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由時報在6月30日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中央農辦、銀保監會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4個官方部門,日前聯合提出《關於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的指導意見》;對此,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前副教授夏業良認為,習近平此舉是想回到毛澤東時代,「本末倒置、死得更快」。


綜合外媒報導,中國官方發布的這份《意見》指出,到2023年6月底,官方將打造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三位一體」試點單位,使試點地區農業生產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現代化農村流通網絡更加健全,農村信用體系進一步完善,初步構建起區域性「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服務平台。

旅居美國的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前副教授夏業良表示,此舉表明習近平想要更加獨裁,讓中國過去的「供銷社」死而復生,倒退回毛澤東時代,官方意在控制供銷、生產與信用體系。夏業良直言,習近平「在思想上沒有明顯的進步,只是搞了一個假的文憑、假的博士」,他推測,習近平認為中國現在有經濟能力,可以恢復毛澤東的做法。


夏業良強調,但就是因為毛澤東的經濟控制手段不得人心,才導致中國經濟崩潰,習近平對現有的銀行體系不放心,希望回到計劃經濟,完全由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來控制。夏業良預估,在中國明年二十大後,中國可能將全面恢復到毛澤東時代,夏業良說:「這個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而結果也是可以預料的,他(習近平)死得更快。」

---------------------------------------------------------------------------------躺平貓認為:「供銷社」絕對是舊酒新瓶。雖然一直存在,甚至是政府部門之一。但其實在改革開放後它已經名存實亡,今次可謂是穢土轉生。它是一個由中共政府來壟斷農業經濟(供應和生產及信用)的組織,它目標是收割民企的資產,再由政府依照收集大數據來計劃生產多少食物、物資的數量以供應全國,人民只要有電子糧票就可以有配給或買賣食物和物資。這明顯也是配合「內循環」經濟的這種鎖國政策,避免過於依賴外國入口食物和物資,這明顯是害怕被西方國家圍堵的表現之一。

如果匪國食物糧食充足的話,這不會造成太大的經濟危機。然而當食物短缺時,人民就會被配給糧食,這個時候就必先淘汰一些人。但淘汰那些人呢?相信就是社會信用評分體制來有效來分類,評分低的很可能即使手持糧票也買不到米,會被限制買食物的種類,更甚者完全沒法得買。

當然不要以為只有評分低的人受影響,所謂的評分高低一來由中共決定,但其實更取決於國家還有多少糧食。若出現大躍進時那種大規模的飢荒,除了特權階級外,相信沒有人不會受到影響。

習大大看來很相信大數據,也很相信中國能自給自足。或許他可能認為只要掌握到大數據就能知道實際的市場需求,就可以把一切都掌握之中,甚至有朝一日把中國成為真正共產主義國家。我們就適隨尊便放長雙眼看看這場有趣的實驗結果會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