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大浪淘沙,去芜存菁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端传媒社群组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Johnnycheung,回应圆桌话题《香港书展政治敏感书籍几乎绝迹,红线下人人自危,出版业正面临怎样的恐慌?》
这就像一个十分模糊的红线,上面人觉得你敏感了,那就是敏感了,尺度在哪里需要你自己去揣测,营造一种十分恐怖的氛围,这样一来,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出版商主动不去触碰那些稍微有点敏感议题的图书,打击了出版的积极性。也许有些内容并没有违反什么法律,但人人自危,画地为牢,久而久之就起到了打击多元声音的效果,渐渐的你在市场上再也见不到那些敏感的书籍。
2. Prisoner,回应圆桌话题《香港书展政治敏感书籍几乎绝迹,红线下人人自危,出版业正面临怎样的恐慌?》
关于香港书展,我觉得有必要说些什么。
我自2014年参加书展,那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一届书展。那一年,我在书展上开启了暴买模式,买回来的一些书,到今天依然没来得及看。虽然如此,我依然觉得是这一届书展打开了我的视野,比如我看到了杨继绳先生的《墓碑》,还有讲朝鲜的那本《我们最幸福》,在这本书里,当我看到一个医生在跨越国境之后走到普通农户家中,看的有一个狗盆子里装了肉和米饭时奋不顾身冲上去就吃个干净的描写,我真的很心酸。医生本应该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在那个神秘的国度却活得不如在中国的一条狗。
在随后几届书展里,我开始越来越多地接触这类议题:文革、反右,中共党史;香港、社运,台湾、东南亚政治,朝鲜,脱北者。
这些议题在中国完全看不到。我记得曾经认识一位知名的财经作家,想写一本改革题材的书,他打算写当下,但却认为审查不会通过,于是改用了借古讽今的方式,有了那本《改革现场》;但是,在近几年的书展上,有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以及习近平的书已经汗牛充栋。这绝对是掰出版自由的所赐。
但是,绞索也在一点点拉紧,2015年,雨伞运动之后,这一年书展上多了不少有关雨伞运动的书籍,有画册也有记录,也有媒体自己的检讨。再然后,书展渐渐变成了三中商的天下,独立书店逐渐退居一隅,只有规模大的几家还在苦苦支撑,近两年田园书店的政治类书籍为了清仓都卖到了20元一本,可见其艰难。
每年书展的主题,从武侠文学到科幻文学再到言情文学,今年出来的好像是励志文学。感觉真的是每况愈下。而出版社方面,我渐渐学会了聚焦牛津和中文大学出版社这两家,因为优质的书籍大多出自这两家,如果还有遗漏,可能就是台湾的一些出版商带来的书籍尚有可读之处了。
2019年的书展,赶上反送中运动,一下子多了许多相关议题的书籍且一时间洛阳纸贵,何韵诗的签售会上也是大排长龙。可惜,我买的书再也无法带回内地,只好遣散送人。
到今年,国安法之下,更加惨不忍睹,如果不是中大出版社,我觉得已经没有去的必要了。
3. rsk,回应圆桌话题《香港书展政治敏感书籍几乎绝迹,红线下人人自危,出版业正面临怎样的恐慌?》
以往的香港书展,每次都觉得有些浪费时间。因为书太大路,有去开书店,都不会特意去书展买书,同时书展太像散货,更令人觉得浪费时间。除了大陆、台湾展区选书跟香港书店不同而有些亮点外。但是,现在台湾书商还去不去香港书展已成疑问,同时香港书展敢不敢揾台湾书商都是问题。毕竟国家法之下,不称台湾叫做“中国台湾”,会否构成分裂国家甚么甚么?但愿之后香港书展不会“衹有”卖习近平思想那些XX书,否则香港书展没有未来。
4. c_s_tpehk,回应《若顺从直觉,可有对或错?浅谈港、日版《大叔的爱》》
其实可以发现,不只是电视剧,最近的影视作品都有往边缘小众的趋势,不管是性少数也好,还是疾病、弱势、族裔等议题都蛮火爆的。但我倒觉得不是社会开放加速,而是商业在做烂的旧题材里面找到新的出路。(最慢的永远是改变社会众人的意识)
