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多样化,区别不在于国别,而是有没有写作的自由

多元化,多样化,多极化……想要理解这些词汇,以及背后的含义,需要认真再认真思考与观察。很多人在看马特市文章时,总会觉得自己像个二傻子,因为他看到每一派的观点,都觉得说的对,说的好,说的有理。到最后把自己搞得精神分裂,骑在墙头左右为难。如果你看一个问题,最后总是选择了貌似公允到各打五十大板,并试图通过自己都没搞明白的辩证逻辑安慰自己这是允执厥中,这里就存在很大的误会。因为这叫压根没有自己的观点。真正的大师一般观点鲜明,很少骑墙。出现骑墙最大的可能是,你没有价值观!

      Multiculturalism
    多元文化主义与“身份政治”、“差异政治”和“承认政治”密切相关,所有这些都致力于重新评估不受尊重的身份并改变使某些群体边缘化的代表性和交流的主导模式,正如一些多元文化主义批评者所暗示的那样,多元文化主义不仅涉及身份和文化的主张。这也是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的问题:它包括要求纠正人们由于边缘化群体身份而遭受的经济和政治劣势。{利益诉求,价值实现,道德观念,族群认同}
    多元文化主义是更广泛的政治运动的一部分,旨在更多地包容边缘化群体,包括非裔美国人、妇女、LGBTQ 人和残疾人。这一更广泛的政治运动反映在 1980 年代关于是否以及如何使学校课程多样化以承认历史上边缘化群体的成就的“多元文化主义”辩论中。但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更具体的焦点是承认和包容主要根据种族、国籍和宗教定义的少数群体。少数民族和宗教少数群体(例如美国的拉丁裔人、西欧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例如巴斯克人、加泰罗尼亚人、魁北克人、威尔士人)和土著人民(例如土著人民和土著人)的移民。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团体。
    当代政治话语和政治哲学中的多元文化思想反映了关于如何理解和应对与基于种族、民族和宗教差异的文化多样性相关的挑战的辩论。 “多元文化”一词通常用作描述社会多样性事实的描述性术语,多元文化主义作为西方自由民主社会背景下的规范理想。虽然该术语已经包含了各种规范性要求和目标,多元文化主义的支持者在拒绝“熔炉”的理想中找到了共同点,即少数群体的成员被期望同化为主流文化。相反,多元文化主义的支持者赞同一种理想,即少数群体的成员可以保持他们独特的集体身份和做法。就移民而言,支持者强调多元文化主义与移民融入社会相容,而不是反对;多元文化政策为移民提供更公平的融合条件。多元文化主义的另一组论据基于自由的价值。 Phillip Pettit (1997) 和 Quentin Skinner (1998) 等一些理论家借鉴了公民共和主义传统,发展了免于统治的思想。基于这一主张承认的论点,弗兰克·洛维特(Frank Lovett,2009 年)坚持认为,统治是人类繁荣的严重障碍。与自由主义理论中以不干涉为主导的自由概念相反,作为非支配的自由,源自公民共和传统,侧重于一个人“在任意的基础上干涉他人选择的某些选择的能力”。有能力创造。根据这种自由观,即使我们没有像仁慈主人的奴隶那样受到任何干扰,我们也可能不自由。如果我们依赖可以任意对我们行使权力的另一个人或团体,我们就会受到支配。
    弗兰克·洛维特 (Frank Lovett) 探讨了不受支配的价值对多元文化适应问题的影响 (2010)。他的前提是不受支配的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类利益,而且我们有表面上的义务来减少支配。他认为国家不应该容纳直接涉及统治的社会实践。事实上,如果不受支配的自由是一个优先事项,那么人们应该“旨在尽快结束这种做法,尽管它们碰巧对参与者具有任何主观价值”。至于不涉及使个人受支配的做法,允许但不一定需要通融。仅当便利可以促进减少支配的目标时才需要便利。他根据一个熟悉的现实世界案例讨论了一个程式化的例子:穆斯林妇女和女孩戴头巾的做法。洛维特建议,假设对自由民主社会中的特定穆斯林社区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受到阻碍,产生了“严重的父权统治”。戴头巾的做法应该得到适应,因为不这样做可能会加强社区对其他强化父权统治的共同做法的承诺。
    第二个主要批评特别针对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适应理论,它源于结社自由和良心自由的价值。如果我们认真对待这些观点,并同时接受上文讨论的本体论和伦理个人主义,那么我们将被引导去捍卫的不是对群体的特殊保护,而是个人组建和离开社团的权利。正如 Chandran Kukathas 所说,没有群体权利,只有个人权利。通过给予文化群体特殊的保护和权利,国家超越了它的职责,即确保文明,并冒着损害个人结社权利的风险。国家不应追求“文化融合”或“文化工程”,而应追求对少数群体的“冷漠政治”
