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间的政治竞争,会投射到奥林匹克世界吗?全球疫情会成为加速奥林匹克衰落的催化剂吗?」

特约撰稿人 张宾 发自北京

2021年7月20日,一名运动员在东京举行的2020年奥运会举重训练馆内练习。
2021年7月20日,一名运动员在东京举行的2020年奥运会举重训练馆内练习。摄:Petr David Josek/AP/达志影像

2021年7月23日,经过了五年的等待之后,东京奥运会正式开幕。全球疫情导致这届奥运会延期一年举行,让主办国日本苦不堪言。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棘手问题:接连有前往日本参赛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士感染病毒;许多政要和嘉宾不会出席开幕式;因为限制观众到场观赛,耗资几十亿美元修建和翻新的体育场馆将空空荡荡;预算严重超支;开幕式前两周的民调显示尚有三分之二的日本民众认为不应该继续举办奥运会……经历了百年风雨之后,奥林匹克正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

它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当下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端传媒试图回答以下八个问题,帮助读者厘清关于奥运会的一些疑问。

一、奥运会的收视率为什么会下滑?

东京奥运会是在全球爆发疫情之后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赛事,参与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但是,即便经历了疫情期间的漫长等待,奥运会的魅力正在下降似乎是不争的事实,至少在收视率上反映了这种趋势。

就在奥运会开幕前几天,数字营销公司Zeta Global在美国做了一项调查,显示观众对于即将开幕的东京奥运会兴致不高,观看方式正逐渐转向流媒体。相关数据显示,45.2%的受访者对奥运会并不期待,而17.5%的消费者则处于尚未决定的状态。基于此,Zeta Global认为东京奥运会将是“21世纪收视率最低的一届夏季奥运会”。

奥运会收视率下滑可以预期,过去几届已经呈现出相应的趋势。美国NBC的收视数据显示,奥运会的收视率在2012年达到峰值之后,便一路走低(既包括夏奥会,又包括冬奥会)。

2016年8月17日,德国汉诺威的一个客厅里,观众通过电视和平板电脑上观看奥运摔跤比赛现场直播。

2016年8月17日,德国汉诺威的一个客厅里,观众通过电视和平板电脑上观看奥运摔跤比赛现场直播。摄:Julian Stratenschulte/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NBC是国际奥委会(IOC)在全球最重要的转播合作机构。从2008年开始,NBC为了成为奥运会在美国的持权转播商耗资巨大。2008年,NBC支付的版权费是8.94亿美元;2011年,NBC又以43.8亿美元的价格将版权合作延续至2020年;2014年,NBC则以77.5亿美元的天价将奥运转播权延至2032年。

灾难却在NBC完成天价续约后,悄然而至。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NBC的收视率由4年前的21.7降至16.5,收视人数少了1070万。而在广告客户最为看重的18-49这个年龄段,观众减少了25%。无独有偶,两年后的平昌冬奥会相比2014年索契冬奥会,电视观众减少了24%。

NBC的CEO史蒂夫·伯克曾经将收视率下滑20%描述成一场噩梦。短短几年后,噩梦正在照进现实。

奥运会在两周左右的时间内诞生超过300枚金牌,真正具有高关注的赛事仅占比10%左右。很多项目除了在奥运赛场上拥有一定的关注度,在其他时候既缺少参与者和观众,又缺乏商业价值,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里约奥运会期间,《泰晤士报》的专栏作者凯文·迈耶斯发表了一篇略显粗俗的评论,揭了奥运会的老底。他甚至认为一些项目本身就不属于体育,比如10米气手枪。“是的,这是男女分开的比赛。我不知道你在客厅里进行射击时,性别(他使用的是”生殖器“这一略显粗俗的词汇)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就好像在几英尺外往壁炉上投掷花瓶一样,勇敢的狙击手会获得一枚金牌,与马拉松或者百米飞人大战的冠军一样。”被凯文·迈耶斯痛批的项目还包括艺术体操和花样游泳。尤其是花样游泳,他直言“(该项目)在奥运会之外没有任何已知的存在”。

