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舊』與『新』華人(五):皇室『使者』與中國
(承接上文)
奧克哈大亨和地區投資者之間的合作,無疑展示了一套成功方程式,即通過執政柬埔寨人民黨、商會還是其他聯繫建立起來。外國合作夥伴帶來了投資、技術專長和熟練勞動力,而奧克哈提供了土地(外國人在柬埔寨是不允許擁有的)和政治支持(『支持』)。一位精英內部人士補充道:
中國人希望與我們合資,因為我們知道如何處理程序、處理稅收、找到地點。這應該是一家合資企業,否則他們就不會成功。他們尋找合適的人,通常他們尋找會說華語的人。
正是通過這一安排,建立了種植園和生產設施,正如一家物流公司的雇員所確定的那樣,貨物在西哈努克港和金邊港口卸貨,而海關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過去十年來,柬埔寨房地產熱潮的很大一部分也是由這種安排推動。金邊及其周邊地區的共管公寓、寫字樓和衛星城巨型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儘管有人警告說,建設房地產狂潮與私營部門和中產階級增長有限之間的差異造成了房地產泡沫。事實證明,『新』華僑尤其熱衷於投資柬埔寨的房地產,據稱這是因為中國的反腐運動,以及柬埔寨作為洗錢避風港的名聲。
奧克哈的數量迅速增加,從2004年的估計20人增加到2014年的700多人。不太顯赫的奧克哈並不像上文提到的奧克哈那樣依賴強大的政治支持,由於他們在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他們經常設法與『新』華僑投資者建立聯繫。他認為武西(Vuthy)是柬埔寨『最大的家族之一』,他的家人就是其中之一。當柬埔寨在20世紀90年代開放時,這家人開始專注於建築業。他們確保建立互補的業務,以滿足倉庫和工廠的建設。用武西的話說:
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建築行業;交易材料和建築本身。我的一位叔叔從事鋼鐵行業,我的父親從事建築行業,另一位阿姨和叔叔是(一個知名品牌)油漆的進口商和獨家經銷商。所以我們的父母做鋼鐵,塗料,屋頂,建築,不同的事情。
武西和他的堂兄弟們目前正準備接管他們父母的企業,同時他們也利用父母的資金創建了新的企業。
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這家人主要從當地人(主要是柬埔寨潮州人)那裡獲得建築合同。這家人為當地富豪建造了倉庫和工廠,例如,這些富豪擁有糖或橡膠種植園,或者活躍在伐木業或汽油和天然氣行業。
大約在世紀之交,東北亞成衣製造商來到柬埔寨,利用美國和歐盟對從柬埔寨進口的商品徵收的低關稅,出現了新的商機。用一位製衣行業代表的話說,柬埔寨實際上成了製造商的『一個大加工區』。憑藉他們成熟的專業知識和網路,武西的家人從外國製造商那裡獲得了合同,主要來自大中華區,這些製造商前來尋找可靠的當地建築公司。他們在金邊郊區和通往西哈努克港的高速公路沿線建造了許多成衣廠。由於『新』華人往往在經濟特區內或柬埔寨大亨或柬埔寨人民黨官員擁有的特許權土地上建廠,獲得建築合同還要求他們加強自己在金邊商界-國家精英中的地位。武西的一位叔叔擁有奧克哈的頭銜,這表明他確實是這群精英中的一員。
在供應方面,『新』華人參與也同樣促使他們著手新項目。這家人以前從中國大陸和越南進口鋼材,但最近開始從台灣進口鋼材,並與一家台灣公司合資在柬埔寨設立了一家專門從事鋼結構的工廠,如確保原材料品質和製造和設計方面的技術轉讓。
Vuthy的家族培育了它的中國背景,因為華人的身份和語言為當地和地區的商業安排提供了便利。Vuthy認為他的中國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你自己創業』。在進入國外著名大學學習工程、建築和工商管理之前,Vuthy和他的堂兄弟們去了金邊的端華中文學校:
在家裡,我們所有的父母都和我們說高棉語或潮州語,但我現在說的潮州語非常基本。我們的一些父母也會說普通話,但不太好,因為在越南人管治時期,他們沒有機會說普通話……。大多數在柬埔寨的華人父母都會把孩子送到中文學校學習普通話。在柬埔寨的學校裡,他們從來不教潮州語,總是教普通話。上午是漢語課,下午是普通(柬埔寨課程)教育。
這所學校隸屬於潮州方言協會,校舍裡還有一座潮式寺廟。每年春節期間,Vuthy的父親和叔叔們都會邀請端華的舞蹈隊表演舞獅和舞劍。他說:『我們邀請他們祝福我們的企業。這是相當昂貴的,但所有的錢都花在協會身上了。』
Vuthy家族的案例表明,奧克哈一家從中國在柬埔寨的『新』投資和工業中獲益良多,特別是如果他們迎合服裝和房地產行業的話,這些行業是這些投資的主要集中地。與此同時,不會說普通話的家庭面臨更多障礙(正如上一節針對中小企業所觀察到的那樣)。
法利(Phally)的家人也在建築行業,他的父親擁有奧克納頭銜,他們不會說普通話。這家人在1975年赤柬接管之前逃到了加拿大,在蒙特利爾長大的法利和她的兄弟姐妹們學習了高棉語、法語和英語,但沒有學習普通話。
自從她的父親1990年回到柬埔寨成立一家建築公司以來,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公共合同來建設道路、橋樑、排水系統和鐵路,這些合同由柬埔寨各部委或市政當局頒發,但由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或法國發展銀行提供資金和監督。他們通過父親與官場的關係,以及他的孩子們滿足捐贈者要求所需的知識,包括正式的合同、招標程式以及法語和英語,獲得了這些公共合同。
這家人幾乎沒有和『新』華人做過生意--只有『一些進口』--Phally覺得,儘管『我們也來自中國,但心態不一樣,我們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然而,隨著西方捐贈者的資金越來越多地被中國的投資和援助所取代,Phally正在考慮學習普通話,哪怕只是因為中國的投資代表著一個『巨大的』機會。
原作者:米歇爾·維弗(Michiel Verver)
(完)
(編譯自Verver, Michiel, "“Old” and “New” Chinese Business in Cambodia’s Capital”, 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 Singapore, Decembe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