防住院的有效率为94%,两剂为96%,AZ疫苗的相应有效率则分别为71%和92%。

遗憾的是,由于英国境内仅接种辉瑞与AZ疫苗,因此仅有这两种疫苗的披露数据。美国疫苗厂商莫德纳(Moderna)6月29日公布报告称,莫德纳疫苗可对所有变种病毒产生有效中和抗体,但对Delta、Gamma等变异株的保护率有下降。科兴也在同日对路透社表示,其疫苗应对Delta变种的保护率有下降,但基于两针注射后的加强针可提升保护率。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则表示,中国国产疫苗在降低重症方面较有成效。

编注:疫苗所激发的免疫反应可被分为两种,一种是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主要体现在中和抗体,也就是保护率上。另一种是细胞介导免疫(Cell-mediated immunity),即免疫细胞吞噬病原体,抑制其复制和扩散。

不过,科兴、国药等中国国产疫苗,均未提供更细致的数据,唯Delta会降低疫苗保护率成为共识。

对于无太多免疫逃逸情况的Alpha变种而言,不同疫苗的应对仍可参考疫苗原始数据。Beta变种缺乏进一步的追踪与披露,早前曾有报告称AZ疫苗对Beta的保护率仅10%,但Wendy与周叶斌均表示,该研究参与人数较少,统计上这个数字的可信度不大,因此该数据需审慎对待。Gamma变种的数据也相对缺乏,仅WHO对科兴的审核文件中显示,其在智利对抗Gamma变种的有效率为67%,在巴西为50%。

医师Wendy Ye提醒,目前大多数疫苗应答变种病毒的报告,主要是体外实验数据,但体内免疫反应更为复杂,相较而言,PHE所披露的真实应答情况及第一针、第二针保护率问题,更有参考价值。

孔繁毅亦解释,mRNA疫苗(如辉瑞疫苗、莫德纳疫苗等)普遍保护率较高,即使受变种病毒影响使中和抗体效率下跌,下跌后其保护数值仍然可观。但对灭活疫苗(如科兴、国药疫苗)而言,因生产时使用的抗原是原始变种,因此可能会受变种病毒影响较大,另外,灭活疫苗对细胞介导免疫的刺激相对较低,细胞对病毒的记忆力可能没mRNA疫苗好,其受变种影响可能较大。但现阶段没有相关数据,希望科兴可以提供相关数据作分析。

与此同时,孔繁毅也指出,虽然有的疫苗保护力低,但受种者仍可通过接种疫苗获得最低限度的抗体和保护,这有机会减低病人感染时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群体免疫、混合接种、加大剂量,未来有哪些可能性?

“接种疫苗是唯一可以令人们在不感染的情况下,达到社区群体免疫效果的途径,但群体免疫要求达到最低限度7成。”孔繁毅指出,变种病毒纵然对保护率有影响,但目前对高保护力的疫苗影响较小,因而希望市民尽快接种。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院教授金冬雁也对端传媒表示,在疫情未爆发期间完成接种,可筑起免疫屏障,抑制下一轮病毒的侵袭和扩散。

医师Wendy指出,除个体保护自身外,一些免疫抑制的病人比如用了免疫抑制药的或器官移植病人,也依赖这层免疫屏障的保护。

制药从业者周叶斌指出,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混打、加剂量可以一定提高有效性,疫苗所诱发的人体免疫反应,是有峰值的,简单加剂量或混合未必可以超过峰值,或超过峰值但不良反应更多更严重。

7月1日,欧盟正式启用电子版疫苗旅行通行证,接种过欧盟批准疫苗的旅客,可以免除强制检验与隔离。目前,欧盟仅审批通过了辉瑞、莫德纳、AZ疫苗及强生四种疫苗。科兴、国药、俄罗斯卫星五号及Novavax均暂未通过欧洲药品管理局的审批。

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疫苗资源紧缺且严重分配不均,不少论者提及增加第三针接种、不同疫苗混种的方案。不过,作为制药从业者,周叶斌认为应当审慎对待这些方案。他指出,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混打、加剂量可以一定提高有效性,疫苗所诱发的人体免疫反应,是有峰值的,简单加剂量或混合未必可以超过峰值,或超过峰值但不良反应更多更严重。

6月初,科兴生物称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在3至6个月后再接种第三针,抗体可迅速在一周内跳升10倍、半月达到20倍。当时的报导主要针对接种者体内抗体衰退后的加强针设计,未有提及加强针对免疫峰值的突破情况。

此外,混合接种也是公共卫生部门及学界在考虑的方向。英国对850名50岁以上的志愿者进行混合接种试验后发现,混合辉瑞与AZ疫苗的保护效果良好,无论先后次序,保护率均介于AZ疫苗与辉瑞之间(高于两针AZ疫苗,低于两针辉瑞),而先接种AZ疫苗再接种辉瑞,所激发的细胞介导免疫水平最高。

事实上,由于AZ疫苗可能造成罕见但情况严重甚至致死的血栓,西班牙、德国等地,已开始向接种完第一剂AZ疫苗疫苗的年轻人,提供辉瑞或莫德纳作为第二针剂。6月30日,台湾中央疫情流行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亦松口表示,台湾AZ疫苗与莫德纳疫苗混合接种的试验正在审核中。

孔繁毅所带领的研究团队亦在做有关科兴与辉瑞( Pfizer-BioNTech)混打的研究,他表示,目前接种了50余位受种者,现时主要的发现是混打没有安全问题,但保护率情况、注射次序对有效率的影响等暂时未做分析,希望七、八月可有报告披露,并刊登学术期刊提供给公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