很多项目原本就缺乏观赏性,再加上频出的兴奋剂丑闻令其处境更为尴尬,比如举重。田径、游泳、自行车同样因为兴奋剂丑闻而毁誉参半。

当然,收视率下滑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略,就是流媒体的兴起对有线电视网的冲击。通过有线电视网(33.2%)和手机(28%)观看奥运会的差距正在缩小,而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19.5%)和互联网电视(19.3%)的观众数量大体相当。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聚集在互联网渠道上,他们在观看奥运比赛时会有更多主动权,不像有线电视渠道是被动“投喂”的关系。这会导致他们只会关注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形成了对用户的分流。而互联网的发达又导致了用户注意力碎片化,这也是奥运会收视下滑的诱因。新闻弹窗、GIF图、短视频集锦,以及社交媒体的分享,同样将减少用户对奥运会的直播依赖。

奥运会想吸引年轻人也越来越难,除了上述原因,年轻人拥有了更多元的娱乐项目。国际奥委会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攀岩、冲浪、滑板等更受年轻人青睐的项目已经正式成为了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霹雳舞则将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跻身这一行列。

二、奥林匹克如何与电竞争抢年轻用户?

根据电竞和游戏市场研究机构NEWZOO今年3月发布的《2021年全球电竞与游戏直播市场报告》,全球电竞观众将增长至4.74亿,其中核心电竞观众达到2.34亿,同比增长8.7%。中国仍是拥有核心电竞爱好者最多的国家,达到9280万。

而根据小葫芦数据机构日前的发布《2021中国垂类电竞KOL发展洞察行业报告》,在中国的电竞用户中,男性用户占比68.30%,其中19-24岁的电竞用户占比高达54.10%。

Digital Future2018年发布的奥运会相关数据显示,在18-24岁这个年龄段收看奥运会用户占比28%,25-34岁这一年龄段收看奥运会的用户仅占比26%。与之相对应的,65-74岁这一年龄段更热衷于观看奥运会,约43%的用户会收看奥运会(占比最高),55-64岁这一年龄段也有41%的用户会收看奥运会。

两相对比,奥运会在年轻群体中受关注程度并不高,反而电竞则这个群体中拥有更多拥趸。综合性体育大赛垂涎电竞这块蛋糕已久,电竞已经成为了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就已经成为了表演项目。

2018年8月29日,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亚运会第十一天,中国和韩国的亚运电竞示范活动期间,观众挥舞旗帜呐喊。

2018年8月29日,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亚运会第十一天,中国和韩国的亚运电竞示范活动期间,观众挥舞旗帜呐喊。摄: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奥林匹克想要与电竞争抢用户,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电竞吸纳进奥运大家庭。巴黎奥组委曾经产生过这一动议,但国际奥委会的态度始终有些排斥电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经明确表示,电子游戏中杀戮与奥林匹克价值观并不相符。

除了电子游戏以及电竞对年轻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它想要在奥运会上登堂入室,还有诸多的困难:其一,电竞缺少一个具有公信力且获得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单项协会;其二,电子项目由游戏厂商所垄断,这里面既包含商业因素,也涉及厂商之间的明争暗斗。

在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之下,国际奥委会对电竞项目的态度越来越开放。今年2月份,国际奥委会的一个小组制定了未来几年发展的“路线图”,其中就包括增加数字体育,以及鼓励虚拟体育发展的内容。两个月之后,国际奥委会就推出了奥林匹克虚拟系列赛,由棒球、自行车、赛艇、帆船和赛车等5个单项体育协会与相关游戏发行商合作,共同打造。

巴赫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他表示奥林匹克虚拟系列赛旨在为了与虚拟体育领域的新观众直接接触,“鼓励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弘扬奥林匹克价值观,尤其是年轻人。”这一虚拟体育赛事的目标用户非常明确就是年轻人。

6月23日,经过了42天的赛程,这一赛事落下帷幕,有超过100个国家的25万人参与,在奥林匹克官网上拥有了近百万独立用户。

电竞及其背后的电子游戏,除了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还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根据市场营销公司IDC的数据,去年电子游戏的市场价值达到了1910亿美元,超过了好莱坞和全球音乐产业产值的总和。这对于饱受疫情之苦的国际奥委会同样诱惑力惊人。

三、跨性别运动员的出现,会影响奥运会的公平性吗?