就以日本来说,对于他们社会“开放”实在不敢恭维,但就因为如此,日本商业BL剧尝试杀出一条和社会反差、猎奇的血路,结果成功了,在亚洲各地不断改编尝试也是这个道理。然而对于制作团队的难题是如何在“猎奇”和“不适”中取得平衡(就像下面有读者表示男观众很难嗑得下去)。
我个人偏同意这篇文的结论。现实是我们的社会远远没那么“开放”,但借由这些夸大、不合理的幻想,总会留下一些讨论、影响,甚至是埋下种籽。不过,我最担忧的点,还是在于电视剧往往过度美化这些少数群体的现况,在满足观众幻想的同时,一部大影响的电视剧要做到的社会责任,就应该是给予能够启迪社会的现实感。
5. madlex,回应《陈纯:为什么要讨论小粉红们的“主体性”》
基于文中“由于一个人的主体性,他不仅基于外部力量和受到外部力量的推动去行事,他还出于自己的内在去行事,即出于自身主体性的核心。”之定义,可分析一下小粉红是否有主体性。
首先,从中共之性质可知道,小粉红不存在主体性。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乃中共对待人民之基本态度,此乃大前提。小粉红基本态度为支持中共,此乃小前提。则小粉红对中共必须绝对忠诚,为非常确定之命题。假使小粉红基于自身利益,发挥主体性对中共提出不满或是质疑,那么即违反了绝对忠诚之要求。要使得自己的处境得以自洽,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否定自己对中共的支持,则不必受到忠诚的约束,小粉红不存在。二是闭嘴继续支持中共,则主体性不存在。
为何讲主体性不存在?小粉红发自自身的此类“反动”主体性,是被中共所否定及扑灭的。他们只有顺著中共的意思生活,否则中共甚至是他们同类都会反咬一口,给予“社会主义铁拳”。所以,他们若果是小粉红,则必然等同於单向支持中共的傀儡。
其次,从小粉红的核心价值观念可得知,小粉红不存在主体性。小粉红的核心价值观为何?是“拳头大有理”之丛林法则。假使小粉红最初持有之主体性为A,某个拳头大者,持有主体性为B,则小粉红必然会抛弃自己的A来拥抱B。甚至拳头大者根本无需提供任何内容,只需露出拳头等小粉红主动say yes即可。故小粉红要使得自己的处境自洽,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否定丛林法则,承认意志,信念,情感等等对身而为人的重要性,二是承认丛林法则,乖乖当拳头大者之夜壶,等待浇灌。
6. Pete_Li,回应《陈纯:为什么要讨论小粉红们的“主体性”》
文章读起来很畅快,认同其中大部分观点。但不大能认同的是文章提到部分“小粉红”可能会随时调转枪头的判断。小粉红的主体性很大程度上与“人民民主专政”赋予他们的“人民”的地位有关,而少数派则是他们专政的对象。只要执政党持续打压少数派,中国的小粉红就会以拥有政权加持、和西方民粹主义的结合的民粹形式出现。很难将他们和“墙头草”联系在一起。
7. madlex,回应《国安法首案审结候判:新审讯模式下,控辩双方如何解读“光复香港时代革命”?》
警方所采取之所谓统计次数之“研究方法”真是令人发笑。虽然本人已离开大学多年,但统计学上做correlation即使得出相关性高,并不能得出两者的因果关系。至少要做到排除所有其他可能变量之情况下,单一变量的变动与结果有显著关系方为正确。另外,从逻辑学上来讲,一件事发生之后,另外一件事发生,并非是支持其中存在因果关系之理由。所谓false cause逻辑谬误,海盗与全球变暖之关系,即是如此。大学是考入去的啊毅进仔。
评论中亲共分子之智商亦需要提高。辩方之理由为,若无法证明光时口号与港独存在唯一因果性,则基于疑点归于被告之精神,不应该判罪。或者举个亲共分子能看得明白的例子,比如你老母肚子大起来,若果无法以亲子鉴定方法证明是隔壁王叔叔做的,你不可要求王叔叔赔偿。毕竟可能是你爸的结果,亦可能是张叔叔李叔叔的结果。所以王叔叔在亲子鉴定这一“证明唯一因果关系”之证据提出之前,是无罪的,明白未啊?不明白就问你老母你是谁的因果。
8. Edmond_CH、rhrm、EricChan,回应《取消加班也治不好内卷,互联网打工人说“真的停不下来”》
Edmond_CH:这篇文章些的太杂了,没有解释一个核心的问题:
既然各大公司都在不断招人,那为啥还要996加班?招人不就是为了增加更多劳动力吗?如果劳动力变多了,是否能纾解原本需要加班完成的工作量?还是说如今的大厂仍在不断开疆扩土,所以招人和加班并不冲突?
