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个体在对公共议题表达意见前犹豫再三、甚至有所恐惧,哪怕只是一种精神压力,也是非常严重的病症。」

乔瑟芬

2020年11月15日,卫队早上在台北自由广场升起台湾国旗。
2020年11月15日,卫队早上在台北自由广场升起台湾国旗。摄:Ceng Shou Yi/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点击此处查看本文上篇:“侧翼”如何从对抗信息战的武器,成为对民主的威胁

特定风格或言行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现象,必然少不了大环境的因素,而侧翼能够成为影响政策讨论、引导议题方向的一股力量,和受众的需求与喜好也是正相关的。

2013年的太阳花运动,与隔年柯文哲当选台北市长,社群新媒体同时成为社会动员与选战的新利器,也被暱称为“空军”。然而不过短短三、四年,这个新工具似乎就开始掉漆了,除了平台本身的演算法不停改变,让没有资源投放广告或聘用专业小编的倡议者与政治人物声量大减,2018年的公投更暴露了这类新空军的劣势,政策解说和反击假信息的辟谣,都受困于同温层的回声泡泡中,难以往外扩散。

然而问题真的像选后多数评论认为的“空战接不了地气”、“绿营陆军不足”吗?恐怕不是,毕竟除了背靠教会资源的爱家公投有大规模人力的实体宣传外,信息战的主要战场仍在网路。而绿营多年来在地方经营与派系桩脚之所以无法发挥过去的功能、甚至消极辅选,关键还是在上篇所述因利益和农渔会改革引发的不满。

2019年初,蔡英文以“辣台妹”的形象从谷底反弹,成为台湾的“新顶流”,用的仍是社群工具,而且用量更多、强度更大;公部门也积极跟上脚步。除了抓准第一时间回击的觉悟,最关键的是这次“空军”使用的弹药换了,除了直接交战外,也肩负制作并空投材料给支持者的任务,紧抓迷因工程和“二二二原则”:两张图、压上二十个大字、说明少于两百字;于此同时,站在第一线的公务员小编,也正式成为打造声量部队的一员。

根据QSearch收集到的数据,2019年底时,台湾前一百大人物粉丝页,四分之一是政治人物,每天的新闻和社群热点,都能看到公部门或侧翼们制造出来的“热搜”。

线下“陆军”是新战略的延伸

弹药对了,效果就出来了。此时的社群工具已不再是太阳花世代的专利,每个年龄层从工作、娱乐休闲、信息吸收、亲友间连络交谊,都开始移到这些平台上进行,竞争使用者的注意力,这也正是信息战能成功投放各种制造社会裂痕与争端的信息的路径。为此,府院党的宣传系统在正规军外,招募了一群有能力打游击战、巷战的言论领袖、支持者和粉专主,让他们从自己既有的人际关系与小传播群开始“反攻”。

在“辣台妹”路线下,公共沟通接的也不是“地气”,而是流行文化里偶像与粉丝的互动模式,侧翼与KOL如同会和经纪公司密切合作的大粉、后援会干部,将拿到的材料根据不同受众进行加工或二创,并热情组织粉丝们参与“辣台派”见面会等活动;至此,陈水扁为民进党奠基的“政治明星化”路线再次进化,网友们也暱称这是“蔡英文2.0”。根据QSearch收集到的数据,2019年底时,台湾前一百大人物粉丝页,四分之一是政治人物(《真相制造》第346页),每天的新闻和社群热点,都能看到公部门或侧翼们制造出来的“热搜”。

重新回顾2018~2019这两年,台湾确实一度处于历史岔路口,若没有中国走上强硬路线、战狼外交、提前撕毁一国两治承诺并加倍打压香港等大环境的变化,如今我们看到的恐怕将是非常不同的台海局势。因此,即使在这样一篇以批判、反思侧翼现象的文章中,也必须承认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社会被极度撕裂、没有太多时间留给台湾的处境下,选择并不太多。

游击队能操作的武器并不难复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国民党文宣试图赶上、努力简化文字、精致美感,假信息攻击也透过各种“试错”来测试各类防御系统。如今只有回到改善体质的正规路径,才可能与之对抗。

但进入2021年以后,不论是各部会的宣导,还是由侧翼出面攻击对政策有不同意见者的效应,在“同温层”之外已有降温现象,最明显的是为了缓和藻礁公投造成的冲击,经济部宣布了新的外推方案(却没有具体交待新方案的依据,以及是否会影响原本设定的如减媒等目标期程),而振兴五倍券政策也一再修改,应与府院高层感受到民意开始变化有关。

