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道具师全哥:香港在变,香港电影在变,但可继续争口气?
「我好心痛,明明香港道具也能做到,怎么不信自己?凡事不亲力亲为,会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特约撰稿人 张高翔 发自香港
后疫情时代,人们重新检视日常,思考怎样突破限制去开创新局。落到香港电影行业里也如此。需知香港影视产业本就面临多重困局,积存不少如人才流失、断层或工资争议等结构性难题;需待解决;近一年来社会情况有变,不少影片更遇上审批、制作及发行的难关;加之疫情反复,政府三度勒令戏院停业,累计长达163 天之久,即使如今容许有条件复业,也有多项营业规定带来隐忧。
拍制到放映皆困难,年度上映的电影大幅度延期,今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更宣布延至2022年举行,首度将两年并为一届。这些都可见香港电影业在时代乱局中承受的考验,相较名人大腕较易获外界关注,幕后工作者的辛酸却较难为人看见。
行外人未必清楚,在香港,电影行规多是开戏才组队,当影片撤档、戏院关闭、剧组停工,牵一发动全身,不少散工制及无固定收入的电影人,纵各有专长在过去的一年多也无用武之地,纷纷陷入失业或需转行维生的境况,苦是自己知,痛却不足外道。人称香港电影“道具全”的资深道具师全哥,也曾在疫期面临这样的境况。
全哥本名张伟全,曾参与杜琪峰(杜sir)的《树大招风》、《神探》、林岭东《迷城》、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及《英雄本色》、《A计划》等大作,而今,他坐在观塘道具房内,不徐不疾、不卑不亢的讲述自己多年道具师经验,也当作经历时代风潮而略尽绵力,为同业精神上打气。
“我相信电影是‘人’的行业,群体力量非常重要。如果继续一齐做、一齐试,就算几艰难也好,或者都会做到几多有几多,慢慢行出方向。”
道具领班的自我修养
“未来怎么变化?大局的事,无人可以说得准;人微言轻,不敢说怎样帮人。但我回想入行至今,开心过、辛苦过;离开过、回来过。起落之间,发现‘有挑战、考执生(考验灵活变通)’是电影行业特别好玩、有满足感、也叫人舍不得离去的原因。”
从业多年,全哥既要处理个人生计,也得照料行业手足,难免有疲惫和懊恼,但他倒无怨怼。参与过那么多大制作,算是久经“道具”职涯的高压力训练,行业内人都知他惯于一派安然地回应眼前困局,可见内敛与沉实。“静看风云变”的态度是不知不觉间养成的。他谈起疫情期间行业惨淡的面对也是这样:
“当刻,我没能力讲伟大的道理、必然的承诺,只是有时也会想:个人位置之上,会不会也可尽力做一点事?我相信电影是‘人’的行业,群体力量非常重要。如果有一个人、两个人或更多人继续一齐做、一齐试,就算几艰难也好,或者都会做到几多有几多,慢慢行出方向吧?”
