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由SHOP Taka Ishii Gallery提供

說起日本攝影師荒木經惟(Nobuyoshi Araki),許多人腦海中會閃過那些充滿情慾的畫面,他其實也有憂愁及內斂的一面。他的攝影宣言不止赤裸裸的性愛,還借喻花朵的生命力,表達隱藏的情緒。

女人與花,是荒木經惟一生孜孜不倦拍攝的主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無疑是已故妻子青木陽子,1963至1972年,他曾在日本最大廣告公司電通(Dentsu)任職攝影師,在那裏認識陽子,1971年他發表首本攝影集《感傷之旅》,記錄二人度蜜月的生活片段,捕捉陽子在火車、旅館、睡覺甚至是性高潮的瞬間,描繪他與陽子的私人關係——他將攝影稱為「私寫真」,藉此闡述他的攝影宣言。他的攝影世界不是甚麼「決定性瞬間」,而是日常那些觸動他的事物,在他看來,攝影即是記錄人生,因此他樂此不疲地拍攝生活的大小瞬間,愛貓Chiro、天空、東京街景、性行為、綑綁的裸體,當然還有花朵。

去醫院探望陽子時拍下自己手抱鮮花的影子(Araki Nobuyoshi)。

人如繁花 盛放與凋零

過去三十年,荒木經惟拍攝過多個以花為主題的作品,對他而言,拍攝花的同時,其實也在投射自己的情感。由童年時代開始,花朵作為生命與情慾的象徵,一直潛藏在他腦海裏,在他東京的家附近有一間淨閑寺,那裏供奉着許多江戶時代青樓女子的亡靈,小時候的他把淨閑寺當成遊樂場,時常見到墓地的獻花,令他對生死有初步認知。朝花夕拾,花朵便是如此刻劃在他腦海裏,1980年代,他曾拍攝淨閑寺裏的彼岸花,然而令他對花朵產生執念的,仍是陽子。

荒木為佈滿鮮花的陽子拍攝的遺照(Araki Nobuyoshi)。

陽子生前愛花,他們家中總有花的蹤影,只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陽子患上乳腺癌,那時荒木常常帶上鮮花去探望陽子,即使在她彌留之際,亦不忘一束含苞待放的花。他茫然地拍下自己手抱鮮花的影子,記錄被鮮花圍繞的陽子遺體,這系列《花人生》照片令他對生死有更深刻的體會——人與花不乏相似之處,同樣會經歷怒放與凋零,花會枯萎、人會消逝,他以花開花落來借喻人生。1990年陽子離世後,他開始大量地拍攝花朵,寄託對亡妻的思念,慢慢醞釀出《花曲》系列。

灣仔SHOP Taka Ishii Gallery曾舉辦荒木經惟 《花曲》展覽。

越近死亡 越具生命力

有別於《花人生》系列所刻畫的死亡,《花曲》特寫不同盛開的花朵,在灣仔SHOP Taka Ishii Gallery展覽現場,多張《花曲》系列照片拼貼成偌大牆紙,一朵朵生意盎然的花蕊顏色鮮艷,充滿視覺衝擊力,乍看之下充滿無限生命力,荒木經惟以攝影記錄這短暫的美麗。「花在越接近死亡時越具有生命力。即將枯萎之前是最美的。靠上前,聽一首醉於性靈的花曲。」在1997年出版的攝影集《花曲》裏,他如此寫道。

在這片盛開的「花叢」中,掛有兩幅《空景/近景》(1991年)的黑白照片,那是荒木拍攝陽子離世後的物件,包括凋謝的花朵,與《花曲》系列形成強烈對比——這令人想起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精美。如果說盛開的彩色花蕊意味着生命,那麼枯萎的黑白花朵無疑象徵死亡,黑白與彩色的交集,正如荒木經惟身穿粉紅大衣與亡妻黑白照片的合照一樣,那種生死無常才是真實的人生,而愛情卻可以是永恆的。

·相片由SHOP Taka Ishii Gallery提供

·顯影網站Instagram(雙語內容): https://www.instagram.com/photogstory/

·相片由SHOP Taka Ishii Gallery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