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办公让上班族发生了哪些变化?
「员工们已经习惯了更大的自由度,对个人时间可能也更看重。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几方面准备适应这些变化。」
本文原刊于《华尔街日报》,端传媒获授权转载。目前,《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全部内容仅向付费会员开放,我们强烈推荐您购买/升级成为“端传媒尊享会员”,以低于原价 70% 的价格,畅读端传媒和《华尔街日报》全部内容。
经历了一年远程办公后回到办公室的员工,已不再是老板记忆中的样子。
他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来适应全然不同的节奏——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节奏,都是如此。他们调整了工作时间,并学会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也许更看重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或是更重视自己的需求,可能还会因为失去了某个亲人或是担心健康问题而变得完全不同。独自工作一年后,许多人对于今后的工作方式、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地点都希望拥有更大的掌控权,同时也希望从上级和公司手中获得更多“自主权”。
他们甚至会觉得,没必要再对他们进行太多管理。“员工正在他们的工作中担起更多的管理职责。”英国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讲师霍利·伯基特(Holly Birkett)谈到,“他们也许拿不到更多的报酬,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更强了。”伯基特同时还是伯明翰大学“平等育儿项目”(Equal Parenting Project)的主管之一,该项目在新冠疫情期间对管理人员和员工开展过调查。
所有这些变化汇集起来,对管理人员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他们需要重新思考,当团队成员回到办公室后,如何才能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管理。员工们看上去或许还和以前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对许多员工来说,这只是一种假象。
从头开始
首先,管理人员应该考虑同每一位员工重新建立关系,将他们看成是刚入职的新人。即便对于入职多年的老员工,也不例外。
为此,他们不应根据员工在疫情前的工作能力来判断他们现在的工作能力,因为员工有可能在居家办公这段时间掌握了新的技能。也许一名资历较浅的员工学会了在截止时间之前自己安排任务进度,而无需老板操心;也许一位傲慢冷漠的销售代表在打了几个月的长途电话、抑或是出于对疫情的担忧而变得谦逊后,一改以往电话中的形象,变得魅力十足。
因此,最好是把他们当作新员工来对待,问问他们回到办公室的感受、未来数月或是今后几年他们有何期待,以及对于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他们有何想法。
管理者或许可以考虑把员工重返办公室的前三到六个月视为一段“试用期”——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解聘某些员工,而是为了利用这段时间来评估员工有哪些进步或是变化,同时也可以对自身管理技巧做出调整。
自主的滋味
对管理者而言,最大的变化或许在于,他们的许多直接下属都对“自主性”有了更多期待,而对于上级监督也多了一分抵触。经历了一年的“自由”,如今要听从老板的调遣,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过去一直在家办公的人可能很满意曾经那种自主的状态。”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管理学院技术管理教授大卫·鲍林(David Pauleen)指出,“如果有一天,管理人员突然收回以往的信任,不再相信员工有能力在更自由的状态下完成工作,有些员工可能会大为不满。 ”鲍林曾研究过拥有高度自主权的远程办公人员的工作模式。
假如管理者感到紧张,不敢让办公室里的员工拥有远程办公时期的自主权,他们应该想一想自己在疫情期间观察到的情况。实际上那时,员工的工作效率反而更高。“平等育儿项目”的另一名主管萨拉·福布斯(Sarah Forbes)谈到,“与管理人员所想的不同,大部分员工都担得起这份信任,可以采取灵活的工作方式,而且效率还要更高。”她指出,退后一步看,“管理人员看到了更好的效果。”
除了在工作方式上拥有更多自主权之外,过去一年中,许多员工对于工作时间也有了更大的掌控。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商学院荣誉访问研究员梅雷亚德·奥康纳(Mairead O’Connor)表示,她的研究发现,新冠疫情期间,“管理人员注意到,员工们平时并没有按照标准的工作时间按时按点工作。事实上,工作日期间,他们每天下午五点以前的工作时间要少一些,但到了晚上和周末,他们的工作时间会大量增加。”
许多员工都不会轻易放弃这种灵活性。奥康纳博士建议,管理人员不妨规定一段“核心时间”,在此期间,团队或是项目中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在线或待在办公室里,而余下时间里,他们则可以自行安排工作计划。
对于习惯了按朝九晚五的方式来查看团队工作情况的管理者而言,这意味著监督方式的重大转变:他们应该根据任务进度,并结合共同制定的目标,以此实施管理,而不应只盯著员工每天在办公桌前待了多长时间。
但这并不是说完全不需要监督了。中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肯尼斯·G·迪克森会计学院(Kenneth G. Dixon School of Accounting)的会计学教授金·凯利(Khim Kelly)发现,疫情期间,对提高工作效率作用最为明显的监督机制恰恰是那些“用力”最小的机制,包括最大程度地减少线下会议以及第三方或是同事之间的评估。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虽然效果不佳、但却更适合远程办公的监督途径,如召开网络会议、发送电子邮件和记录工作日志。凯利称,正因为这样,“管理者仍需同员工保持面对面的接触,同时还要参考一系列可以反映员工表现的数据。”
开会与社交
再就是令人生厌的会议。当然,员工们一直以来都对没完没了的会议颇有怨言,但过去一年更是将这种疲惫感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这都是拜虚拟会议引发的挫败感所赐,而疫情期间人们对这类会议又格外依赖,毕竟,在日常自发交流无法有效进行的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种弥补方式。
员工自然不愿再回到以往的工作状态。那种认为一周五天、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之间,员工应该随叫随到的想法已经过时;同样地,觉得员工待在家里,所以随时可以接电话,这种想法也变得不合时宜。在掺杂著多种办公方式的今天,员工应该可以把会议安排在大家都在办公室的那几天。这也是可行的,前提是管理人员必须以团队为中心,安排出共同的时间表,每周确定两三天时间,让团队中所有人都来到办公室。
在员工眼中,会议也是同事间进行日常交流的地方,对于这种观念,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伯基特博士指出,疫情期间,管理人员把“团队会议和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作为了一种提升员工福祉的工具,以此对他们提供支持,而不仅仅是出于业务方面的原因才开会。”管理者应延续这一做法,尤其是考虑到过去一年团队成员分开办公的经历,他们之间的感情和信任度或许已不如以往。
凯利博士还建议管理者“为员工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重新在同一个地方办公。”
安排共同的时间表是办法之一,但管理人员还可以做得更多,他们可以趁团队成员都在办公室的那几天,促成他们之间进行最大程度的交流。举例来说,如果在疫情前的企业文化中,员工在休息室闲聊太久会遭人白眼,那么现在,管理人员就可以明确为这种行为“正名”。
当然,鼓励社交与强制社交并不是一回事。过去一年中,性格内向者找回了自由,他们终于不用再硬著头皮难受地与人交往,而对性格外向者来说,他们也有了机会与同事参加工作以外的各种活动,加深彼此的友情。不要想像著让一切回到从前,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在有些员工看来,回到办公室就好像与朋友们久别重逢,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们回去只是为了上班而已。
作为一名管理者,认识到不同员工有不同需求始终都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这一点将体现得尤为明显。经历了疫情之年,员工们已变得和以往不同,至于有何变化,则因人而异。最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能意识到这一点,还能将其为我所用。
英文原文:How Working From Home Has Changed Employees
我们推出端 Plus 会员计划,邀请你们成为独立新闻的守护者,帮助我们守护端,也帮助我们继续守护各地独立记者,支持他们产出更多优质的华文调查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