“学艺有专攻当然好,但拍戏更讲求广泛的知识。我们做道具的可以有专长,但最好对烧焊、油漆、水电、木工等项目,样样有基本认知,以备不时之需。”
其实,每当谈及“电影美术”,媒体或公众都喜以“无中生有”,赞颂负责视觉部分的电影美术及服装人员如“魔法师”,可凭天马行空的妙想奇思,还有广及美艺、人文、时尚及历史等丰富知识,塑造出或写实、或奇幻、或诡秘的影像世界。惟以上理解,仅说出事实的一部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实际还牵涉很多执行的考量。
“电影场景”牵涉实景拍摄、实景中搭景、全搭景及结合虚拟的场景等类型,怎样因应文本的描述,具体建设可供演员放心及安全地演戏的空间,或让场景、道具呈现应有质感与功能,像古装片、时代片需将空间或物件“造旧”带出岁月痕迹,或动作片要为用品“造假”,需预备爆破用的强化玻璃器具,或死伤场口、惊栗场口,要制造假血模拟伤亡状态等,从大局到细节都讲求精准和严密的设计,绝非三言两语可“变”出来。再者,香港电影的制作通常预算紧绌,拍摄时间又赶急,加上现场总是突发事件不断,非常考临场的沟通与情商(EQ)。
如此形势,道具无法不担当一个“将浮想飘到宇宙远的太空船带回地球”的角色,按照各单位的美感要求与实际情况,从中拿捏平衡及沟通,从而制作配合戏剧需要之物,并以强大心理质素应付无论预备多充足,仍存在于拍摄期间的“爆镬”(出现问题)事件。感性与理性之间,永远走在钢索之上。
“电影重视合作,美术与道具关系相辅相成。”全哥客观解说,“好多美术的创意和学识,我都好欣赏和尊敬,于视觉和美学范畴,他们是‘大脑’引导美术及道具部门前进。但电影创作与拍制,从‘0至100’中,他们提出‘0至50’的想像,我们则有‘50至100’的责任,协力执行或调整想法。”纵然电影的时间观及动态应用不等同现实,可借由不同摄影或剪接技巧,交代人物、时空或情节发展,行内人也戏说拍戏如“掩眼术”,好些施工程序或格局,模拟真实中却不像装修或建筑工程,但这可不代表手法上可随便应付了事。
“学艺有专攻当然好,但拍戏更讲求广泛的知识。我们做道具的可以有专长,但最好对烧焊、油漆、水电、木工等项目,样样有基本认知,以备不时之需。”相对合拍片可能人手较多、分工较专门,香港本地电影制作通常资源有限,一部戏的道具领班仅有几位陈设及跟场道具轮更,“爆获”起来,连领班本人也得落场。全哥就试过拍某部戏,临场加拍主角坐监,他跟手足急需从厂中找一套监房仓门来置景;遇到爱考急才的导演如杜Sir,更得打醒十万分精神,事先查清楚方圆十里的家品店、油漆店、灯店或餐饮店位置,恐防他突然“考牌”加场口、增删道具,全哥和手足就试过脑筋急转弯,到处问街坊借洗碗盆及杯具等,“次次一额汗,但导演满意,会有成功感。”
“次次一额汗,但导演满意,会有成功感。别介意什么阶级、组别,如果大家想为件事好,理应朝行之有效的方向去做。”
逆境中体会人情
虽则全哥视“执生”为电影人必备能力之一,但他强调理想之下,部门之间还是应做通盘打算,争取更顺畅、互信的工作环境。“我们是粗人或工匠,创意没美术强大,多数负责配合和执行,可是不可看轻此任务。旧时代,可能部门倾向你有你打灯、我有我置景、他有他摆机位,好多时落现场或Roll机(机器开始运转),才发现不妥当要改。要改,总改到,但费时失事嘛。许可的话,我始终主张事前多沟通、求共识。例如发现开门方向不顺,影响演员做戏的步骤,就一起倾(商量)应否重设位置;房间太细,放不进机位,可讨论是否做可换‘片’的墙身;若现场有灯光师打的灯,可夹(配合)清楚是否仍要补室内光源,或场景要否要补盖顶?诸如此类,尽量多发问、多讨论,别介意什么阶级、组别,如果大家想为件事好,理应朝行之有效的方向去做。”
