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分配能缩小中国贫富差距吗?共同富裕的钱从哪来,到哪去?
「中国的税收情况加剧了初次分配的收入差距,在三次分配前,先要改善一次和二次分配。」
端传媒记者 郭小罄 发自新加坡
在8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共同富裕”被列入第二个百年目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不久后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也确定了2035年远景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进展”。习近平曾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单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按中国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解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包括三次:初次分配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分配,二次分配则通过政府侧重公平原则,以税收、社会保障支出来进行再分配,三次分配则倚赖道德力量,个人资源以自愿捐赠的方式完成分配。
早在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共同富裕”,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者的决议》,指农民可以通过生产合作社,“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但经历一系列政治浩劫后,到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227美元——是彼时全球人均GDP最高的摩纳哥的1/164。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邓小平提出,让先富带动后富,以达致最终目标共同富裕。
不过,在中国经济大幅增长的40年间,贫富差距高居不下。随着近年政府扶贫力度加强,城乡收入差距总体而言在逐渐缩小。但就2020年的数据来看,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比只有三个城市小于2,中西部贫穷省份收入差距比依旧在3上下徘徊。
受疫情冲击,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不过,中国富豪的财富增长却十分显眼。据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报告,中国2020年新增259位亿万富豪,总数达1058人,成为全球首个拥有超过千人亿万富豪的国家,这个数字超过第二至四名的美国、印度和德国的总和。全球亿万富豪数量最多的城市也落在中国,头两名分别为北京和上海,前十名中有6个城市来自中国,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的杭州市,也进入前十。胡润报告还显示,去年中国亿万富翁的财富总额为4.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3%。若以国民总收入做参照,头部富豪的财富总额约占28.8%。胡润报告如此写到,“亿万富翁没有跟上慈善事业的步伐,他们赚钱的速度比捐钱快得多。”
共同富裕被写入官方目标后,中国科技巨头迅速响应,捐出数百亿资产、成立共同富裕相关的常设机构。同时,浙江省被定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省委书记带领各级官员表态,捐出一日工资。一时间,包括政府部门、国企、民企、大学和街道等力量,从上而下掀起一股捐款热潮。
有评论指出,三次分配是向私企开刀,以“绑架式”的手段解决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那么,“自愿捐赠”这块蛋糕从哪儿来,又会分到谁人手上?为什么选择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的首个示范区?三次分配能解决中国贫富差距大的痼疾吗?端传媒整理现有数据,尝试做出回答。
一. 共同富裕的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结束翌日,腾讯立即宣布追加500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据最新彭博亿万富翁指数(Bloomberg Millionaires Index),其创始人马化腾个人资产已达476亿美元,全球排名26位。腾讯宣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民生领域。此前,在今年4月,腾讯已投入500亿资金,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腾讯称,这笔资金将投放做基础科学、教育创新、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和养老科技等“前瞻性探索”。
处于风口浪尖的阿里巴巴亦拿出1000亿元(阿里巴巴2020财年净利润约1325亿),成立工作小组,要在2025年前落实10项具体行动,包括对欠发达地区扶持数字化建设、扶持中小微企业、提高灵活用工群体的福利保障、基层医疗能力等。总部在浙江杭州的阿里,还称将投入200亿元帮助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近年成长势头猛烈的电商拼多多也表示,将把上市以来的首次净利润和日后的利润捐赠给农民和农业地区,并启动了“百亿农业科技”项目。
不乏有科技公司创办人或领头人以个人名义捐赠。字节跳动创始人、个人资产达445亿美元的张一鸣,表示将向家乡捐赠5亿元成立教育基金会。小米董事长雷军掏出6.6亿股份(约22亿美元),投入由雷军参与创立的小米基金会和雷军基金会。前者业务包括资助贫困家庭、病患就医、学校基础建设改善等。外卖应用美团创始人王兴亦将价值约23亿美元的股票转予慈善基金会,将用于推动教育和科研等公益事业。
除了互联网巨头公司外,不少民企在今年也掏出大笔捐款。例如身家坐拥500亿、被称为中国芯片首富的虞仁荣,于1月拿出200亿,在浙江宁波建立一所非营利性的研究型大学“东方理工大学”。经营玻璃企业的曹德旺夫妇则捐出100亿在福州创立福耀科技大学。
浙江企业、主营汽车业务的吉利控股集团,则在7月发布共同富裕计划行动纲领,称将完善员工收入增长计划、家庭健康保险和职业提升等。8月,吉利董事会通过总额不超过3.5亿的股份奖励计划,向10884名被激励对象授予市值约44.9亿港元的股份。
据彭博报导,截止8月底的两个星期内,至少73家在香港、上海和深圳三地上市的公司,在业绩报告中提及“共同富裕”。报导指,调查的4000多份申报表中,提及共同富裕的公司数量不到2%,但其中包括了最具影响力的公司。
有独立学者向BBC表示,由于中国公民社会过去数年受到严重打击,完全独立运作的NGO几乎不复存在,他预计企业捐赠的对象大部分会是政府扶持的基金会和NGO。
彭博在报导中指出,中国近来对科技公司的监管和共同富裕政策的提出,令全球的投资者不安,腾讯过去一年的股价跌幅逾10%,阿里巴巴今年跌幅则超过30%。
前述独立学者表示,中国企业家因中美关系紧张、中国在全球化中受到不信任、中国底层民众对贫富差距扩大的不满,成为“替罪羔羊”。他还认为,中国慈善的意义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新兴阶层面对的压力,来自国家对贫富差距导致社会动荡的担忧,而非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不过,这一观点或许无法得到中国企业家认同。美团创始人王兴就称“共同富裕”不仅扎根于公司的DNA之中,还体现在取名上,“‘美’代表‘更好’,‘团’代表‘一起’,所以美团意思就是‘一起变得更好’”。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则称,阿里在过去22年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国家好,社会好,阿里巴巴才会好。”
二. 浙江为何成为共同富裕首个示范区?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什么?
