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修例」運動中,多樣的後勤網絡是「街頭抗爭」背後的重要支援。在對運動的抹黑中,龐大的後勤工作和經濟物資支援經常被視作運動背後有「金主」指使的證據;事實上,示威者背後的確有很多的「金主」和義工,然而他們並不是什麼境外勢力資助的機構,只是無數自發出錢出力的普通市民。

這些抗爭者後勤網絡緊貼政治環境的變化和抗爭者的需求,在不同環節予以支援,造就街頭行動面對政治打壓的韌性,令大規模的示威得以持續長時間。我們分別介紹「文宣隊」、「即時資訊台」、「後勤支援」、「醫療和情緒支援」、「被捕抗爭者支持」這五種後勤網絡。

「即時資訊台」:開源共享行動資訊

「即時資訊台」是在運動中最早出現的自發網絡之一。在「雨傘運動」中,一些有運動經驗的朋友搜集佔領區的一手消息、核實整合後發佈於臉書專頁。在「反修例」運動中,少有人發號司令,示威地點遍佈全港且不斷轉移,現場情況瞬息萬變,示威者迫切需要準確的信息以衡量風險來做出行動。「即時資訊台」的資訊則成為示威者各自規劃行動的重要參考,例如:出門前透過頻道了解路況和交通情況,選擇合適的運輸工具和路線;在示威中,透過頻道得知防線衝突的情況和周圍的部署,評估撤離的時機和路線。

在2019年6月中「包圍立法會行動」中,「反修例」示威者有鑒於現場消息不流通,自發成立即時資訊台,在短時間內蒐集、核實統整、並且發佈已核實的即時消息。資訊台在蒐集信息時,不僅須留意媒體的直播報導,同時也倚賴「哨兵[1]」網絡回報現場消息。大部分的資訊台有固定合作的「哨兵」網絡,以確保信息的準確度,然而隨著示威的範圍不斷擴張,普羅市民也是重要的現場信息來源,透過「群眾外包」獲得更廣泛和即時得信息。資訊台用文宣傳授示威者如何用標準化的格式匯報現場實況,當值管理員則會同時留意新聞媒體報導和網民的爆料,在短時間內盡量比對核實發佈。

隨著示威「遍地開花」,同一日內數個地區同時有行動,全港資訊台無法負荷龐大的信息量,於是出現各區資訊台,方便示威者集中關注當區的示威動向。隨著警隊推進速度加快,不熟悉地理環境的示威者在短時間內難以文字陳述掌握整體情況,有抗爭者建立「103.hk實時地圖」,將警力部署和武力使用的情況標記在地圖上,令其他示威者可以一目了然地規劃撤退路線。抗爭者留意到移民家務工和外籍人士難以即時獲得資訊,也建立英文的即時資訊台。

「103.hk實時地圖」創辦人之柔在《端傳媒》的訪談提到:

612當天,他的一個學生處於中信大廈被兩邊催淚彈圍困的人群之中,當時示威者無路可走,驚慌地從大廈兩道玻璃門擠進去,險造成人踩人意外。而7月14日,身在外地的之柔從直播看到他熟悉的沙田瞬間變成白煙戰區,看著警方在商場間包抄圍捕,示威者在他長大地方奔走,不知去路。目堵無助人群的之柔決定要做實時地圖,一是讓參與者減少現場不安感,二是讓大家得到現場資訊後,能自己判斷去向。


註:

[1] 「哨兵」原指位於前線以警示敵軍來襲的士兵,後被用來指稱在示威現場觀察情況並回報消息的通訊員。



《香港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一個關於香港的寫作計劃,也是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我們從2021年的6月9日開始每晚連載,梳理香港社會運動的歷史脈絡,以及從2019年春天至2021年,由《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所引爆的民主運動的發展軌跡。希望這個書寫的嘗試,能在阻隔交流的石壁高牆上鑿出一個洞,帶來對話的可能,也煉成連結和反抗的起點。

《香港究竟發生了什麼》繁體電子書(PDF)下載:
tinyurl.com/TC-WhatHappenedinHK

《香港究竟發生了什麼》簡體電子書(PDF)下載:
tinyurl.com/SC-WhatHappenedi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