    这种自由放任的方法的一个限制是,本身不重视容忍和结社自由,包括解散或退出一个群体的权利的群体,可能对群体成员实行内部歧视,而国家几乎无权干涉在这样的协会里。冷漠政治将允许虐待弱势群体成员,用库卡塔斯的话来说,容忍“抚养未上学和文盲儿童​​的社区;强制安排婚姻;拒绝为其成员(包括儿童)提供常规医疗服务;并造成残酷和‘不寻常’的惩罚”(Kukathas )。接受这样的事态将放弃自治和平等的价值观,许多自由主义者认为这些价值观是任何名副其实的自由主义的基础。
    多元文化主义的第三个挑战将其视为一种“承认政治”,将注意力从“再分配政治”上转移开。我们可以分析地区分这些政治模式:承认政治挑战地位不平等,它寻求的补救措施是文化和象征性变革,而再分配政治挑战经济不平等和剥削,它寻求的补救措施是经济重组。工人阶级的动员倾向于重新分配的一端,而要求免于普遍适用的法律和同性婚姻运动的主张处于认可的一端。在美国,将自己视为“进步左派”一部分的批评者担心,强调多元文化主义和差异的“文化左派”的兴起会将焦点从争取经济正义的斗争转移开(Gitlin 1995,Rorty 1999)。英国和欧洲的批评者也对多元文化主义对社会信任和公众对经济再分配的支持的影响表示担忧。 Phillipe van Parijs 邀请学者考虑以下命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特定领土内人口的文化……同质性越强,经济团结的前景就越好”。
    这里有两个不同的关注点。首先,种族和民族多样性的存在降低了社会信任和团结,进而削弱了公众对涉及经济再分配的政策的支持。例如,罗伯特·普特南 (Robert Putnam) 认为,美国社会信任度和公民参与度的下降与种族和民族多样性密切相关 。 Rodney Hero 表明,一个州的种族和民族异质性越大,州级福利计划的限制就越多。跨国分析表明,种族多样性的差异解释了美国没有发展出欧洲式福利国家的重要原因。第二个担忧是,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本身通过加剧群体之间种族和民族差异的显着性并破坏被视为健全的福利国家所必需的共同民族认同感来破坏福利国家。
    作为回应,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家呼吁并合作对这些所谓的权衡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关于多样性和再分配之间的紧张关系的第一个担忧,Kymlicka 和 Banting 质疑主要来自非洲研究的经验证据的普遍性,非洲国家机构的薄弱意味着没有可用的传统或机构能力来应对与多样性,或在美国,几个世纪以来的奴隶制和种族隔离已经塑造了种族不平等。在许多少数群体是新来者且国家机构强大的地方,日益多样化的影响可能大不相同。 Barbara Arneil 还挑战了 Putnam 的社会资本论点,认为公民社会的参与发生了变化,而不是下降,这主要是文化少数群体和寻求更大包容和平等的妇女之间动员的结果。她认为,导致信任和公民参与发生变化的不是多样性本身,而是多样性的政治,即不同群体如何回应和挑战管理其社会的规范。因此,核心问题不是减少多样性,而是确定以正义的名义重新谈判差异的原则和程序。
   至于关于承认和再分配之间权衡的第二个担忧,巴里和罗蒂等早期再分配主义批评者所依赖的证据是推测性和推测性的。最近的跨国研究表明,没有证据表明多元文化政策会削弱福利国家的系统性趋势(Banting 等人,2006 年)。 Irene Bloemraad 对加拿大和美国移民融合的比较研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多元文化主义和福利国家之间不仅没有权衡,而且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实际上可以增加对再分配政策的关注和资源。她发现,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为移民提供各种以其母语的服务,并鼓励他们在成为加拿大公民后仍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加拿大永久居民入籍率比美国高两倍的主要原因。多元文化主义者同意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但他们仍然坚持认为再分配和认可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题。两者都是追求少数群体平等的重要方面。在实践中,重新分配和承认——应对物质劣势和边缘化的身份和地位——都需要在种族、民族、国籍、宗教、性取向和阶级之间实现更大的平等,尤其是因为许多人站在这些不同的类别并遭受多种形式的边缘化。承认政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参与的影响,而且在于将边缘化群体的成员充分纳入为平等公民。
求同存异,怎么同,跟谁同,怎么异,跟谁异。
和谐社会是兼容并包的社会,还是一言堂的社会,空想主义的社会。