肺腑之言,不是一般老生常谈,而是源于全哥亲身体验。不知你可有印象,2018年香港发生过一宗电影行业“案件”:道具领班因管有一箱曾使用于电影《树大招风》的戏用道具银纸(内藏9996张1000港元,纸上印有“道具”、“Props”字样),并将之外借给同业拍摄短片,遭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探员检控,并于翌日再于其道具房中,搜出21箱共计22.3万张不同币种的道具钞票,后一度被裁定“保管伪制纸币”罪成,再经上诉得直推翻裁决。当时误堕法网的人,就是全哥。
事隔多年,重提当日此事,全哥语气仍肉紧(不忿),也见无奈,“起初顾律师(辩方大律师顾佩芳)讲过案件好难打、无得打,法官也不信我做了十几年,都不知道条例。坦白说,我做道具,一介粗人、纯粹拍戏养家,对某些法例和条文真的不熟悉,入行至今亦无规矩可循,多数跟前辈观摩、学习,再照做事,没有想刻意犯规。直到被提告,才发现申请或监管有一定要求,但又欠政府清晰指引,某程度都担心不知怎么办。”
为人处世求正直的全哥,最介怀非个人荣辱,而是忧心立案后开先例,对行业带来影响,也怕子女被白眼以为其父做不正当职业,“明明我只是拍戏!”不平则鸣的他坚决上诉,那怕花近七位数打官司,也要为自己讨清白。大概是素来的作风秉直,让同业震惊之余,也决心帮他一把,当时不只导演、同业友好私下关心,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及电影美术学会等11个组织亦发表公开声明作支持,前者更协助支付上诉款项,助其解决财政压力。
“人生比电影还妙。”
工作还是得寻找意义
“看同业为我的案件东奔西扑、查询不同法律意见,又不停跟政府和警方资,非常感激大家付出的时间和专业。”全哥深深呼出一口气,“我的案件完了,可是后续有关这类道具的应用准则,未完全解决。例如日后使用道具港币须向金管局提出申请,外币则向商业罪案调查科伪钞组申请,然后道具钞要与真钞要用哪些尺寸、图案怎调节,或租借用品和场地条文等,坦有新要求或灰色地带。每个会之间、或业界与政府之间,未完全有一致定案。”
“但繁复的磋商和研究,不是毫无意义。是次经历,让我体会信息交流、团队连结多重要。像现时有香港电影道具同业协会,即使未必全面解决所有业界问题,但起码有些许准则可依,像中秋放假放几耐(多久)、放边日(什么日期),不用像以前嘈餐饱(大吵一顿),可以有明目、心平气和倾谈清楚,好好协调及保障。”全哥说罢,让人想起去年中,演艺人协会会长古天乐曾联同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及十家电影公司发起“香港电影工作者疫境支援计划”,为业内人士提供的支援基金;近月,部份那期间拍摄的抗疫影片亦陆续上映,有没有作品的质素属后话,起码算助基层纾解燃眉之急。
“疫境全行难挨之下,我还想留守这行业,就是多得上述的人缘与际遇。”全哥笑着回忆,年轻自知不够英俊潇洒、读书也无心得,谈不上有何特别人生志愿,于汕头出世、1974年随家人来港,在横头磡徙置区长大的岁月,跟多数少年无疑,都是通街走、通山跑,有工打工赚钱、无工开就放假,“电影”是什么?压根儿没想过。“18岁经朋友介绍入行,跟《奇迹》(1989年,成龙及梅艳芳主演)剧组做跟场道具,几得意(很好玩)、几过瘾。当时市道旺,哗,总是日接夜、夜接日,屋企都回不切(都来不及回家),在车里眠一眠,转头又开工。”
偏偏好景却留不住全哥,“我反问:为何做到这么辛苦?以前随便一份工,开货Van(货车)都一千蚊(元)一日,葵涌去西环,一程都一百几十蚊,讲紧(说的是)三十年前。但拍戏又OT(加班)又污糟,又见不到家人,只揾二百几蚊日?不想这样挨,没意思。”他没有纠结,就转行开茶餐厅、成家立室过平稳生活。全哥没想到,34岁那年,命运竟将他拉回电影圈,“几巧合,当时餐厅做不下去,恰好香港爆发沙士(Sars),影圈开抗疫片救亡,朋友缺人,就找我埋班(一起加入),我想赚钱之余,叫帮到人,算有意思。”