在我看来,互联网发展就像一波淘金潮,各个公司就是淘金队,一开始同行少,收益大,如今发展饱和,圈地结束,入局者却越来越多,各队只好不断招兵买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资源变少,人多了,队伍内部的组织构架便愈加复杂,为了争夺那点产出,内部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在资本家不care,他们只希望把金矿榨干到一丝不剩,死了多少人,付出多少代价,都不是他们关心了。
rhrm:我看到过一种观点,说是传统行业中,最厉害的员工能比普通员工多创造一倍的价值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在互联网行业中,一位顶尖员工可以创造出比平均水平高数十上百倍的价值。对于互联网企业,让这些精英员工多加班,哪怕付出几倍的加班费都是非常划算的。但是从管理层面,不可能总是让个别人拼命加班,只有制造加班文化,让所有人一起加班才行。对于更多普通员工来说,这样的加班就是没有意义的虚耗。不停招新,不停淘汰,内部竞争,其实都是公司在筛选价值最高的员工。很多传统行业也是很辛苦,但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的快节奏和朝不保夕的竞争压力才是最要命的。
Edmond_CH:@rhrm:所以互联网就是不断的练蛊,大浪淘沙,去芜存菁,熬不住的人先走,但感觉很多人宁愿摸鱼内耗著,也不愿意放弃这个金饭碗,毕竟加班也有加班费,公司也有各种加班福利。
EricChan:“我也一直在想,有时候看一些职业剧,发现医生啊、刑警啊,好像不怎么谈996和内卷。他们的工作肯定比互联网打工人更忙碌,为什么他们不谈?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做的这些事情是有价值的,他们会奉之为事业。互联网人更多去谈论996以及内卷,是因为大部份人认为自己不是在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只是在为资本家打工。”
想太多了,只不过是这样拍出来没人看而已,君不见内地的青春剧有哪一部会拍学生6点起床,11点睡觉的做题家生活。而到了官方宣传剧,医生刑警所遭遇的苦难,又会被不遗余力地赞颂了。
Edmond_CH:@EricChan:也有大厂垄断的问题,大厂有更多的资金和知名度吸引人才,但也造成了人才的堆叠浪费,这些大厂真的应该好好整改一下了。
EricChan:@Edmond_CH:我看过一个知乎问答是这样去分析的,字节取消大小周是因为字节,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增长期已经结束,对人力的需求已经开始下降才出现的。这一点在文中也略有提及。但在知乎问答内还佐以字节在各大招聘网站上的招聘量下降作为支持。
9. 月影,回应《一小时201.9毫米,暴雨落在河南》
感谢详细的梳理,看完才是弄明白了时间线。如果是在日本,这种罕见大雨会把带醒目⚠标志的信息推送到所有人的手机,提醒什么人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避难行动,并配合交通停运,停课等等。
中国的习惯只用官话提醒要下大雨了,没有具体的指示该怎么做,根本有没有警示作用。上下就没有重视这波的下雨。天灾出现难避免,就怕不反思,一再的用多难兴邦的感动和表彰糊弄过去了。
10. madlex、Maru^^,回应圆桌话题《高玩、二外、我giao、干饭人?你能看懂2021年时下年轻人的网路用语吗?》
madlex:相比较词语的使用,现在年轻人更大的问题是,无法清晰地以较长的文句来进行逻辑连贯清晰的表述。句中的词汇或者用典自然随著时代的演进会有所变化,而表达的方式和逻辑,理应是一以贯之的。所谓潮语对语言能力的破坏,大概在于接收者习惯于不加思考地胡乱引用,而忽略即使是潮语亦有逻辑及文法需要考虑。
Maru^^:@madlex:无意于反对,不过在历史上,是否有过这样一个时期,年轻人们更能够以长句完整的表达其逻辑与思考?当今话语下放还没有完全结束,我们看到的这些短句可能就来自于曾经完全不被它听到的那些人。新式的宣传技术,更把交流的基石粉碎了。
我们推出端 Plus 会员计划,邀请你们成为独立新闻的守护者,帮助我们守护端,也帮助我们继续守护各地独立记者,支持他们产出更多优质的华文调查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