东京奥运会,“跨性别运动员”注定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43岁的新西兰举重运动员哈伯德将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以变性人身份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哈伯德的参赛符合国际奥委会的相关规则。

2004年,国际奥委会制定了允许变性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指导方针。在此之前,运动员只能以出生时的性别参赛。指导方针规定:由男性变成女性的选手需接受变性手术,并接受两年的激素替代治疗,以消除睾丸激素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由女性变成男性的选手可以不受限制的参赛。

2015年,规则进行了微调,女变性运动员不再需要接受变性手术,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时间减少至一年,但需在至少一年的时间内将睾丸激素水平维持在10微毫克/升以内。

2018年4月9日,在澳大利亚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女子举重 90 公斤级决赛,新西兰举重运动员哈伯德出战。

2018年4月9日,在澳大利亚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女子举重 90 公斤级决赛,新西兰举重运动员哈伯德出战。摄:Alex Pantling/Getty Images

哈伯德将参加女子87公斤级以上级的比赛,有望登上领奖台。在这个项目,她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中国选手李雯雯,后者被认为是这枚金牌的不二人选。除了哈伯德,加拿大女足选手奎因同样也是跨性别运动员。

跨性别运动员的出现引来了广泛的质疑。不过,大多数批评者并不是针对跨性运动员本人,而是瞄准了国际奥委会的规则。他们指责这一规则影响了公平性。支持者们则认为,跨性别选手的参赛为体育的未来更具包容性铺平了道路,能够激励全世界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群体的年轻人。

Outsports的数据库显示,135名东京奥运会参赛选手是LGBTQ(少数群体)。今年2月份,国际奥委会在一项声明中强调,包容、多样性和性别平等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宗旨还体现在更多方面,比如:东京奥运会,女性运动员的参赛率接近49%,是真正意义上男女平等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要求参赛代表团至少配备一名女性和一名男性运动员,为历史首次;国际奥委会首次允许并鼓励各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出现一男、一女两名旗手;奥运比赛项目中,新增了9个男女混合项目,包括乒乓球混双、游泳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等。

国际奥委会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在接受CNN采访时坦言,“必须要承认,这些讨论证实公平和包容的概念,与保护女性的愿望和需要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

如这位发言人所言,奥林匹克在走向更包容,还是更保护女性权利方面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很多人担心,在奥运会这个巨大的名利场,会有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以变性人的身份参赛,这会让一直渴望男女平权的女性成为更加弱势的一方。

四、兴奋剂会毁了奥林匹克吗?

过去几年,俄罗斯代表团因涉嫌操纵运动员大规模服用禁药,成为了WADA(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等国际组织重点监控的对象。目前,俄罗斯禁赛期被CAS(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缩短至两年,但东京奥运会仍处于禁赛期内,俄罗斯运动员只能以“ROC”的名义参赛。

同样丑闻缠身的还包括举重这个项目。中俄等国的举重队均因兴奋剂问题被禁止参加2017年世锦赛。一度有传言,举重有可能被从奥运比赛项目中剔除出去。

兴奋剂与奥林匹克如影随形。为了打击兴奋剂违规事件,国际奥委会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采取了重检样本的措施。最初的回溯期为8年。在这个期间,一旦有更成熟的检测方法,随时可以重新检测样本。从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始,样本的保存事件被延长至10年。

根据奥林匹克历史研究者比尔·马伦的统计,奥运会历史上有140名运动员被禁赛或者被取消参赛资格,其中包括了42名奖牌获得者(13名金牌获得者)。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近一半是在样本重检中被查出来的。

换言之,在新的违禁药物进入体育领域和找到可靠检测办法之间,存在时间差。这是比直接服用可检测出来的违禁药物更大的威胁。

自2001年以来,WADA已投入8300万美元用于开发更先进的药物检测手段。自2005年以来,其已经投资360万美元用于兴奋剂预防研究。

尽管WADA为此投入了巨款,兴奋剂阳性的比例仍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根据WADA公布的数据,2016年样本“不良分析结果”(阳性的专业术语)比例为1.32%,2019年这一数值为0.97%。