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建设等等。譬如两栖,三栖动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之中。生态学跟社会学是两码事。homeostatic 是器官与器官之间必须经由调整和监管机制保持平衡,才能使整个基体正常运作。没有理解清楚稳态这个概念,就会推导出错误的结论。鲶鱼效应,引入竞争,带来活力。这是积极的一面,区别在于控制变量。

正如生态系统一词,不仅仅是解释碳基生物,还被运用在其他方面。如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开发,在App的生态系统构建上,同样需要形成完整的闭环系统,并不断优化系统上的每个环节,才能保证App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多物种的生态等等。他与我们讨论的 Multiculturalism 是两码事。主义被拿来解释社会现象,解决某些问题。拿生物学套社会学,只能说不严谨,也不客观。正如共产党强调的公有制为主体,但是掌握了权利的公有制,归根结底还是少数人在控制。这就是文不对题,严重违反客观基础。

文化多元,战略多元(企业),不等于无序与混乱。典型的双语教育。人格分裂不等于多元,而是价值观混乱。多元的前提是求同。多元的本质是对自由的阐述。和谐社会价值观。

王瑞杰(新加坡副总理):多元化社会,可成为我国优势。通过汲取不同的意见和视角,探索课题,尝试可行的方案。寻找共识,我们可以克服挑战,一起把握机遇。(讲到这里,我想起新加坡也是华人社会,为何五毛不碰瓷新加坡?可见其在意的非血缘,新加坡是反共的国家)

多元文化有时指政府政策的惯例。对待移民团体和文化,一般有四种政策:

  • 单一文化政策:非常接近民族主义,不接纳外来文化,对外来移民进行社会整合,将其吸收到本民族的文化之中。
  • 领头文化政策:这是德国学者Bassam Tibi构造的一种社会模式。在他的《没有特征的欧洲》(Europa ohne Identität)一书中,一个国家裡的不同族群可以有各自的特征,但是必须支持作为社会基本核心概念的领头文化。在西方国家,这些基本概念是:民主政教分离启蒙思想公民社会等。
  • 熔炉政策:传统观念中是一个熔炉,无须政府干预,各种移民的文化自行熔为一体。
  • 多元文化政策:与上述政策相比,多元文化政策的观点是,移民族群可以保留自身的文化,并且同其他的文化和平地交流,但是必须支持社会基本价值观。【摘自维基】

在世界范围内,官方实施多元文化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

  • 学校军队和社会各界容許民族传统和宗教服饰
鼓励少数民族在政治、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中有自己的代表 【摘自维基】

政治分配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这不叫多元化,这叫父权意志。被动接受安排,这是消极因素。这是一种权利运作模式。正如多元化现象,多元化不等于无序,无序状态不是一种稳态,也不是一种成熟生态。

