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审查的手段在一步步进化,上面也会提进一步的功能要求。除了删帖,还有很多要管的,比如推荐不能出现,搜索结果不能出现,有些东西允许存在,但不能发、评论等等,手段也是分级的。删帖这个事情很容易被察觉,容易引起二次讨论,现在倾向用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降温。

端传媒有关豆瓣的新文不知何故下架了。只能复制一段。

我的观察与作者相近。审查隐蔽化有几种表现形式。

1. 严厉清除对审查和防火墙的讨论。

2. 不仅要大力删帖,还要把别人对被删内容的备份进一步删掉,使得网民根本不知道什么东西被删了。

3. 切断溯源通道。在这一点上,如果你转发过被删的微博,那还能留下个痕迹。豆瓣的广播一旦被删掉,除非在那一刻你点开看过,有个缓存,否则根本了无痕迹。

4. 改变审查的提示。以前微博删掉话题,会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话题页未予显示”。现在tag同样会失效,但是如果你打字进入搜索框,仍然能搜到东西,不会显示这个标签。

以前微博删掉关键词,会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现在则是“抱歉,未找到相关结果”,让人搞不清楚这个词是被屏蔽了,还是真的没有相关讨论。

5. 审查手法多样化、灵活化。如作者所言,还有不允许回复、限流让别人看不到、整治push等大量审查手段。