2016年8月8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第 3 天,中国选手孙杨在男子200m自由泳决赛中庆祝夺金。

2016年8月8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第 3 天,中国选手孙杨在男子200m自由泳决赛中庆祝夺金。摄:Adam Pretty/Getty Images

除非在反兴奋剂检测中出现根本性改变——比如药检技术的根本性革新,否则奥运年与其他年份阳性比例大体相当。考虑到上一个没有兴奋剂阳性的奥运会还发生在上世纪中叶,可以说,兴奋剂在东京奥运会上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与兴奋剂阳性相比,现在兴奋剂违规的情况正变得复杂。美国短跑名将科尔曼、肯尼亚男子1500米世界冠军马南葛伊、南非跳远冠军曼永加、卡塔尔女子400米世界冠军纳赛尔等名将,都是因为错过药检而遭受到了禁赛。中国的游泳奥运冠军孙杨则是因为涉嫌暴力抗检而被禁赛4年零3个月。他们都将无缘东京奥运会。

兴奋剂违规事件频发,导致了东京奥运会的田径赛场、游泳赛场缺少了很多星光。自行车、举重等项目同样是重灾区。当兴奋剂阳性事件成为了奥运会的常态,会让奥运会变得不再有那么大的魅力,相应的检测成本也水涨船高。

五、对于承办国来说,奥运会正在从蜜糖变成砒霜?

最近几年,世界各国对于举办奥运会变得没有那么积极了。2022年冬奥会申办过程中,仅阿拉木图和北京/张家口进入最后的竞标。后来,国际奥委会一口气宣布了两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巴黎和洛杉矶分别2024奥运会和2028奥运会的举办权。布里斯班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成为了2032年夏奥会的举办地。

奥运会之所以从之前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主要原因在与大多数举办城市在赛后都负债累累。尽管大部分预算都用于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但高额的投入以及后奥运效应,让举办城市难堪重负,甚至对举办国的GDP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后的5届夏奥会,举办国在举办当年的GDP表现都不够理想。即便是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在2007年实现GDP14.2%的增长后,2008年GDP增长率下降为9.7%,2009年增长率进一步降至9.4%。只有巴西的情况稍好,在2016年和2017年呈现出好转的走势。

过去二十多年,举办奥运会的成本已经实现了十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亚特兰大奥运会时,预算成本是12亿美元,最终花费了36亿美元;到了北京奥运会,在预算200亿美元的情况下,最终花费了450亿美元;里约奥运会在预算46亿美元的情况下,实际花费了131亿美元。

2021年7月19日,东京一名警察在东京奥运会运动员村的住宿楼旁站岗。

2021年7月19日,东京一名警察在东京奥运会运动员村的住宿楼旁站岗。摄:Carl Court/Getty Images

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最初的预算是130亿美元,在因为疫情确定延期一年后,预算增加至149亿美元。可以预见,日本政府最终的实际花费在这个数字之上。

一届奥运会举办成本高昂,除了带来直接的亏损,在后奥运时代还影响深远。大量投资涌入奥运举办城市,会形成虹吸效应,从而对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财政支出的增加,可能会挤掉消费者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亦即形成挤出效应;同时,举办过在后奥运时代会陷入经济低谷成了常态。奥运经济拉动效应显著,但当投资和游客散去,相关设施利用率大幅下降,非生产性支出没有显著减少,会导致经济放缓。

即便没有疫情的影响,奥运会对于举办国来说,是蜜糖还是砒霜已经一目了然。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变得更加没有悬念。

六、大国之间的政治竞争,比如中美关系交恶,俄美关系紧张等,会投射到奥林匹克世界吗?