而绿营内部,也有不同的派系在利用这套方法,各自抢占声量,以求获得更多资源和参选机会。如今,我们很难知道哪些游击队只针对中国的信息战进行反击,哪些是以自身利益为先的派系的军阀豢养的势力,又有哪些是敌人部队伪装成的盟军,甚至有没有人已经做起了国际佣兵的生意,兜售起自身的影响力。

另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游击队能操作的武器并不难复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国民党文宣试图赶上、努力简化文字、精致美感,假信息攻击也透过各种“试错”来测试各类防御系统,如事实查核机制、Line上的提醒机器人等运作的漏洞。如今只有回到改善体质的正规路径,才可能与之对抗。

2019年12月30日,蔡英文到淡水的宫庙参拜。

2019年12月30日,蔡英文到淡水的宫庙参拜。摄:陈焯煇/端传媒

侧翼的主要工具:国族主义

,过去三年多来,由侧翼路线形塑的氛围,却更像将爱国当成避难所的无赖,国族情感只是工具、导向的是愤怒与盲目的仇恨,不容批评、也不容深思,一切都是在野党、左胶、中国的错,执政绝对没有错。

正因我们的民主太年轻、公民社会尚未扎根,加上当时对极权国家以信息战攻击民主社会的手段理解还不深,能用来快速唤起危机意识、凝聚台湾民心的工具并不多,诉诸素朴情感、不需要什么深刻大道理、用简单图文就可以表达的国族意识,就成了最适合的工具。

从台湾最具公信力之一的政大选举研究中心历年来所做民调的趋势来观察,可看出每一次台湾认同的大幅成长、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或两者都是的比例下降,都与中国对台湾的威胁打压有关。第一次台海飞弹危机、总统直选,SARS、以及香港的雨伞运动、反送中运动,造成的是台湾人对中国的不信任与恐惧,而各种小粉红抵制台资企业、出征台湾艺人的事件,则是让更多民众意识到不能不管政治,因为政治就是会方方面面渗入生活,甚至影响到日常与娱乐消费的选择。

网民曾半讽刺马英九为“台独教父”,同理,蔡英文当选后,原本这个数字并没有明显波动、甚至还曾小幅下跌再次明显上升的时间点,正是习近平发表对台强硬的谈话,以及强势打压香港反送中运动之后,偏向独立和主张尽快独立的比例同时也上升近十个百分点。

国族意识并非绝对不好,毕竟人类都有寻求归属感的需求。东奥期间,不分胜负对选手的肯定与疼惜、持续关注体育环境的不足,就是一个更正向、健康的建构方式,也体现了《想像的共同体》作者班纳迪克 · 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曾提到两个原则:其一,是共同体情感的来源,除了归属之外,还有羞耻感,也就是会对自己国族的不当作为感到愧疚。其二,则是与宗教信仰相对照,一个真诚的国族主义者,会承认自己国家的错误,甚至投身改变这些错误。

可惜的是,过去三年多来,由侧翼路线形塑的氛围,却更像将爱国当成避难所的无赖,国族情感只是工具、导向的是愤怒与盲目的仇恨,不容批评、也不容深思,一切都是在野党、左胶、中国的错,执政绝对没有错。至今,想好好说理、试图讨论政策的公共论述,几乎都得先进行自我政治立场的揭露,自嘲“请不要出征我”,起手式成了“我挺台”、“我是深绿”,即便在肯定现有政策方向之余进行其它意见讨论,仍免不了遭遇网路暴力,一律被指为“为中国递刀”。

2019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108年国庆大会。

2019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108年国庆大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国族主义过度扩张导致政治极化

如果硬要将人权与国族认同对立起来、自行排序,如同过去几年一些匿名粉专与言论领袖发出的激化言论,只会不断助长糟糕劣化版本的国族主义。

过去,台湾认同一直在不同政权与文化殖民中,被政治力打压、扭曲。同时,转型正义未竟,威权政党的遗绪至今仍是政坛第二大党,在这种艰难处境下,台湾国族意识成了一个只能积极鼓励、万般呵护的存在,不少绿营支持者在抗中焦虑下,将不惜一切守护民进党执政当成唯一答案,令过去几年公共性与社会议题的讨论空间几近瘫痪。

如今在COVID-19疫情之后,台湾不再独自抗中,成了民主阵营与中国对抗的最前沿,给了我们多一些余裕,去思考民主与国族建构的深化,好好回答“我们想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这个一直被搁置的问题。