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共同富裕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难以短时间内全面铺开,迫切需要选取部分条件相对具备的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为何共同富裕的首个示范区是浙江?首先,浙江人均GDP超过1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4万元,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20年和36年列全国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数——2.56。同时,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多。中国国家发改委指,浙江有多项改革先进经验,包括“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注:由毛泽东提倡,1960年代初在浙江省枫桥出现的“发动群众、对阶级敌人加强专政”,用以解决基层矛盾。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曾强调坚持枫桥经验,将之称为“党的群众路线”,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作为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官员带头捐钱。根据浙江媒体报导,9月3日,浙江举办“慈善一日捐”活动,浙江省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注:这四个单位被称为“四套班子”)的领导捐出“一日所得”,不过并未透露具体金额。浙江省还将鼓励机关、事业及社会团体单位的职员“自愿”捐出一日工资或一笔开支。捐赠风潮也刮往其他省市,江苏常州市的“四套班子”和法院、检察院、市各部委办局等也举办“慈善一日捐”活动,据媒体报导,江苏捐款活动统计约有411万。
在浙江省第一个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五年规划中,超过25000字的报告列出了52点发展目标,提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社会治理等。
此外,浙江还选取了28个试点地区,归类6个领域,分别是: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和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实施方案称,这些试点将通过三年行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在9月18日浙江“建设示范区 迈向新征程”发布会上,官方公布,为构建中等收入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将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中)和“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提低),到2025年,将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7.5万元。2020年浙江全年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5万元,为全国省份第一(仅次于上海、北京)。
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中国农业部打造“浙江样板”,提出《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这份报告对比十四五规划给出了一些更具体的数字目标,例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全面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1.3万元以下情况。”
需要补充的是,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实撰文指,农村长期落后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投入。李实认为,应消除户籍制度制约,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平等就业、受教育机会,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也应均等化。
三. “分蛋糕”能消弭贫富差距吗?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还要做什么?
在2019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明确三次分配为收入分配体系的重要组成,慈善等公益事业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占据重要地位。但,仅靠三次分配可以解决中国贫富差距大的问题吗?
据官方说法,三次分配的提出,并不意味着要抛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接受界面新闻访问时指,中央财经会议提及“加大税收、社保和转移支付”,意味着中央将通过税收调节提高再分配的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蔡昉则在2020年12月一场财经会议上表示,过去更多靠初次分配和劳动力市场的机制解决问题,但现在看来,单靠初次分配机制不足以把收入差距缩小到更合理水平,“必须有收入分配政策的转变、有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和更大的再分配力度”。
端传媒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整理可见,初次分配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尼系数均偏高,透过二次分配,各国基尼系数的差值有较明显拉近。
若要真正改善贫富差距,在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都需著手改革。不过,中国税收结构并不乐观。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宋晓梧于2018年指出,在初次分配中,资本收益高于劳动收益,作为再分配的手段,中国的税收情况加剧了初次分配的收入差距。
中国税制结构中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指纳税人直接承担的税收,如人头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间接税则是能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例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这些税收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售价或劳务价格等方法,将税收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在《再分配政策与不平等》一文中解释,税收分配效应可以用累进、累退和比例税收衡量。随着收入增加而提升的税收具累进性,反之则为累退性,税率与收入无关则为比例税收。陈斌开指,累进性税收改善收入分配,累退性税收则会恶化。
陈的文章指出,研究显示,中国间接税税收情况呈现累退性,即会恶化收入分配。文章续指,个人所得税具有累进性,是可以帮助改善收入不均的税种,但由于中国直接税中的个人税比例较低(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统计,间接税约占中国税收七成左右,直接税占比较低),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效应无法抵销间接税的累退效应,以致整体税收呈累退性,无法改善收入分配的问题。
导致个人所得税无法实现累进性的原因,与高收入阶层有关。陈的文章解释,由于高收入阶层大量收入来自资本利得,其税率远低于劳动所得税利率。因此,高收入阶层将劳动所得转化为资本利得,整体税率甚至可以低过中等收入群体。
另一方面,陈的研究还显示,农村群体的税收呈现累退性。而直接税中的房产税,被视为调节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目前仅有少数城市作试点,调节的效果有限。
今年三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十四五规划”)提及,将调整直接税体系、个人所得税制度,并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中国曾在2018年进行个人所得税税改,目前还未有具体的新税改方案。
此外,政府的公共支出亦是二次分配的重要部门。端传媒整理OECD以及《中国财政年鉴》数据,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共支出占GDP比例较低。同时,在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公共支出在GDP中的占比都不高。
实习记者严月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