7月20日,国际奥委会在东京经投票表决后,同意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后加入“更团结”。这是奥林匹克格言100多年以来首次被修改。

在疫情大背景下,全球的政治环境变得复杂,奥林匹克格言中加入“更团结”显然颇具深意。这背后的政治意味明显。

奥运会从来无法和政治割裂开来。即便不追溯更遥远的历史,在20世纪后半段就发生过多次抵制奥运会的情况。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起了抵制,包括中国内在的数十个国家响应;四年之后的洛杉矶奥运会,当时的苏联、东德等众多社会主义国家参与了抵制。

东京奥运会,国际政治环境再度复杂化,中美关系、俄美关系都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中。去年,旨在对抗种族歧视的“黑人命也是命”运动,在体育世界也刮起了旋风。在各种角力的裹挟下,东京奥运会注定不平静。

今年4月份,国际奥委会曾规定禁止在东京奥运会期间进行抗议和示威活动。不过,到了7月初,国际奥委会修改了规则,允许运动员在赛前进行下跪抗议,但禁止在比赛期间和领奖台上有所行动,也不能穿带有“黑人命也是命”口号的衣服。

2022年2月26日,北京的延庆冰雪节场地上可以看到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志。

2022年2月26日,北京的延庆冰雪节场地上可以看到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摄: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还有一个阴影笼罩在国际奥委会头上,欧美方面已经有呼声抵制北京冬奥会。中国方面则强烈反对将“体育政治化”。

目前,对于国际奥委会来说,一个相对利好的消息是:各国奥委会以及运动员没有公开抵制北京冬奥会的举动。美国奥委会的新闻发言人就表示:“我们反对抵制奥运会,事实早就证明了,抵制奥运会将对运动员产生不利影响,但对解决全球问题于事无补。”甚至一些欧美政客,也并不赞成运动员参与抵制。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报导都是美国和欧盟通过法案来抵制北京冬奥会,或者呼吁英国政府官员和王室成员不要出席。

就算抵制奥运会的一幕不会重演,紧张的政治环境还是会投射到奥林匹克的世界中。政治因素会对体育交流产生直接的影响,NBA在中国的处境便是例证。这并不是国际奥委会乐意面对的国际大格局。

“肮脏的地缘政治,已经将奥运会与政治无关的神话彻底粉碎了。他们清洗专制政权的方式,让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镇压的同谋。”梅勒妮·菲利普斯在《泰晤士报》的专栏中展现了犀利的态度。

七、疫情会成为加速奥林匹克衰落的催化剂吗?

疫情成为了东京奥运会头最大的“梦魇”。它不仅导致了奥运会延期一年,也让日本民众对东京奥运会的支持率降至冰点。民调显示,一度有接近80%的民众希望奥运会被推迟或者延期。他们想知道是否值得冒着公共健康风险,在场馆和运营上花费数十亿美元,去承办这样一届臃肿的体育盛会。

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下,日本政府的选择与民调背道而驰。但危险的警报并未被解除,运动员感染新冠的消息不时传出来,加剧了民众的担忧。在开幕式前三天,东京奥组委CEO武藤敏郎甚至还表示不排除最后一分钟取消东京奥运会的可能性。

2021年5月17日,示威者手持标语和横幅高喊停办东京奥运会。

2021年5月17日,示威者手持标语和横幅高喊停办东京奥运会。摄:Viola Kam/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这是一届希望能够鼓舞全世界人们士气和信心的盛会。但在民众层面,它正在失去已有的光芒。过往奥运会对于举办国意义非凡,既能凝聚人心,又能提振经济。如上文所述,从经济层面来算账的话,奥运会已经不是一桩好生意。但它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仍旧非凡,2012年奥运会重塑了破败的伦敦东部,让英国民众为壮观的开幕式和火炬塔而激动不已。2008年奥运会,从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北京的基础设施,亦加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与此同时,奥林匹克精神却在逐渐蒙上污点,不再是民众的精神图腾。梅勒妮·菲利普斯指出,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在申办过程中都有涉嫌贿赂的流言传出。其中,盐湖城冬奥会贿赂丑闻广为外界熟知。

即便没有贿赂丑闻,奥林匹克更多被金钱所裹挟也是事实。奥林匹克历史研究者戴维·沃利金斯基表示,运动员并不是奥林匹克优先考虑的事情,电视转播权才是。为了满足转播机构的需求,本届奥运会选择在东京炎热的夏季举行,而不是像1964年奥运会那样在秋季举行。

疫情更是加剧了民众对奥运会的冷漠,日本民众的抵制无需赘言。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人们还都在冠状病毒的阴影下惶惶不可终日,“更团结”之所以被写进奥林匹克格言中与此也不无关系。伟大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依旧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快乐,令数百万人顶礼膜拜。但奥运会的“灯塔”价值已经黯淡了很多,难怪梅勒妮-菲利普斯下了这样的结论——“奥运会本身已经过了“保质期”。”

八、这个世界还需要奥林匹克这种综合性的盛会吗?