热力学第二定律(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一个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熵永遠唔會跌,只有可能維持不變或者升。熱力學第二定律意味,搵個封閉系統,隨時間過去,個系統內部嘅粒子同能量頂櫳維持唔郁,而喺現實多數會慢慢走位(可能嘅微狀態數量上升),會漸漸趨向熱力學平衡(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熵數值最大化嘅狀態。好似生物等嘅非封閉系統(會同周圍環境傳能量)可以內部熵下降,但噉做實會引致佢周圍環境嘅熵升,而且升至少同一樣咁多。因為噉,宇宙嘅總熵依然會升。(粤语部分摘自维基)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社会并不是闭环系统,也不可能实现全民操控。熵会永增,变量不会消失。在一些社会组织中,如部队。政治决策民主统一,军事决策专权分散。会从专业角度,情报角度,决策角度考虑。社会不可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社会是有基体,是大的集合,是组织与组织的构成(数学模型)选择合作还是对抗,各有解释。这种情况正是多维的展现。文化层面,沟通层面,经济层面,族群层面,利益层面。多元化社会是兼容并包的一个展示过程,并非最终结果。一维,一元化看似简单,但强行实现,会引发严重动荡,而一元化,并非方方面面一维,仅仅是消除了政治障碍。差异是不可能消除,这里又引出了平等的概念。

种族主义是一种自我中心论,具有排他性。如纳粹德国的雅利安优越论,是当时主流文化,但不是多元文化。同理,今日的中国民族主义也发展出极右的趋势。
中国不是没有民族问题,而是很大的问题。满,汉部分人都主张杀戮。
东亚的传统文化接待(标题非本人想法,仅引述视频)

放大欧美族裔冲突,很可能会烧到自己。屠满的历史在中国不过百年,到如今,各种民族冲突对立。只要被野心家利用,杀戮是不可避免的。如千岛湖事件一样,强调大陆人对台湾人的杀戮,就会放大对立情绪。而刻意压制,不会使得这种情绪消失。皇汉在中国没有政治舞台,但不代表这不是一小股政治势力。公正,法制,沟通和理解。这些基础都不存在于共产中国之中。当黑人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时,很少会有舆论认为该牺牲自己成全“国家政策”。五毛也不傻,知道领导干部子女不会跟黑人媾和。

是先有东突,还是先有产生东突的土壤,这是个问题。正义性和最终胜利,是严肃话题。
内蒙人遭遇,铁拳是无处不在的。
藏人
蒙人
汉人一样反抗
退伍老兵
刺刀政权,并非大话。死亡司空见惯,遑论文化。
第三方视角和真实历史研究

政治正确不是存在于东方还是西方,而是政府需要这种政治正确。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政府。都发源于现代西方社会,听起来很拗口。政府组织,政治宣传,以及权利架构。正如“Genghis khan是中国人”这种说法为何会成为国际大笑话。

我们看到很多社会问题,以及沟通,交流。政治运作等等。其复杂性不是简单可以解释和阐述的。多元文化是否为政治服务。善与恶的标准在哪里。

中国人的暴力是有历史基因的。食人史,屠杀史,战争史以及各种酷刑习惯。这跟人多人少都无关。这又是一种现象,也是漫长的过程。现在大陆人被共产党教育洗脑之下,谈论西方,台湾动辄喊打喊杀,请问他们日常接触几个西方人,台湾人?为何仍能爆发出各种各样的新闻,释放暴力?毒死狗也告诉我们,大陆一些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等等,连毒狗的都管不住,居然觉得可以管住台湾,可以管住台湾社会。大陆养狗大部分是要办证的(并非全部地区,并非全部都会选择办证),毒杀别人私有财产(宠物),这叫什么行为。觉得有错,有不妥,这时候就忘了物业了?就不先沟通了?再比如合租现象,房客与房客之间如何和谐共处?这些例子不是现代多元化文化的讨论范畴。它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多样性带来差异化,也丰富了文化与娱乐。 东亚的多元文化,如马来亚的穆斯林文化,柬埔寨,缅甸等地的佛教文化。日本,韩国,蒙古。民族,文化上的多样性,让你能够很容易发现差别。正如大陆社会,上海和四川是两种文化,两种生活方式,两种饮食习惯等等。以下几点问题,请自我作答。1是否支持大一统、2对同性恋的看法、3对不同种族的观点、4政治观点,信奉的主义,5非主流文化思想怎么看、6是否支持多党制、7是否支持军队国家化、8对大政府的看法、9如何看待宗教信仰、10对弱势群体的看法、11对双赢合作的看法。

