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火塘|蝙蝠、森林、原住民與非原住民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最近的火塘因為當前都是惡劣新聞,不免有些烏煙瘴氣,今天讓我們談談比較不那麼灰色的話題。
《科學人》雜誌最近刊出一篇文章與蝙蝠物種有關的文章,大意是說,巴西亞馬遜地區的蝙蝠因為棲地破壞,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但蝙蝠又是亞馬遜地區佔據重要生態位置的物種,現在科學家們寄希望於原住民,因為研究顯示,在原住民擁有排他性土地權利的地方,物種多半能夠興盛繁衍。
這背後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原住民傳統的土地利用方式對環境的擾動較少,也不會大規模砍伐森林,而人類砍伐森林(通常出於農牧或建設的目的),正是巴西蝙蝠物種失去棲地的最主要原因。
▼ 科學家們談論的受威脅蝙蝠包括馬氏劍鼻蝠(Lonchorhina marinkelli),這是劍鼻蝠屬下的四種蝙蝠之一。這類蝙蝠特殊之處在於有獨角獸一般的尖鼻子,對不熟悉蝙蝠的人來說可能近乎外星人的長相。下圖是湯氏劍鼻蝠(Lonchorhina aurita),尖鼻子比馬氏劍鼻蝠還更長更尖。
去年瘟疫爆發之後,人們普遍對蝙蝠感到恐懼,認為蝙蝠是疾病的傳染源,許多人見到蝙蝠就極力撲殺,在秘魯就有鼠耳蝠(Myotis)棲地被縱火。不過科學們認為,失去蝙蝠所製造的問題,恐怕會導致更多的疾病,而不是撲滅了人人恐懼的疾病。
想要保護巴西蝙蝠的科學家們呼籲,應該支持原住民取得土地的支配管理權,這是為了保護亞馬遜雨林的健康。這樣的言論近兩年愈來愈常見,為很多原住民所擁抱接納,但這也是一種利益出發的理論,其邏輯的反面就是:
❝ 對非原住民沒有用處的話,原住民土地權利就另當別論了。❞
當然,出於利己的目的而主張利人,這並沒有什麼不對,只是利益的方向不知何時可能改變。目前看起來,對原住民友善的聲音正在增加,大體而言也都是基於這個利益方向的一致性。
去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年度《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任何國家要達到高度的發展狀態,必然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傷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也發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指出,當今世界必須因應自然、氣候與經濟問題展開社會性的變革,這意味著人類必須在各種活動中揉合自然的價值,在這方面,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可以作為變革的嚮導。結合原住民的傳統知識和現代科技與資金,還是有可能為無節制的人類發展踩下煞車。
這方向看來很明確,問題是必須找到具體的實踐計畫。常見的方法也是上文的科學家們對亞馬遜雨林的建議,也就是承認原住民族的土地權,讓原住民依照其傳統方式管領土地。這種作法直接改變了人類的環境利用模式,能夠有效的將有機碳持續鎖在土地裡,而不是在大規模開發活動中被當作溫室氣體而排放出來。這樣的做法見於厄瓜多境內亞馬遜雨林的薩拉亞庫(Sarayaku)地區,這裡的奇楚瓦原住民(Kichwa)就以這樣的方式持續利用他們的土地,名為活森林(Kawsak Sacha),在外人的角度看來那無疑是一種土地與森林保育活動。
同樣在亞馬遜雨林,玻利維亞也有團體從事混農林業(agroforestry),以原住民的傳統方式利用土地。重拾火管理的傳統以後,不受控制的森林野火大幅減少,劣化的土地得以休息並恢復地力。森林裡可以從事蜂蜜養殖和可可生產——作為巧克力原料的可可豆生產不是非得破壞環境不可,問題在於從業者要不要將環境成本一併考慮。
▼ 玻利維亞境內亞馬遜雨林居民的可可生產方式,贏得2021年聯合國的赤道獎(Equator Prize)。這個獎項頒給能夠在維繫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遷和求取地方發展三者當中取得平衡的計畫。之後我們會陸續為大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