民主化前期,台湾有不少知识份子因熟悉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坚信国族主义最终只会导向极端与纳粹化,是有害、过时的东西。不可否认,在国族主义成为普世信仰的二十世纪初,也是人类史上最暴力、最具毁灭性的年代,也因此让当时的知识份子对台湾认同的建构,始终存有戒心,认为避免更多暴力与战争、消除贫穷与苦难,应该寄托于超越国界的地球村概念,而非特定区域或国族之上。

不过1980年后整个世界局势的变化,却给出了看似相反的叙事。首先,东欧多个国家靠国族意识坚定反抗意志、摆脱苏联培养出的共产极权的控制;接著,西欧与北美国家的经验,发现大融炉式的认同并不如想像美好,甚至发展成柱状社会,形成互不往来的社群,为资源竞逐而关系紧张。这些现象似乎也都支持著公民国族主义者的论点:在有效的全球治理仍太过遥不可及的当下,一个有某种“边界”(例如共同文化、生活方式或对民主的信念)的认同,反而成为能最大程度避免社会分裂、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石。

进入21世纪后,民粹政治的发展迫使我们面对人类对归属感的渴望,在得不到安放后所迸发的反弹力量。当知识经济大幅改变生产方式后,阶级与传统政治上的左右光谱,也均不足以回应现代社会下个体的多重身份,而自由派、“进步派”花费诸多精力倡议的身份政治背后,也能看到一种情感机制的存在:在追求平等权利的同时,不少人向往的是“像我这样的人”被看见、被人尊重、能以自己的身份为傲。

由情感所引导出的力量,能使人超越自我、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人,同样也让人相信自己必须义无反顾销灭一切威胁这个共同体生存的“敌人”。为弥补这个副作用,“公民国族主义”首先拒绝以血缘、语言、文化等外在条件来决定认同,并将对公民权益的保障与认同并列,成为一份双向社会契约。如果硬是要将人权与国族认同对立起来、自行排序,如同过去几年一些匿名粉专与言论领袖发出的激化言论,只会不断助长糟糕劣化版本的国族主义。

 2014年3月30日台北,反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学生举行大型集会,填满凯达格兰大道。

2014年3月30日台北,反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学生举行大型集会,填满凯达格兰大道。摄:Lam Yik Fei/Getty Images

“左胶的世界性阴谋”

自2018年底地方选举大败后,“骂左胶”似乎成为由侧翼带头发起的全网运动。

过去两年,在侧翼现象里有一支突出的论述值得拿出来当作案例思考。自2018年底地方选举大败后,“骂左胶”似乎成为由侧翼带头发起的全网运动。必须指出,台湾的政治极化和西方政治理论谈的完全不是同一件事,会嘲弄“左胶”的网民绝大多数并不反对全民健保、长照等政策,“左右之争”,说穿了是“意见相左”,例如另一个被侧翼斥为“左胶”的房屋实价登录政策,本质是维持市场自由、透明,但真正脱胎于左派理念的社会住宅,因为执政党列为针对青年选民的重要政策,这些惯于操作对立的帐号写手,就安静无声了。

把时间再稍微往前拨一点,2013年反服贸运动中,人人抢当左派,连一直立志以国族主义建构台湾意识的基进侧翼,都要坚称自己是“左独”。如今,只有在外媒关注台湾的太阳花运动、婚姻平权、第一位跨性别阁员、非核家园背后保育环境的理念,这些才是使世界看见台湾坚持民主价值、包容多元的功臣,外媒摄影机一关,就都是背刺、扯后腿的中共同路人。

说白了,民进党支持者在意的,是太阳花时曾站在一起,后来却投入时代力量的成员,以及后来推动同婚、环境保育的社运领袖们。这些人在民进党全面执政后,仍在不同位置监督执政者、直白戳破民进党多年来与地方派系和资本企业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履次在他们准备宣布重要外交突破或政迹时,不识相的揭发弊案,或当面给予难堪

有趣的是,这些侧翼粉专与KOL们,对真正有机会阻绝有中国官方持股的资金持续掌控台湾企业的法案,或关系到如何查缉中国网军资金的金融法规,却看不到同等热情去谈其重要性、追问立法进度。

为转移无法兑现选举承诺的尴尬,有人开始将民进党戏称为“沙包党”,并为其写出各种万般委屈、忍辱负重的文本,让不少选民相信所有对政策的质疑监督,都是过当的无理取闹,不应理会,且为其套上“进步派”的称呼,称自己是懂人情义理、能沟通妥协的务实派,而“左胶、社运、在野党”都是“过度理想化、没现实感、凉薄寡情的”。