更料不到,全哥一做,竟又做到现在,还巧合遇上另一次疫症关口,“人生比电影还妙!”离开再回来,从跟场变成领班,阅历丰富了、责任沉重了,他愈来愈清晰想追求什么,“人以群分,我好彩(幸运),遇上好多好伙伴,互相激励和成长。以前市道太好、开戏太易,坦白说人人揾钱行先(赚钱最重要),有时不能要求太多;现在市道下滑,开戏艰难,大家反而懂珍惜,加上科技新颖、挑战新鲜,一班人度桥(想桥段)、讨论,又更认真、更有趣。像我都喜欢跟场,看CG手足讲解新知,一路做、一路仍有新吸收,是我享受的,尤其见大家进步,都会驱使自己想做更好。”
“以前开戏,试过迁就价钱或时间,大家宁愿舍难取易,从泰国等做好道具运过来。我好心痛,明明香港道具做到,怎么不信自己?凡事不亲力亲为,别说人家对你失望,你也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让我们与年轻人同行
不像某些前辈留恋昔日威水史(威风史),全哥颇为乐意跟年轻导演和美术互动,同步探索及实验想像,“跟杜Sir、阿Ann(许鞍华)等大导演合作,固然难得和开心,他们培训扎实、实战资历深,对大场面的调度及大格局的掌握,好厉害,由置景到跟场都汲取到宝贵知识,有助拓阔视野和思维。不过,我从不看轻新一代,他们生于这时代,或者经验少、资源不够,作品题材和内容会受局限。像不够戏开,但ViuTV多剧集、或不同平台有短片,甚至学生作品,让他们的拍摄经验和手法,跟上几代人或有不同。但这也可以有学习,最紧要是我觉得他们有团火和热心,都想帮一把。这无关前辈与否,纯粹我后生过,也受过好人教导和帮助,如今叫做有些资源和能力,可不出分力?”
例如入围金马五十七届的《手卷烟》中,全哥看美术张兆康与团队给新晋导演陈健朗,为一幕长镜头所造的空间设计,“布局已不错,我再就灯光给点意见,问他们会否考虑用LED光管变化色温?可行就一起试,出来质感,大家都满意,也开心。”又例如,他跟美术蔡慧妍飞往布达佩斯拍《黄金兄弟》,“未试过咁(那样)辛苦!当时遇到一班不专业、当你‘水鱼’(傻瓜)的匈牙利设计公司、美术和道具,够胆死用胶板扮不锈钢,全部报价又食水深(骗钱)!我们嬲得来想争气(虽然生气又想争口气),于是顶硬上疯狂赶工、人生路不熟都挨家挨户,用尽方法四围揾料(四处找材料),用八日搭差馆景(警察局景)!回香港后,又做了一组电车车壳,拍摄加火等特效。当中压力和辛劳,不足为外人道,但超满足,甚至是入行至今让我最肯定自己爱电影、最激起热血的作品!因为它对得起团队,也对得住自己。”
“哪怕环境不好,大家都会想团结、有意志一起冲刺。”
做戏做人,无非为争一口气
不管贫或富、顺或逆,拍戏或做人,全哥认为都要“争气”。“以前开戏,试过迁就价钱或时间,大家宁愿舍难取易,从泰国等做好道具运过来。我好心痛,明明香港道具做到,怎么不信自己?凡事不亲力亲为,别说人家对你失望,你也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无论要不要工作,全哥都喜欢回道具房,跟同业开会也好、闲聊也好,或独个儿思考也好,自我提醒别停下来,“想到业界流失率高,道具青黄不接,我很重视人和承传,于是近年多请了年轻人来学艺,过程不会指明要他们学什么,只想他们先感受和尝试,看喜欢那一范畴,你手艺好,就攻手艺;你叻(擅长)沟通,去跟现场;对道具无兴趣,喜欢写剧本,就转其他组。”
“我有要求阿仔(儿子)来学师,不是想他子承父业,反而他试完不喜欢,千万别入行,不要勉强。为任何事下决定前,前题你一定要亲身试过,别人云亦云或凭空想像,‘以为’喜欢、‘以为’会惊,不经验证的决定,是抵不住时间和现实考验的。”全哥特别提醒,“若然你想做,又要怎样?别怕经验浅,最紧要有心机、愿发问、爱思考、肯上进,态度才是跟你一世。你有态度,去哪个岗位,所散发的气场、能量都会影响同伴,并反馈给自己。你低沉,整个部门低沉,你有活力,整个部门有活力,哪怕环境不好,大家都会想团结、有意志一起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