“今天奥运会的盛大开幕,既赏心悦目,又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想像力。”1896年,在关于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导中,《纽约时报》做出了这样的描述。

那是一段美丽往事,持续了两周时间,被欧洲的贵族气氛所包裹着。人类也迈进了“美好时代”——充斥着欧洲和北美乐观主义和殖民主义浪漫气息的“镀金时代”。那也是世界博览会的“黄金时代”,社会充满着活力。

奥运会来得恰逢其时,尽管只有241名白人男性参赛,但马拉松比赛还是吸引了8万名观众来到泛雅典体育场观看。

现代奥林匹克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理想主义的旗帜始终与之紧密相连。其后的百年岁月中,奥运会虽多次被政治重创,仍被全世界的运动员视为共同的梦想,并且变成了一件价值连城的成功商品。

不过,批评者们依旧认为,奥运会已经被困在时间之中。“一个19世纪的建筑漂浮在21世纪的世界里。”这是《日本时报》给当下的奥运会所下定义。

前乒乓球运动员韩肖是美籍华裔,如今活跃在奥林匹克相关活动中。他在接受《日本时报》采访时,痛陈了奥运会的弊病,“奥林匹克发生了进化,但也没有进化,这个系统完全独立于社会的其他部分之外。它涌现出了很多的问题,腐败,运动员遭受的虐待,或者其他侵犯人权的行为等。如果无法跟上社会其他领域的进步,或者不受整个社会的监督,这些事情的发生令人见怪不怪。”

这其实引申出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全人类还需要这样一个项目庞杂、赛程臃肿的体育盛会吗?

2021年7月22日,2020年东京奥运会,在东京水上运动中心进行训练期间,一名游泳运动员的背上有奥运五环纹身。

2021年7月22日,2020年东京奥运会,在东京水上运动中心进行训练期间,一名游泳运动员的背上有奥运五环纹身。摄:Al Bello/Getty Images

在前文也已经提到了,如今很多奥运项目失去了它本身的魅力,观赏性低,受众窄。在两周时间内将所有项目糅杂在一起,会对冷门项目的收视形成进一步的挤压。其实,各个单项协会都有相应的世锦赛,一般两年举行一届,也有一年一届的,比赛级别同样是世界顶级,高手们都会参加。在已经拥有了世锦赛的前提下,奥运会的竞技意义变得没那么高了。

同时,奥运会举办周期虽然只有两周,比世界杯、欧洲杯,甚至一些单项世锦赛的周期还短,但涉及33个大项,将有超过20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选手参赛,对场馆、酒店、交通、安保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劳民伤财。几乎每一届奥运会都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缺乏可持续性的争议。

奥运会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吸金的生意,从转播权的价格就可见一斑。这令国际奥委会以及各国的政客们欲罢不能。绝大部分非职业项目的运动员们都不愿意放弃这一赛事,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也奔赴东京。这是他们竞技生涯最重要的赛事。像篮球、高尔夫、网球、足球这些高度职业化项目的运动员,却对奥运会意兴阑珊,这一进步导致了奥运会影响力的下降。

人民可能真的没那么需要奥运会了。它精彩的比赛并不多,而且赛程密集,影响观看体验;奥运会也逐渐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理想主义的色彩褪去,不再是世界和平的一种象征,仅在中国等少数国家还是民族自豪感的一种寄托;在疫情下,全球经济广受影响,很多人自顾不暇,没有办法带着愉悦的观赏奥运会。

奥运会终究是“美好时代”的产物。在这个不那么美好的时代,在加上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奥林匹克注定踏上了一条险象环生的崎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