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汉之声

原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MTY4MzE2Ng==&mid=2247486197&idx=1&sn=aabdb688d10b10f0783bdd72c283d2fa&chksm=fcdd32c4cbaabbd28e6f1109dcf23792703ac1bf6a6ba0af4e95345bb2648ce77e50af82e710&scene=178&cur_album_id=1772072997231640577#rd

只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民族国家的优势是巨大的。相比较非民族国家而言,民族国家意味着汉人被征收更低的税收,生育更多的人口,文字狱更少,吃得更饱,更有尊严。

更低的税收

康熙五十年清廷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是数百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清代空前的“仁政”。满人无赋税,该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似为汉人。但康煕朝何以能实行大量鐲免的“德政”?汉人是否得到了永久的实惠?

稍微比较一下明清赋税,便可发现清初全国赋税总额是以明朝万历末期至崇祯时期的横征暴敛为基准的。直至康熙末年清朝的人口土地并未超过明万历时期,然而其赋税收入却较明万历初期增加了许多倍。清廷统治者立国的基础,就是过于沉重的高额赋税”。而另一方面,“使汉人出资以养旗兵,而因以防汉”。汉人须承担八旗俸饷,每年总数数百万至千万两之巨。咸同时期满汉俸饷两项,“统计二百余万,汉人所得者十一万有零。发捻乱后,俸饷减成,光绪初年,旋复旧额,是满人俸饷仍占汉人十之九。”【1】

吃得更饱

据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一文,历代粮食人均占有量,秦汉为985斤,隋唐为988斤,宋代为1457斤,明代为1192斤,而乾隆年间,仅为780斤。【2】

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介绍,满清治下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的情况十分普遍。

大唐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而据说文景之治时,中国老百姓也都富裕得十分了得,家家户户都骑马,而且全骑雄马,谁要是骑雌马或者小马都会遭到众人嘲笑。《史记·平准书》载:

至今上(指汉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都城)鄙(边远地方)廪(粮仓)庾(露天谷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太仓(京师的大仓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雄马)字牝(母马)者傧(排斥)而不得聚会(当时人皆乘雄马,有雌马杂处其间,便互相踢咬,故被斥于外而不与同行)。

乾隆盛世中却绝没有类似的记载。《兴国县志》载,乾隆年间,陕西许多农民“每岁必卖食买衣,因衣之费,而食已减其半,其艰于食者固自不少,而缺于衣者抑已良多”。洪亮吉也说,乾隆晚年和嘉庆年间,农民“终岁勤动,毕生皇皇,而自好者居然有沟壑之忧,不肖者遂至生攘夺之患矣”。【3】

生育更多

人的生育意愿高度相关于对未来预期。在《中国人口史》第5卷中,曹树基证明,以往由于严重低估人口基数导致的所谓清中叶人口空前高速增长的说法不确。从1644清朝建都北京至1851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前,人口年均增长率0.49%,增速低于唐前期、北宋前期和南宋前期,即便是其中增速最快的康雍乾百年“盛世”,年均增长率也不到0.7%,所以“清代前期人口的高速增长‘是一个虚构的命题”。【4】

清末以太平天国战争为主的咸同年间大战乱,固然使人口从4.36亿降到了3.65亿,辛亥革命前夕却恢复了增长。根据侯杨方《中国人口史》第6卷的研究,清末民初到抗战前的人口增速更是超过了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在1911-1936年间,全国人口从4.1亿增长到5.3亿,年均增长率达到1.03%。尽管抗战导致人口下降,但1949年年底仍达5.4亿。侯杨方据此认为整个“民国时期的全国人口增长速度之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5】

更少的文字狱

通过数据的统计,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满清禁书,至少十倍于明朝。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清朝的禁书,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次数上,都远远大于明朝。其中,违碍书籍的数量是明朝的约29.2倍,科举时文是明朝的约27.2倍,剧本小说是明朝的10.2倍,妖书是明朝的约8倍,禁书总数为明朝的约12.6倍。明朝的统治时间为278年,清朝自天聪年间开始禁书,到道光年间,共224年,比明朝还要少50多年,而其禁书的数量却比明朝多了不止十倍。虽然这只是一个概数,但却能很直观地反映出明清两朝在禁书数量上的巨大差距。【6】

更多的尊严

严格来讲,生活在民族国家,不仅是尊严,更关乎于生命。

北周与北魏都是由非汉民族建立的国家。正如“周、齐每以骑战,驱夏人(即汉民族)为肉篱,诧曰:‘当到汉狗饲马,刀刈汉狗头,不可刈草也’”。【7】

也就是说,非汉族的外族王朝互相攻伐,常把汉族平民推到最前面,作为他们的人肉盾牌,并且把汉族称作汉狗。

汉人,在很多外族眼里,则不过是一群类似牛羊的猎物,他们在挥刀砍杀驱逐时,心中并没有丝毫的怜悯。甚至,在他们抢掠回来的报告中,多数时候是把汉人和牲畜混报的,比如天聪七年(1633年)九月,“往略明山海关贝勒阿巴泰……奏报俘获人口及马牛驴四千二百一十有三”。第三次抢掠回来后的报告是:“共俘获人口牲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崇德元年(1636年)九月“往征明国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奏言……遂直入长城,过保定府至安州,克十二城,凡五十六战皆捷,共俘获人口牲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崇德八年(1643年)七月,征明克捷,“共俘获人畜九十二万三百”。以至于后世的史学家为区分开人与牲畜的数字头痛不已。【8】

而作为汉民族国家的南朝,则善待被北朝外族虐待的汉人。把投奔的汉人归入白籍,东晋政权建立后,在政策上鼓励北方汉人迁入自己统治的长江流域。对从北方迁来的至少70万汉人,设侨州、郡以安置。侨居州郡的人口,对他们单独以白纸造册登记,形成白籍,不征收租税,也不派发徭役。【9】

唐高祖、太宗时期也曾多次下诏收抚流徙的人户重返家园。武德九年(626年)九月丙戌,太宗初即位,“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贞观三年(629年)十二月,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贞观五年(631年)四月,“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10】。毫无疑问,唐朝的这些举措解放了大量被异族掠夺为奴隶的汉人,让汉人重新站了起来。 

如果一个人,他只关心自己的生活水平如何,那么,从他自己最切身的利益出发,他也应该支持民族主义。因为,最起码而言,民族国家可以让人吃的更饱,生的更多,说的更广,活的更有尊严。

参考文献

【1】姚念慈:《“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国学网一中国经济史论坛杨度:《国会与旗人》,《中国新报》第7-8号,1907年10月15日-1908年1月12日。

【2】何刚德:《春明梦录·客座偶谈》,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版,第100页。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史,2008(01):24-31.

【3】张宏杰. 饥饿的盛世[M].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4】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35页

【5】侯杨方:《中国人口史》第6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75页

【6】明清两朝的禁书与思想专制[D]. 吉林大学.

【7】《通典》卷二OO《边防典》北狄条

【8】张宏杰. 饥饿的盛世[M].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9】刘守刚著. 财政中国三千年.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20.

【10】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二卷,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