这些看似意气之争的语词,都是为了建立“人设”,使对方被稳稳钉在敌我识别中的“敌”的位置,也方便将未来所有指出民进党不足或缺失的人与团体都被扁平化打包,全面预防性将之抹红抹蓝抹黑,或动辄指称对方是柯文哲或时代力量的支持者(事实是社运圈与这两支力量一直都不亲,对柯更是没少批评)。这么做,可以唤起绿营支持者对白黄两党抗中不力的反感,进而相信所有社会运动都是“来乱的”。

即使根据民意研究专家、政治社会学者的严谨考证,地方选举的选情变化,主因是年金改革、农业政策,以及高雄人口结构改变,网路风向仍继续无视,持续将同婚议题指为战犯,挂上耻辱柱羞辱数月,不时就拖出来鞭苔、斥其不知感恩。事实却是,当时的民进党根本没有足够票数的委员愿意扛下社会争议、支持同婚法案直接在立院进入表决,而领衔提案的尤美女委员,则在党内承受各种辱骂责难。

到了美选热议期间,“左胶们”不再云端离地,而是成了一场全球大阴谋背后,最需要被提防的大Boss。

到了美选热议期间,“左胶们”不再云端离地,而是成了一场全球大阴谋背后,最需要被提防的大Boss。许多在太阳花时期抢当左派的人,此刻突然都变身为恨不得消灭所有左派的大右派,紧紧跟随川普对抗邪恶左翼的脚步。在这幅图象背后,所有社会正义的倡议、对政策的批评,都因为“打击民进党就是帮助中国”的逻辑,成了左派、成了中共以左翼思想渗透、控制全球的大阴谋中的棋子,而川普就是对此揭竿起义的大英雄,谁不支持他的连任,就是想让亲中势力掌控全球、害到台湾。

一头钻进阴谋论、放纵自身被恨意淹没,会对人的认知造成什么伤害,又将如何损及自身的政治倡议?至今仍在社群媒体到处问人“蔡英文论文”那群人,或可引以为鉴。

之所以花这么大的篇幅追溯这几个名词在网路用语中的意义转变,首先是为指出盲目的、只有情感动员层次的国族主义,在网路时代可以在无视事实、变造历史的情况下,走出多么荒谬的路径。但对台湾这样在地缘政治、大国博奕的夹缝中求生的小国,任何对世界局势的误判,都是不被允许的奢侈。而一头钻进阴谋论、放纵自身被恨意淹没,会对人的认知造成什么伤害,又将如何损及自身的政治倡议?至今仍在社群媒体到处问人“蔡英文论文”那群人,或可引以为鉴。(编注:台湾另有一同名学者陷入论文造假风波,事件有年,但不少网络舆论仍以为此蔡英文乃彼蔡英文)

其次,是想提醒关心台湾的读者们,极权国家所发动的认知战造成最大破坏力的,正是以大量半真半假、满足情感取向的信息,稀释正确信息的传播,让人失去对事实的胃口,透过这些加工、挑起情绪的内容,让民主社会里不同群体产生对立,失去修复裂痕与不公的能力,让一般人开始怀疑民主制度的价值。

面对这场不对称的战争,民主国家唯一的但也是最有利的反击,是从根本上重建公共领域,检视自己的社会造成民主失灵与不同群体间巨大断裂的原因,培养出健康的公共讨论与懂得如何正确问责的公民。当我们被恐惧所囿,不谈价值、不谈未来,社会的体质就不可能健壮起来,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共同体。

2020年1月11日,蔡英文获超过800万票,自行宣布当选。

2020年1月11日,蔡英文获超过800万票,自行宣布当选。摄:陈焯煇/端传媒

绿营支持者是否粉红化?

当人们放弃历史感与记忆,将茶馆说书、乡野奇谭性质的信息当成知识,而拒绝真实时,“粉红化”是不可能避免的趋势。

当执政党的社会沟通工程,越来越仰仗社群声量与侧翼的协作,当绿营支持者越来越仰赖这些帐号作为信息来源,当人们放弃历史感与记忆,将茶馆说书、乡野奇谭性质的信息当成知识,而拒绝真实时,“粉红化”是不可能避免的趋势。

如今最热衷于“骂战”、“出征”,拿图卡到处去亲友墙上贴的绿营支持者,也是粉红化最严重的一群,从简化二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自行想像脑补的世界观、使用的论战模式和情感的同质性,都能直接对标,其背后对于家、国的想像,对于个体有忠诚义务、凡事应以家国为先的要求、一再提醒你“没有国哪有你(没有主权哪有人权)”的核心精神,都是一样的,只是效忠的群体不同。