不能理解背后的逻辑,就不能理解什么叫多元文化。忽略了多元化是自由意志的一种表现(不是唯一表现)。 1923年希腊,土耳其人口互换事件。是摒弃了多元化社会的一个最好例子。一元化并不能带来社会的稳定,高压政策与强制手段,也无法体现出先进性。还拿封城来说,如果真厉害,就不会反反复复地引起骚动与恐慌。

正是因为多元化,所以台湾才不断被碰瓷。谁在打压中华民国?谁不让中华民国存在?我想大陆人心里有数,今天台湾社会要放弃中华民国,放弃中国人。反而又不对了。毕竟台湾人的存在就是辱华,这跟任何历史,文化无关。正如汉人在台湾的历史,郭百年事件,大甲西大甲西社事件,沈葆桢的“开山抚番”。原住民接受孔孟,不是兴高采烈,而是被血腥屠杀之后的无奈。客家,福建,闽南,广东等地汉人(尽管汉人也是民族发明)。在台湾的烧杀抢掠。请问这些历史,为何不教?可见嘴上喊着研究历史,实际上可能是一窍不通。披荆斩棘,筚路褴褛是客观事实,屠杀原住民,抢夺土地也是客观事实。大规模民变,反清更是历史事实。小到高喊原住民加分不公,大到高喊“我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这些影响,又何尝不是一种包袱。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大陆至少没有说一种咸菜(辣白菜)也叫国粹———知名作者,大笨猫先生语录

确实,乌江榨菜少有辣白菜。咸菜有N种,腌萝卜条,黄瓜条,芦笋、野蕨菜,香菇,豇豆……喝粥养胃,这是不是“国粹”?如果说大陆抄袭韩国文化输出手段,只能说是缺乏创意与价值。更能说明,为何某些地区司空见惯的食品,却是其他地区鲜有问津的。更能体现什么叫多样性。也能说明,大一统之下,所谓中国老百姓自己都对中国“文化”懵懵懂懂,何况是对台湾社会与文化积淀的研究呢。过去天桥卖艺的把式,如三仙归洞,也被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鬼手王宝和靠这个手艺吃了一辈子。这正好反应了多元性和多元文化。正如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忽略了多元性,毕竟都认为多元化是假大空了,还要这些外宣部门干什么?

这个部门是讲好“中国故事”呢,还是有统战功能呢?这是不是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这叫不叫多元文化。

写文章之前一定要详加调查。毕竟,这不是第一次被碰瓷和胡说八道,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否定自由意志,也就否定了生而为人的基本。信仰本身是自由意志的一部分体现。信奉“独裁”,也是信奉的一种。正如俗语说,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

作为一种文化运动,政治运动。其结果不是自上而下,也不是自下向上。我们需要注意的不是社会现象。政治资源,学术背景,文化交流,以及项目,和现实结合。多元文化社会,定义性为少数群体运动。这跟大多数人理解的多元化不是一个概念。其背后的现实意义,是西方社会的一部分社会运动。这跟中国人,或者说五毛眼中的概念不是一回事。所以我说,如何定义多元化,远比评价多元化更重要。

附:对关联文中一些现象的点评。

多元文化是因为资源丰富,所以可以包容。

包容与否并非资源丰富还是匮乏。就现代各国而言,又当又立的国家,确实不多,共产中国可以算一个。各自治区究竟有多少自治权,号称港人治港五十年不变,这些大家都历历在目。如今连“一国两制”,“九二共识”都名存实亡。

人太多而资源又太少了,如果真搞什么多元主义,早就打成一锅粥了。”经典的本末倒置,底层逻辑。 大陆的资源,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比如南京,上海,武汉,北京等等。尽管大量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可这些城市里,别墅,高档户型也不少。X做装修比较久,主要是做油漆,给全屋定制服务。每天跑各种小区,各种别墅。五六千的灯,数十万的楼梯,室内有电梯等等,这些还算基本配置。豪宅是越看越长见识。套用小粉红的话,“你这么惨,恨国,还不是你不够努力”。这些逻辑反应出很多毛病。大陆二,三十万的车都是谁在开?中产阶级到底有多少?怎样定义资源丰富,跟谁对标?还有价值观,有钱就得“爱国”,“恨国”,或者有钱人就是好人,坏人吗?包括养狗,养猫。我也见的很多,租房住养狗养猫,全职地养,不上班。养个猫又是买猫砂盆,又是买笼子,猫粮等等,一个月也是大几千的开支。这些问题,需要具体人,具体分析。家家都有院子也不能杜绝狗的问题。中国乡村或城镇有院子的不要太多。养什么品种的狗,喂食什么,或人际关系如何,有没有打狗队等等。并不是资源足够,就一定没事。以本人养狗的经历。猫狗等也容易跑丢,也容易被拐走,也被人下药毒死,甚至喂食过多,吃撑死的都有。资源多不等于快乐,也不等于包容。有些人以虐猫,虐狗为乐。把猫狗掷入松香锅中,兽奸(交)的都有。理性状态下,人有了资源就会快乐;现实生活中,欲望和野心是无穷无尽的。马斯洛理论不能解释一切。原因就是度,以及方法。大陆道德论丧,心态扭曲,也不是说人人如此,而是你变态了,你能活的更好。这就是劣币逐良币。狂热社会达尔文主义,只能自我毁灭。

有多少人见过这玩意。

很难说资源究竟被五毛定义为什么资源。政治资源,财富资源,物质资源。包括资源是怎么来的,谁在分配(在中国肯定是共产党掌握绝对资源,怎么能怪到西方头上,得出莫名其妙的结论?)今天中国是一维化,打成一锅粥,当街砍人不计其数。警察没有不贪的,也没见五毛有多不舒服。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去经历,去看一些社会现象,也不是看了就组织语言去表达。

当街砍警察,2021年8月11日。俩警察仓皇逃窜,一警察当场毙命。

有史料揭露,黑奴的生活环境远超当时的中国农民。因为黑人是奴隶主购买的财产,且损耗后(过劳死)无法补充(1786年,除佐治亚以外的所有殖民地都禁止或限制从非洲进口奴隶。)反而是自由民的移民,为了扎根而过劳死。因为黑人要留着交配,生小黑人为奴,而自由民死了父死子继。无人承担责任。大量爱尔兰移民还不如黑人舒服。从这个鄙视链看,中国农民<爱尔兰人<黑人。当然,西方的政治运动,与革命也是不可避免的。按五毛想法,西方虚伪,快完蛋了,我文中给出的影像资料岂不是同样证明了中国要完蛋了。今时今日的政府,其控制力和钳制舆论,操弄经济与教育的能力,洗脑能力已非昔日可比。说不定共产党跟美国时不时交换情报。纽时报道过,美国特工或在中国被杀。政治斗争从来你死我活吗?美国作为秩序输出国,共产党也忌惮三分。这不代表不搞小动作。政府越摊越大,财政必然吃紧,崩溃也不是没有可能,中美都一样。俩国家想不死人,是不可能的。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70522/china-cia-spies-espionage/

直到今天,大陆的两类人依然是移民美国的主力,一类是上层人士,一类是社会底层。

关于现代汉语与台湾国语运动等等历史,这又是一个大的话题。说出这些问题的人,压根不懂台湾。语言和历史,文化与教育,你按大陆史观看是开台,按非大陆史观看,就是百分百的殖民统治。当年国民党的国语运动,在台湾禁止本省人语言,以说方言,原住民语言为打击对象,但不禁止大陆方言。(如山东话,上海话,粤语等等)本身就是以政治打压本土思想,这才是最大影响凝聚力的表现。蔡英文时期对大陆服贸远超马英九时期,这说明,蔡英文站着还能把钱挣了。不过现在大陆网络舆论加速地很明显,国台办都快成“卖国办”了。

那根所有权片段。
2021年8月6号。

抓一个老头,五个警察,还动了枪。就仅今年媒体曝光的用枪事件,从年初警察互杀,到这起,可见监管是一回事,实际情况是一回事。去年上海有一起击毙事件,今年有一起昆明男子砍人被击毙事件,死前发言说贪官污吏横行,生活没办法。不是天天在网上喊美国完蛋,中国张献忠就停止吃人的。中国的财富都去了哪里,大家心知肚明。所以打压多元化,是为了给共产党洗脑腾出空间。天天唱社会主义好,让你无暇顾及其他。


碍于篇幅有限,本篇内容完结,后续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