对小粉红来说,国家是不可质疑的信仰,有错的都是美帝和万恶资本对人心的腐化,对国家的批评都是帮助境外势力意图颠覆。对粉红化的绿营支持者来说,唯有爱台湾是一切、其它都不重要,若有问题、有不好的,都是党国遗毒和华国文化对台湾的殖民遗绪,对执政党的问责,都是帮助中共同路人。

对小粉红来说,国家是不可质疑的信仰;对粉红化的绿营支持者来说,唯有爱台湾是一切、其它都不重要。

两者虽在形式与内涵上相似,但台湾的侧翼与网民的协作出征,还无法对被出征的当事人造成完全同等的影响。小粉红的出征,配合上中国各种整合的实联信息,不只能让当事人直接“社会性死亡”,直接整个帐号被删除,还可能直接骚扰到当事人在线下的生活,甚至连同家人、亲友、学校或工作单位同受牵连,导致被退学或开除,更严重一点会约谈、在拘留中与外界完全失联、或以国安法被起诉坐牢。

被侧翼和其支持者出征的影响,绝大部份都还停留在线上,透过留言或私讯进行人身攻击、咒骂、侮辱,直接针对人身安全的威胁相对少,当然从感受出发的话,对当事人造成的精神压力与恐惧,恐怕是不相上下的,并不会因此就比较轻微或无所谓。但如果有人不怕争议、不怕骂,或是不受那些影响情绪,至少不会因此被迫禁止表达,更极少牵连到工作与亲友。而任何人若看不过去,只要不怕困扰,都还能开口声援。

两者虽在形式与内涵上相似,但台湾的侧翼与网民的协作出征,还无法对被出征的当事人造成(和粉红出征一样)完全同等的影响。但必须格外严肃的指出,在一个民主国家,让一个个体在对公共议题表达意见前犹豫再三、甚至有所恐惧,哪怕只是一种精神压力,也是非常严重的病症。

但必须格外严肃的指出,虽然两者造成的影响无法同等类比,但在一个民主国家,让一个个体在对公共议题表达意见前犹豫再三、甚至有所恐惧,哪怕只是一种精神压力,也是非常严重的病症,且是身为共同体成员们应该一同感到耻辱的现象。疫情之后,更因相关法律规范的不够明确的缺陷,许多有正义感的网民自主举报大量与自身政治立场不同、或对防疫措施提出质疑讨论的社群贴文,导致大量案件被以“疫情假信息罪”移送的寒蝉效应,更造成警政资源虚耗,徒增社会裂痕。别说疫情这种较敏感的议题,近来就连讨论国家投资大笔文化预算拍摄、希望作为“让世界认识台湾”的一扇窗的台剧系列,即使于理有据对剧情和史实提出批评与建言者,也纷纷遭遇不同程度的谩骂,再再显示台湾的民主体质,并不是在一个太健康的状态。

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真诚的国族主义者,将共同体上他人的伤痛、烦恼、困境、埋怨,当成自己的概括承受,你也可以拒绝认为他者必须证明其有资格成为“我们”的要求,单纯以生活里彼此尊重、互助、协商,来完成这份社会契约。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重新检视自己获取信息的习惯,拒绝匿名来源、不负责任的言论领袖加工过的东西,将事实放在首位,哪怕它并不可口、不吸引人,但唯有事实,能成为民主社会中意见协商的基础。

我们要重新检视自己获取信息的习惯,拒绝匿名来源、不负责任的言论领袖加工过的东西,将事实放在首位,哪怕它并不可口、不吸引人,但唯有事实,能成为民主社会中意见协商的基础。

最后,我想引学者吴叡人于2008年野草莓学运时写下的这一段话作为结语:

“当强国欺凌弱国,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当资本家压迫弱势阶级,我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当统治者镇压人民,我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面对主权国家体系和全球资本主导的国际强权分赃政治,我主张台湾人民的出路在连结全世界的弱者,而这包括中国人民,我主张连结全世界的公民社会,而这包括美国与日本的公民社会。在不完美的现实当中,我不得不是一个具有左翼倾向,无政府气质,以及国际主义精神的反帝民族主义者。这是对台湾历史脉络诠释、判断与选择的结果。它是一种历史的,而非本质的立场,因为人无法选择他所处的情境;人只能在历史制约中理解历史,创造历史。然而如果有一天,强者不再欺压弱者,社会变得自由而平等,国家机器被驯服或解消,帝国与资本终于崩解——那么我只是一个和善、任性、容易感伤,而且喜欢读诗的人。”

“然而如果有一天,强者不再欺压弱者,社会变得自由而平等,国家机器被驯服或解消,帝国与资本终于崩解——那么我只是一个和善、任性、容易感伤,而且喜欢读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